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百万种走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兰尼编译的《八百万种走法》是劳伦斯·布洛克唯一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游记、自传,以及或许只有小说家才能写出的“运动历险记”。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跑步者和步行者的经历,同时串起几十年与行走交织的写作生涯。布洛克在引言中说这本书“完全是自我沉溺的”,他好像不满足于成为那些令人难忘痴迷的推理小说人物的创造者,还想分享一些个人化的人生故事。

内容推荐

从纽约、伦敦到马德里,从新英格兰的童军营到西班牙山区的朝圣路,从几公里的马拉松到二十四小时的超长距离赛……布洛克数十年来走过了形形色色的酷日和雨天,甚至不少脍炙人门的名作就完成于那些挑战体能极限的比赛间隙。但劳伦斯·布洛克著兰尼编译的《八百万种走法》这并不是一本教人如何跑步、竞走或写作的工具书。布洛克用精巧的蒙太奇手法将他的成长经历、写作生涯、书中角色与行走心得融合为一部幽默、讽刺、褪去虚饰的人生之书,与世界分享他的成败和考验。

目录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它们看上去不怎么样。在比赛中给我添了不少麻烦的右脚,依我看那块疼痛的地方没什么问题。但小脚趾受了伤,外面的皮连同指甲像手套一样翻了下来.倒是没那么痛,我确信没有这层皮或指甲,我依旧能活下去。

反正我已拥有它们六十八年了。

几天后我作为嘉宾出席了《深夜脱口秀》(TheLateLateShow)。我只想在节目中谈谈漫步,但克雷格.弗格森不断将话题扯到写书上.他想知道我最近在忙些什么,可事实上我什么也没写.

2月的第一周,我做了些参加新奥尔良比赛的准备,剩下的三周我回了纽约。2006年,也就是去年,主办方将比赛移到了嘉年华之前,那次我创造了个人体育史上的最高成就。仅用了5小时17分就完成了比赛,是同等距离赛事中的最好成绩。(1981年我可能跑得更快,那年我跑了五次马拉松,但其中三次都没跑完。我在1981年新泽西海滨马拉松仅用时4小时53分钟,但那年我才四十三岁。2005年重新参赛时,我已经六十六岁了。所以这个5小时17分是自那以后的最好成绩。)

我视其为个人赛事的新纪录,并赢得了一些东西一一竞走评审组(拥有这种小组的马拉松赛事还为数不多)给我颁发了一枚徽章,因为我是当天第二个撞线的男选手。之前在莫比尔比赛中我也是男选手中的第二名,但那次获奖不值一提,因为总共只有两名男选手。新奥尔良那场比赛则有七八个男选手,得了第一的佛罗里达小伙子只比我快了二十四分钟。

这些都已为往事,如今5小时17分对我而言遥不可及,尤其是下雨天。更糟糕的是,我可能会遭遇亨廷顿海滩比赛时的突发脚痛,因为之前训练时已感到阵阵刺痛。

周六天气不错,最棒的是我遇到了格伦.米泽。我是通过“漫步网”留言板上他发的帖子认识他的。在我的强烈推荐下,这次他和卡罗住在了“仙童之家”,我和琳恩也常常去那家,它位于下花园区的普利塔尼亚街。这次的马拉松赛会两次经过,分别在十五英里处和二十四英里处。下午,格伦来房间找我,我们俩一见如故。当时没能把我们的对话录下来,但事后我把这段美好的回忆写到了留言板上:

“哦,我已经完全没有人形了,除非发生奇迹,才能把我变回原来的样子.自从上次比赛后,我再也没出去跑过步。”

“那你也比我厉害啊,老兄,我上次比赛就没跑步,是被一群老头儿扛过终点线的。”

“我昨天倒是出去蹓跶了几分钟,拄着拐棍。”

“我还有个铝制助行器呢。”

“我早上打算用它来着,但我试着从轮椅上爬起来时居然摔倒了。”

“你的轮椅是手推的还是电动的?”

格伦是个比我年轻、速度更快的竞走选手,然而最近备受莫名伤痛的困扰,不得不将竞走变成夹杂数次中场休息的“漫慢走”一一慢慢地漫步一一他发明的词。不过他还是打算像个赛跑选手那样完成比赛,而不想仅仅得个选手的虚名。好在我的心脏还能承受这样的消息。

我们也谈论了天气,预报一开始说周日整天都会下雨,现在改成周六晚上开始下,开赛一小时左右会停。我们都认为,不管晴天还是雨天,我们都会出现在赛场上(我想格伦的老妈也悄悄告诉过他,他是不会溶化的),只是晴天更好。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我和琳恩去了一个街区外的圣查尔斯大道吃晚饭,我在一家披萨连锁店点了份意大利面,以示对传统的尊重。

P11-12

序言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四十年,除了四本指导作家创作的书外,我其余所有作品都是虚构的小说。(我也曾以笔名写过一些浅显的心理学案件分析,称为“非虚构类”文章。但事实上,它们也是我杜撰出来的,是些“披着羊皮的”小说。)

因此这本书是我新的开始,这里所写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在我看来,写回忆录并不需要想象,虽然有不少作家通过想象使笔下的“现实”更加美好。但如果我要想象,我就干脆坐下来写小说了。对我而言,回忆录仅限于作者的记忆。

显然我这样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当我就某篇充满想象力的回忆录表达轻蔑之情时(事实上奥普拉·温弗里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的女儿艾米就无法理解为何如此小题大做。“他可能是编造了一点儿,”她说,“但是我认为这样才更生动有趣。”

