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开放人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崩溃边缘的世界》是著名环境运动领袖莱斯特·R·布朗的最新力作。就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如果仍按传统经济模式行事,人类离全球文明的崩溃还有多远?我们应如何拯救文明?目前威胁人类未来的并不是武装进犯,而是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食物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失能。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这就需要将各种资源按照B模式的目标重新进行配置。这包括植物造林、土壤保持、渔场修复、稳定气候和人口、消除贫困、恢复经济的自然支持系统、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妇女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内容推荐

《崩溃边缘的世界》是著名环境运动领袖莱斯特·R·布朗的最新力作。作者从全球角度,分析了土地、水资源、收成、沙化、升温、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人类困境,以不容辩驳的客观事实和数据,试图唤醒人们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

《崩溃边缘的世界》就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如果仍按传统经济模式行事,人类离全球文明的崩溃还有多远?我们应如何拯救文明?目前威胁人类未来的并不是武装进犯,而是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食物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失能。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这就需要将各种资源按照B模式的目标重新进行配置。这包括植树造林、土壤保持、渔场修复、稳定气候和人口、消除贫困、恢复经济的自然支持系统、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妇女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本书倡导我们应该采用B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进步的一代人。选择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做出,但影响到的将是子孙万代。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致谢

第一章 危难之际

第一篇 不断恶化的基本现状

第二章 地下水位下降和农作物减产

第三章 土壤侵蚀与沙漠扩张

第四章 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和食物安全

第二篇 后果

第五章 新生的食物短缺政治学

第六章 上升的环境难民潮

第七章 压力攀升、国家失能

第三篇 应对策略:B模式

第八章 B模式

第九章 构建节能的全球经济

第十章 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第十一章 修复经济的自然支持系统

第十二章 消除贫困、稳定人口、救援失能国家

第十三章 喂饱80亿人口

第四篇 时不我待

第十四章 拯救文明

试读章节

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禁止石油出口的行动,影响的不仅是中东的石油流通。沙特阿拉伯人意识到,对进口谷物的严重依赖使自身非常容易受到粮食反禁运的伤害。于是,他们运用石油钻探技术,从沙漠下面很深的含水层取水灌溉小麦。在几年内,沙特阿拉伯做到了主要谷物——小麦的自给自足。

然而,在小麦实现自给20多年之后,沙特于2008年1月宣布,因本国的地下含水层储水几近耗竭,需逐渐减少其小麦种植面积。从2007年到20lO年,沙特的小麦产量从接近300万吨减少了三分之二还多。照此速度,沙特将在2012年最后一次收获小麦,随后便将完全依赖进口谷物养活自己的近3000万人口。

导致沙特阿拉伯小麦生产迅速出局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这是个干旱的国家,没有灌溉就不会有农业;第二,该国的灌溉农业几乎完全依赖不能通过降水进行回补的原生含水层,而供给城市的脱盐海水用于灌溉又过于昂贵。

沙特阿拉伯越来越严重的食物危机,甚至迫使它不得不向其他国家购买或者租赁土地,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这两个全世界饥荒最严重的国家。实际上,沙特这是在利用其他国家的土地和水资源为自己生产食物。

在沙特阿拉伯的邻国也门,可补给性含水层被抽汲的速度远远超出其回补率,而更深层的原生含水层也正处于迅速消耗中。结果,也门全国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大体上每年下降2米。也门首都萨那有200万人口,自来水每4天才能供应一轮;在南方的较小城市塔伊兹,更曾出现过每20天才供应一轮的情况。

也门是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变成一处毫无希望之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也门的谷物产量在过去40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一,而需求却在持续增加。其结果是,也门目前超过80%的谷物需要进口,同时在工业方面却乏善可陈,原本就不多的石油出口又在减少,更有近六成儿童发育不良且长期营养不足。这个阿拉伯世界中最贫穷的国家前景堪忧。

也门地下水的耗竭,看来势必将导致谷物的进一步减产。饥饿与干渴进一步蔓延的结局,就是社会的崩溃。这个失能国家的前景,很可能是多个部族群体为争夺剩下的区区有限的水资源开战。也门的内部冲突,还有可能越过它与沙特阿拉伯之间漫长的不设防边界。

许多其他国家也同样面临类似的水资源短缺的危险前景,只是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极端而已。然而,世界水资源正出现巨大赤字,虽说表面上看不见,历史也不长,但却增长迅速。世界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因含水层被消耗而水位下降的国家。全世界的淡水有七成用于灌溉的结果,是水资源短缺将迅速转变为食物短缺。

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是半个世纪以来用水需求增长了两倍,兼之柴油机泵和电泵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结果。正是这些水泵的出现,给农民提供了从含水层抽汲超过降水补给的用水的手段。

世界食物需求的剧增,导致上百万农户开凿灌溉水井以扩大作物产量。由于缺少政府掌控,人们开凿了太多的水井,结果是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大约20个国家的水井正逐渐干涸。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国家的谷物产量,加起来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一半。

含水层超采短时期内固然可使食物增产,但也形成了会随着含水层干涸而破裂的食物生产泡沫。由于全世界四成谷物的收获来自灌溉农业,灌溉用水供应量缩减的趋势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关注。就前述三个谷物生产大国而言,美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谷物收成来自水浇地,在印度为五分之三,而在中国大约占到五分之四。  灌溉用水有两个来源,一是地下水,二是地表水。大部分地下水来自可以通过降水得到定期补给的含水层,只要水的抽汲量不超过回补量,这种地下水就可以取之不竭。但有少数被称为原生含水层的地质构造,其中所含的淡水是亿万年前存储下的,这种含水层是非回补性的,一旦被抽干,灌溉就会终结并成为历史。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奥加拉拉含水层、前文提及的沙特阿拉伯的含水层,还有中国华北平原的深层含水层,都是重要的原生含水层。P17-19

