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建筑诞生的时刻》系统地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之源。在书中,森林中自生自发的生态秩序、巴赫的曲谱都可以启发藤本对于建筑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因而超越了建筑层面,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状态,这也使得读者通过他的文字理解其建筑作品成为可能,这是一位杰出建筑师的自我解读,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图书 | 建筑诞生的时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建筑诞生的时刻》系统地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之源。在书中,森林中自生自发的生态秩序、巴赫的曲谱都可以启发藤本对于建筑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因而超越了建筑层面,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状态,这也使得读者通过他的文字理解其建筑作品成为可能,这是一位杰出建筑师的自我解读,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内容推荐 《建筑诞生的时刻》第一部分是藤本壮介对他历年来作品的介绍和阐释,第二部分是藤本对其建筑理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表达,包括一些建筑文论和相关访谈。 藤本壮介在《建筑诞生的时刻》中阐释的建筑理念,或者说创作野心,在于构建一种由局部产生的秩序。他偏爱自然产生的"洞窟",而非刻意搭建的“巢穴”,他使用语意模糊的“居所”,取代具有终结色彩的“房间”,他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勒·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建筑家,在这些作品和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他试图实现的效果:人类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超越人类控制的范围。 目录 第一部分 原始的未来 Network by Walk 是家,也是城市 由局部之间的相关性衍生出的新秩序 向森林敞开的“柔弱的建筑” 尝试设计“模糊领域的建筑” 局部建筑 模糊住宅 宜居地形 彰显“间隔” 一种造型关系,几种结果 归属感/距离感 一个空间同时代表诸多场所 近似于“膨胀”的扩建方式 局部与整体 重新定义人类居住的场所 Space of no Intention 分离与衔接,及其间不计其数的层次 具有挖掘潜力的地形 一种新的成立 一种新的坐标系 创造一种不稳定感--敞开系列与空间原型 最精密的往往也最模糊,表面上最井然有序的事物往往也最杂乱无章 相关性的庭院与原始森林的几何学 东京的建筑应充满“东京味儿” 内与外之间那些定位模糊的场所 追溯到“家”、“街道”、“自然”彼此分离之前的那种状态 所谓未分化 仅靠场所落成的建筑 作为人类居所整体概念的建筑 近似“生态系”的成立 第二部分 所见物体与光线分离以前的场所 属于野口勇的时间 作为绝对意义上的第三者的建筑 连接永恒和日常的事物--崭新的白\\/崭新的抽象 一种开放的完美 路易·康 东京的樱花 通向“暧昧感的建筑” 空间·秩序·弱感建筑 梦想创造新“溯源” 语言与建筑之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建筑诞生的时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藤本壮介 |
译者 | 张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9926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9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189 |
宽 | 133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