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十六篇论文,其中涉及政治文化者有十一篇,法律文化者有五篇。从这些论文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学者们或重视文化的普遍现象,或重视文化的特殊现象;在研究方法上,不论文化的普遍现象或特殊现象,都需要有人关怀,这样才能得到接近全貌的理解。再者,文化的摄取,由于各地区需求不尽相同,基于主体性考量而呈现选择性。
| 图书 |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治法制篇/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收十六篇论文,其中涉及政治文化者有十一篇,法律文化者有五篇。从这些论文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学者们或重视文化的普遍现象,或重视文化的特殊现象;在研究方法上,不论文化的普遍现象或特殊现象,都需要有人关怀,这样才能得到接近全貌的理解。再者,文化的摄取,由于各地区需求不尽相同,基于主体性考量而呈现选择性。 目录 序言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 东亚册封体制与龟趺碑 秦汉帝国的出现与东亚世界 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形成——从都督诸军事制度来考察 唐代的军事决策与领导体制述略 唐历在东亚的传播 羁旅长安的新罗人——说唐代东亚文化圈现象之一 韩国谷城郡发现观音寺缘起与菩萨头像及其意义 统一新罗的专制王权的权力体制 北宋、高丽关系之演变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以琉球王室汉化为约论中心 东亚律令的交通规制一瞥 日本律令制与古代东亚文化圈——以税制和户口掌握为中心 从律令制度看奈良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 传统中国法对日本刑事立法最后的影响——以《新律纲领》与《改定律例》为中心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治法制篇/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明士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847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8 |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8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310.0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