序言

每当我遇到老朋友,与他们寒暄“你好吗?”时,我常会回答说:“很好,但我担心这个世界。”朋友们通常也都回应说:“又有谁不担心呢?”多数人对未来的关心是泛泛而言的,不过也有人担心具体的威胁,如气候变化或人口增长。还有人想得更远些,已经超越了如果人类继续按传统模式行事文明会不会衰落这个层面,而在考问文明会在何时走到这一步。

2009年初,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贝丁顿(John Beddington)曾说,到2030年时,世界将面临食物匮乏、水资源短缺和石油昂贵的“全面风暴”。此种发展形势,加上加剧变化的气候和大量的跨国移民,将导致世界局势的大动荡。

一周后,英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前主席波里特(Jonathon Porritt)在《卫报》《Guardian)上写道,他赞成贝丁顿的分析,除了时间预言得远了些。他认为危机“将出现于2020年前后而非2030年”。他将这一危机称为“终极衰退”,这就是说,往日的盛世将一去不复返。

贝丁顿和波里特的观点,反映出两个关键问题:如果仍按传统模式行事,人类离全球文明的崩溃还有多远?我们应如何拯救文明?

这本(《崩溃边缘的世界》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应。不过,以“一切照旧”的传统模式行事究竟还允许文明维系多久,没有人能够说得准。人们的智慧目前还不足以把握地球这个有限环境内指数增长的动力。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是借助法国人教小学生理解指数增长的力量时所用的一则智力趣题:池中的一棵睡莲,第1天有一片叶子,第2天是两片,第3天是四片;每过一天,叶子就增加一倍。如果在第30天池中长满叶子,那么半池叶子会是在哪一天?第29天。不幸的是,对于我们过度拥挤的星球,现在也许已经超越了第30天了。

我认为“全面风暴”或“终极衰退”随时都可能来临。烤焦作物的热浪加上含水层枯竭引发的水资源短缺所导致的史无前例的歉收,就极可能触发这一危机。这样的谷物歉收将使食物价格空前暴涨,导致主要出口国限制甚至禁止谷物出口——正如几个国家在2007-2008年的粮价上涨期间所做,俄罗斯也因2010年的热浪袭击再次采取同一对策。接着这一对策会使人们对保障谷物可靠来源的市场经济丧失信心。在各国都只顾满足本国需求的世界里,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互信基础将开始分崩离析。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扭转侵蚀世界经济基础的许多环境趋势?为了及时避免衰退,必须以战时速度的大规模动员来重组经济。在地球政策研究所和本书中,我们将这种大规模的经济重组称为“B模式”。我们相信,B模式或者与之十分相似的举措,是人类唯一的希望。

当考量导致世界走向崩溃边缘的生态赤字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产生此类赤字的种种价值标准,也就是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那些价值标准。我们总以为,这些赤字的后果将留待子孙后代去面对。可是现在明摆着的情况,是我们这一代人就必须自己承受后果。当今的生态赤字和经济赤字,不仅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也决定着我们的现在。

贝丁顿和波里特公开谈及社会崩溃的前景,这是值得称赞的,因为这样做很不容易。原因之一是要想象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颇为困难,就连相关的词汇都未必存在。原因还在于我们谈论的不单是抽象的人类未来,而且是我们家庭和我们朋友的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其复杂性、广泛性和紧迫性都史无前例。

但希望仍然存在。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这本书。我们既知道必须做些什么,也知道怎样去做。

B模式所涉及的改革,应以两类政策为基石。一是税收重构,即降低所得税和提高碳排放税,后者应包含燃烧化石燃料的间接成本,如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代价,都应计入化石燃料的价格。但是,我们的纳税总额并不会改变。

第二类政策,是重新界定21世纪的安全。目前威胁人类未来的并不是武装侵略,而是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食物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失能。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从概念术语上对安全重新定义,而且需要重新配置政府财政的轻重缓急,从而将各种资源转向实现B模式的目标上。这包括植树造林、土壤保持、渔场修复、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妇女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这些目标在概念上虽然简单明了,却都不容易达到。它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全力以赴。化石燃料产业和军工产业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保持现状方面的惯性强大。然而,倘若不改变现状,势必危及未来——你和我的未来。

莱斯特·R·布朗

2010年10月

地球政策研究所

华盛顿市,康涅狄格西北大街1350号403室

邮政编码20036

电话:(202)496-9290

传真:(202)496-9325

电邮:epi@eaetth-policy.org

网页:www.earth-policy.org

本书可从我们的网站免费下载。如有意印行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可向地球政策研究所考夫曼(Reah Janise Kauffman)获取许可。全书的引文、数据和论述专题的更多资料,均可见于地球政策研究所网站(www.earth-policy.org)。

书评(媒体评论)

布朗以实事求是的坦率方式,告诉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公平的世界,并应怎样拯救地球于气候变化。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倾听的。

——克林顿(Bill Clinton),

美国前总统

布朗是全球环保的先驱和英雄人物之一。如果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可增加第三个名额,得奖人非布朗莫属。

——威尔逊(Edward O.Wilson),

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创者、哈佛大学教授

布朗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够创造出影响大众读者的复杂命题。

——萨伦特(Katherine salant),《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专栏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开放人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莱斯特·R·布朗
译者 林自新//胡晓梅//李康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53080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171.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11-378号
版权提供者 Earth Policy Institut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