好吧。那希特勒呢?不管你如何评价他,他可是个顶级的舞蹈家。

因此我坚守着自己的记忆,避免做任何美化事实的修饰。我父亲时常为了把故事讲得精彩而不断地夸大其词,这让我很恼火。于是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坚持赤裸裸的真相。

尽我所能地坚持着。

记忆,如同狡猾的亚拿尼亚。我无法苟同这样的事情:一段抑制已久的记忆,几十年后在一名杰出催眠师的帮助下开启,进而引起一桩儿童性骚扰的诉讼案。我发现即便是有意识的记忆,也会是个积极配合你的“证人”,迫不及待告诉你想听的结果。所以对于那些挣扎在意识边缘的记忆,你又能相信多少?(顺便说下,同一个治疗师能从一个又一个客户身上不断挖掘这类记忆,简直不可思议啊!)

我的记忆,有时蛊惑人心,有时玩忽职守。我不愿全盘信任它,却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得写下好久之前的事情,除了它我还能去问谁呢?

比方说,我现在要讲个关于1949年我和两个朋友—杰瑞·卡普和瑞特·高德伯格散步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是这两个人陪的我。

这事我无法去问瑞特,他十几年前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我可以问杰瑞,我们现在仍是朋友。但他还记得吗?就算他记得,他的记忆难道就比我的可靠吗?

那天谁陪我漫步到市区真的那么重要吗?

举个我们与记忆抗争的例子。1960年,我与其他五个朋友每周齐聚小赌几把扑克。我们中绝大部分是作家,靠写廉价的垃圾货维持生计,同时历练写作技艺。某天突然一人提议:何不把写作和扑克这两种活动一起进行,娱乐工作两不误。

比方说,我们六个聚到某一人家中,其中五人打牌,第六人跑去别的房间写小说。当他写完第一章后,再回来打牌,换个人继续去写下一章。  这么轮番来。

两轮牌局后就能有十二章。如果进展顺利,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能把整本书写好。接着就把这书给我们的经纪人,同时也是扑克爱好者—亨利·莫里逊,让他把书兜售给出版社,接着我们平分收益。这将是史上第一个人人获利的扑克游戏!

准没错的。

于是我们一行人一一梅尔.福克斯、唐.维斯雷克、戴夫.福利、哈尔·德雷斯纳、伯恩·冯和我,就真的聚在了梅尔家里。洗牌、发牌声响起,然后其中一个人按规定去楼上坐到了打字机旁。

我不记得是谁第一个上去写了,但是我记得哈尔、唐、戴夫和我是前四个写的。我们都心不在焉地匆匆完成自己的章节,迫不及待要回来打牌。接着轮到伯恩.冯了,他提议自己一口气写完两章就回家,因为他不太喜欢通宵打牌。

我们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上楼“工作”。不一会儿他就下楼了,用超音速写完了两个章节。我们都祝他晚安一一理论上应该说早安了。就在伯恩回家时,我们的主人梅尔爬上楼接着干活儿。

几小时后,梅尔步履蹒跚地下楼,于是我们才发现了问题。伯恩为了防止自己在扑克桌或者打字机旁睡着,事先吸了一大把安非他命。这对于他完成“作业”的速度大有好处,但药物也使得他大脑思维混乱,写的两章东西简直不知所云一一语法乱七八糟,拼写错误百出,行文杂乱无章,整个故事变得毫无意义。

时间顷刻静止了。

如果是哈尔、唐、戴夫或者是我接着伯恩写的话,问题也许会知道他常替汉姆林写匿名文章赚外快。(他本该把这事好好保密的,避免暴露这么明显的利益冲突。)

我不想说出他的名字来让他难堪,他人不坏,是个有文采的经纪人。总的来说,也算是个好人。

但我不得不说,他绝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能热情洋溢地把《肉欲之欢》里的每个细节说得头头是道.他自称是那次聚会的一员,去梅尔.福克斯位于皇后区的家里与我们一同厮杀扑克,畅写小说。

可是,你瞧,他当时并不在场。况且他也不可能在场,我们谁也不知道这狗日的居然还是个作家!天呐!

他仅仅是觉得把自己放到故事中会更精彩吗?还是验证了OJ理论里的一条一一捏造的故事说太多次,自己也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只确定他那会儿没和我们在一起。至于他本人,到了这个份上,去和没去又有什么分别呢?

啊,好吧。

我一直在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据我最清楚的回忆是”或者“就我所知”这样的句子。希望读者们能把这些短句作为我每个小故事的序文。

因此,下面写的事情都是真实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还有一件事得告诉大家,即使你们已经发现了。

这本书将是自我放纵的。

在我看来理应如此。一本回忆录难道不该是自我放任的吗?人们写回忆录,总假想着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能让其他人感兴趣。可这种假设是毫无根据的,因此大多数的回忆录也只是私人内部出版,或者压根不出版。

就我而言,能完成这本书的唯一动力,就是能自我放纵,让它想多任性就多任性。实际上,以下都是我作为一位步行者的经历;如果这本书本身就是个步行者,那它绝对是个悠哉的漫步者,边走边选择下一条路,而非急匆匆要跨越终点。

回忆往事是场历险。你的记忆就像一座大房子,里面有好多房间,走进其中一间,一扇隐秘的门便会弹开,引诱你再度经历一段尘封已久的过往。事实就是如此,你刚踏进一扇门,另一扇门也随之打开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百万种走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兰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81856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6102806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