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原始儒家孝忠礼德观念的变异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鹏,201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副教授职称。 目录 哲学概念:进化与变异(代序) 绪论 第一章 原始儒家孝观念的变异 一、原始儒家孝观念的含义与弱点 1.原始儒家孝观念的含义 2.原始儒家孝观念的弱点 二、原始儒家孝观念的变异 1.家国同构 2.有意歪曲 3.变异后的孝 三、现代学者对原始儒家孝观念的理解 1.现状 2.吴虞对孝的批判 3.胡适区分孝与愚孝 第二章 原始儒家忠观念的变异 一、原始儒家忠观念的含义与弱点 1.原始儒家忠观念的含义 2.原始儒家忠观念的弱点 二、原始儒家忠观念的变异 1.回避限制 2.忠变异成愚忠 3.强化伦理本位观念 4.伪装成圣人 5.变异的忠 三、现代学者对原始儒家忠观念的理解 1.现状 2.严复对愚忠和圣人的批判 3.陈独秀从整体上否定儒家学说 第三章 原始儒家礼观念的变异 一、原始儒家礼观念的含义与弱点 1.原始儒家礼观念的含义 2.原始儒家礼观念的弱点 二、原始儒家礼观念的变异 1.发挥正名思想 2.重新解释克己复礼 3.变异的礼 三、现代学者对原始儒家礼观念的理解 1.现状 2.贺麟的理解礼的观念 3.李大钊为了政治目的批判儒家学说 第四章 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变异 一、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含义与弱点 1.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含义 2.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弱点 二、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变异 1.圣人崇拜 2.道德利益化 3.实然性善论 4.片面解释中庸 5.放大自律作用 6.变异的德 三、现代学者对原始儒家德观念的理解 1.现状 2.徐复观从整全的角度理解儒家的德 3.牟宗三与康德哲学结合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论孟子义利观的内圣走向 论先秦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二律背反 儒家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基于道德与政治之关系的视角 君权牺牲品:先秦儒家道德的变异 论原始儒家“中庸”理念之变异 Confucius' view of life and death and its contemporary influence 导语 本书选取了孝、忠、礼、德四个原始儒家具有代表性的观念进行研究,将它们在原始儒家语境中的含义阐释清楚。同时也将这些观念中存在的弱点指明,原始儒学之后发生的变异正是这些弱点被利用所致。在现代学者中,本书也选取了八位代表性人物,就他们对原始儒家思想孝、忠、礼、德观念的理解进行分析。 内容推荐 本书对儒家思想进行细分,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原始儒家的主要范畴孝、忠、礼、德进行分析。从原始儒学到现代新儒学的过程既是原始儒学变异的过程,也是原始儒学发展的过程。如何从现代的角度去更好地诠释原始儒学,分清什么是原始儒家思想,什么是其后的儒家思想,弘扬原始儒学的精华,修正其中的不足,方能彰显原始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原始儒家孝忠礼德观念的变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02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4 |
CIP核字 | 2018257851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8.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