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标志着德鲁克在“组织理论”上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通过本书,德鲁克构建了“企业(组织)、管理、工业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版之后,本书很快成为法国国家管理学院以及诸多大公司的管理学院指定的管理学教材。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大型企业的著作,是一本绝不限于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著作,是每个命运与大型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每个关注大型企业发展的人都绝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涵盖了所有正在成长为大公司和已经成为大公司的企业。

目录

推荐序(包政)

译者序

1993年版序

1983年版序

初版序

第1章 一国之内的资本主义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

1 生产型组织

2 分权

3 运行机制

4 小企业合伙人

5 分权管理可以成为典范吧

第3章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

1 美国人的信仰

2 工头:工业社会的中产阶级

3 工人

第4章 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

1 “规模庞大的祸因”

2 生产是为了“有用”,还是为了“盈利”

3 充分就业可能达到吗

1983年版跋

试读章节

          政策问题

公司是一个必须拥有基本政策的机构,因为它必须使个人的目标和决策服从于公司的利益和生存需要。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制定一套原则和行为准则,以便指导和约束个人行为。个人作为公司的组成单元,必须能够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所在公司的长期利益。公司的全体成员必须能够按照明确规定的程序对公司政策做出有约束力的最终决定。最后,与其他任何机构一样,公司必须拥有能够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提供清晰权力和责任的机构。

这就引发了如何在坚持政策和适应环境变化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个问题尤其紧迫,因为按照定义,大公司不仅要适应情况的不断变化,而且它本身就是这种变化的领导者,必须承担推动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急先锋的职能。一方面是墨守政策和先例会扼杀冒险和开拓精神的风险,而这两种精神正是所有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把投机行为误认为是创新精神的风险。特别是从账面上看,生产方法的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利润与股票市场的“蝴蝶效应”所带来的利润完全一样。但是,前者能够成就公司,而后者却能够导致公司的覆灭。因此,公司首先要找到一种方法,区分根本性的经济条件的变化、政策必须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和纯粹是暂时的、必须以权宜之计加以应付的变化。其次,公司还需要一种能够分辨账面利润和真实利润的方法。

公司的另一个政策问题来自于必须遵守正式的会计体系和引起官僚作风的组织制度。经济生活既缺乏保障又充满变数,使人们对熟悉的和安全的事物越发青睐。当官僚的僵化作风开始滋生时,大公司往往无力阻止,甚至毫无察觉。大公司内部缺乏善于批评的局外人,比如英国的内阁首相和议会大臣就承担了这一职责,他们拥有与一般行政官员截然不同的政治背景和处事方法。公司的高层领导人产生于组织内部,所以当组织官僚化时,公司的高层领导人也将丧失应变能力——1939年,官僚主义的僵化作风以同样的方法在法国军队中蔓延。这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专业知识的过度重视,因为它和大公司的一般管理人员(他们常常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一样强调“专业视角”。

只有依靠政策和政策制定者,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首先意味着政策的本质和功能可以脱离日常工作而单独存在。一些人说话乏味,却不自知;许多公司也一样,它们不知道自己也有政策。这种无知是有风险的。由于无知,公司难以明白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无知,公司会把一些毫无意义的或过时的规定奉为圣旨,并且美其名日“政策”。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政策制定部门;必须明确规定由谁制定政策,如何制定,以什么为基础制定。

这又引发了政策和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引发了有关政策的两种基本考虑——两者常常相互冲突——之间的关系问题:考虑以运行顺畅的管理机构赢得生存,还是以高效率的生产者为公司目标。

长期政策需求和日常业务运行之间的潜在矛盾在每一个机构里都存在着。撇开这些不说,机构还面临着管理者和“实行者”之间的潜在矛盾:管理者以管理机制的延续为标准衡量效率;“实行者”以机构的目标和宗旨为标准衡量效率。这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当这四种趋势平衡发展时,机构才能正常运作。除非这些相互冲突的内在力量能够相互抗衡,否则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生存。所以,公司需要一个制定政策的最高机构来解决非这些问题。

P34-36

序言

关于《公司的概念》,有个不能不了解的故事:应通用汽车公司之邀,本书作者对该企业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凝练其对工业社会中大型企业组织和运营的理解与见解,完成了这本著作。但本书的内容却引起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层的强烈不满,更令公司当时的一号人物斯隆大为恼火,也因此书,斯隆一定要亲自写一本真正的关于通用汽车的书,旨在还事实以真相,这就是后来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斯隆对本书的强烈不满,不是本书描述通用汽车公司有任何失实之处,而是本书的立意和出发点完全有悖于斯隆的初衷。斯隆希望作者能以其特有的思想高度,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入探究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以应对未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回报股东。

而作者的兴趣却并不在于发现并致力于完善企业中的管理问题,也不在于思考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他关注的是,作为工业社会代表性机构的大企业如何承担起建设和谐新社会的责任。企业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股东的期望,更是它的管理阶层、它的一线员工以及它所在社区的发展与安宁,只有能够承担如此重任的企业才会有持续的未来。而在斯隆眼里,所有这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难怪他会大为光火。

本书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但我们却很难将本书当做一本纯粹的管理学著作来读。正如作者书中所言:“本书所讨论的是政治学和政治分析所讨论的传统问题。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将这些传统问题的研究应用于大型公司。”与纯粹的管理学著作不同,作者以政治学的视野来分析企业领域的问题,这使得本书的见解愈加深刻和高瞻远瞩。

本书结构明晰,在开篇第1章,作者就阐明本书的研究旨在从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社会和政治分析,即将公司作为独立的主体对其运行进行分析;作为社会的代表性机构,阐述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分析公司目标和社会功能的关系。作者认为,作为工业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大型企业必须努力于这三个方面的和谐构建。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分别构成第2、3、4章的内容。

首先,关于公司本身,作者认为生存是其最高法则。而公司的生存与成功运行则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这样三个相互依存的问题: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对大企业来说,持续产生足够有才能的领导尤为重要。同样,大企业还必须具备满足长期利益的基本政策。在实施各项政策时,必须具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客观判断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按照这样的思路,作者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分权制度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就。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考察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运行。他发现,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形成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成,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完善的,它深深受到企业主要领导人——斯隆个人风格的影响,也受到战时生产的促进,总之最终形成了鲜明的通用特色。

但作者并没有在如何更好地深化分权体制上做技术上的探讨,作者关心的是,分权体制能否继续深化与完善,成功解决公司生存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从而帮助企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其次,关于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通过分析,作者相信大企业通过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工头甚至普通工人,在工业社会中实现机会均等以及唤醒他们的公民意识,是大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符合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的。

最后,关于公司发展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虽然在特定问题和每一具体问题所遵循的准确边界上,总是会有许多不一致和矛盾之处,但社会的需要与大企业的追求之间是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的,因此,对于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企业责无旁贷。

《公司的概念》是一本关于大型企业的著作,是一本绝不限于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著作,是每个命运与大型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每个关注大型企业发展的人都绝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涵盖了所有正在成长为大公司和已经成为大公司的企业。

感谢华章公司提供的机会,使我重温学生时代精读德鲁克著作的。美好回忆。在人大的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德鲁克的著作一直是导师严格指定的必读书目,几本重要著作更是须加反复精读并经常讨论研习,所以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时常令我回味起导师的教诲,反倒不为文字翻译所苦。

                       慕凤丽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2006年2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伟大的发明家。

                      ——美国管理协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
译者 慕凤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185208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6.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5-4385
版权提供者 Transaction Publisher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