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迷雾/无名侦探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比尔·普洛奇尼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三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全名威廉·约翰·普洛奇尼。成为作家之前,他从事过很多种工作,直至一九六九年才开始专职写作。一九七一年,普洛奇尼推出自己的首部作品《跟踪者》,以及“无名侦探”系列的首部曲《抢夺》。从此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已有百部以上的作品问世,而“无名侦探”系列小说也已经超过三十五部。在三十八年的时间跨度中,这位始终没有名字的侦探,与他的创造者和读者们共同成长,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最特殊而鲜明的侦探形象之一。

  普洛奇尼笔下的无名侦探与传统欧美硬汉侦探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所经办的案件类型非常广泛。普洛奇尼被称为贯穿古典与冷硬的派系调解者,从古典的密室推理到西部风格的生死一线,从精确缜密的逻辑到轻松幽默的游戏,他在各种风格的小说上都有所建树,从而终结了本格解谜小说和冷硬犯罪小说向来各霸一方的僵局。他始终坚持低限度的暴力情节和高水准的布局谋篇,让他的作品更有可读性,更接近推理小说注重解谜乐趣的核心。

《迷雾》曾获首个最佳侦探小说奖。

内容推荐

六位前通俗小说作家和编辑,突然同时收到同样内容的恐吓信,其中一位作家找到自己的朋友无名侦探,邀请他参加通俗小说大会并展开调查。大会开始后,一连串诡异事件接踵而至:黑暗中的盗窃,酒吧里的争吵,连续发生的密室杀人……一夜之间,无名侦探发现自己的朋友成了最大的嫌疑人,而自己也被关进一间密室,生死未卜……

试读章节

我歪在办公室的椅子里,翻看一本一九四八年的《午夜侦探》杂志。正看到罗素·丹瑟尔的一篇私家侦探小说,门开了,罗素·丹瑟尔走了进来。

生活中时常有巧合出现。几个月前卷入“卡丁和尼克尔斯案件”之后,我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每次巧合真的出现时还是会吓人一跳。我张开嘴,合上,眨了眨眼,随即站起身。来人关上了门。

“嗨,侦探先生。”他招呼道,随即越过屏风,边走边好奇地打量着四处散落的纸板箱,然后扑通一声把手提箱扔在为来访者准备的椅子上,“还记得我吗?”

“还记得你吗?天哪,我正在看你以前写的一篇小说呢。”

“开玩笑吧?”

“绝对不是。”我把杂志递给他看,“雷克斯·汉尼根系列小说中的一篇。”

丹瑟尔瞟了一眼内页插图上的标题,向来带着冷笑的嘴角弯出了嘲讽意味更浓的弧度,“‘今晚,古老墓地惊现热血犯罪。’那个年代,可恨的编辑都喜欢玩文字游戏——越糟糕的越好。”

我答道:“标题也许很糟糕,但故事还是不错的。”说话间我们握了握手。

“随你怎么说。过了这么多年,我一个字也不记得了。”

“你从来不再看自己早期的作品吗?”

“我从来不再看自己六天前写过的东西。”他说,“而且,我所有的小说都被那场大火烧了,记得吗?”

我记得。那是差不多七年前的事情了,在离海岸一百英里左右的一座名叫柏树湾的村庄。一位名叫朱迪丝·佩奇的女士雇我跟踪她的丈夫。她丈夫一到周末总是不见踪影,所以她怀疑他在和别的女人约会。佩奇把我带到了柏树湾,在那里我陷入了一起凶险可怕的三重谋杀案。这起谋杀案涉及往昔岁月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丹瑟尔二十年前写的一本平装版悬疑小说。尽管丹瑟尔没做错任何事情,那本小说却差点要了他的命。如果那天他不是怀抱美女、畅饮美酒庆贺自己最新完成的西部小说,而是待在自己的海滨小木屋里,那他必死无疑,因为那晚有人纵火烧了小木屋。

“你没有重新补上自己损失的那些书籍杂志吗?”我问他。

“没有。”

“为什么?”

“太麻烦了。”他说,“我以前总是收藏自己出版的大部分垃圾,但那场大火之后,就有点兴趣索然。”他耸了耸肩,“写出早期作品的那个家伙已经死了,不会回来了。”

还是那个老丹瑟尔,我心想。愤世嫉俗、辛辣刻薄、充满自嘲,还有些自暴自弃。他曾经非常用心。读一读五十年代之前的汉尼根系列故事,你就能看出这一点,看出他曾经多么才华横溢、前途无量。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有一辈子那么久。在那之后发生了种种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事情,让他变得越来越糟。

如果说他现在还对什么事情用心的话,可能就是金钱和美酒。现在他看起来很清醒,但呼吸中仍有股淡淡的波本威士忌酒味,说明他午饭时喝了酒,也许下午茶时也喝了酒。他的面容带着所有喝过酒的标记:鼻头和脸颊泛红,肤色灰白,灰蓝色的眼珠充满疲惫,眼白上遍布血丝。他比我印象中至少瘦了十五磅,灰色头发也变得稀疏。他今年大概六十岁,而他看起来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年纪——在他身上看得出每一个艰辛、不快的年头。

我心中的想法一定流露在了脸上。丹瑟尔冲我撇了撇嘴,毫无幽默感地笑道:“可怜的老家伙,是吧?”

“我说这话了吗?”

“你不必说出来。”他又耸了耸肩,“所有的作家都是酒鬼,你知道。将要成为酒鬼、基本算是酒鬼、十足的酒鬼、彻头彻尾的酒鬼、改过自新的酒鬼,总之是其中一种。全都是酒鬼,我们他妈的每个人都是。”

对此我无从评价,于是问道:“最近你的日子不好过?”

“没有比这更难过的了。五个月来我没赚到一分钱,或者说四个月来我几乎没写出任何东西。不是因为我写不出东西,而是因为我卖不出任何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市场紧缩。从上到下,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像我这样的老一代码字工都被挤出来了。是有很多作品不断出版,但要么是签约的大部头垃圾,要么是批发商生产的东西,要么是出版社雇用文人写的俗套作品。现在我没机会进到那些出版社。平装书编辑全都是二十五岁左右的英语文学专业毕业生,上班前从来没看过一本该死的平装版小说。他们构建起自己固定的作家群体,只用那些正奋力往上爬的作家。我的经纪人现在正跟其中一个谈——惊心动魄的成人西部小说系列,要价三千块。但不会有这种好事。”

“那你现在靠什么过活?”

“残羹冷炙,老兄。我三个月前从自家公寓搬出去了,搬到了一位女士家。”

“住在柏树湾?”

“离那里很近。詹姆斯堡。但她也不是特别有钱。如果我不能赚点钱回去的话,迟早她会把我扫地出门。”

我什么也没说。

他点起一根烟,把火柴头扔进垃圾篓,环顾四周,然后说道:“看起来你好像也不怎么宽裕。”

“嗯,不过我还没到饿肚子的地步。”

“那这些箱子是怎么回事?”

“我下星期搬家——不是被撵走的。”

“找到了更好的地方?”

“是的,稍微好一点点。”

“不错,”他说,“这地方看起来真像四十年代侦探小说中的场景,你知道吗?也许就是汉尼根小说里的:破破烂烂的办公室,墙上满是污渍,私家侦探坐在屋里等客户上门。你不会碰巧也在办公室藏着瓶酒吧?”

“没有。”我说。

“太糟糕了。”

“的确。”我开始觉得有点不自在。我猜这也在我脸上显现了出来。丹瑟尔又冲我嘲讽地一笑。

“别担心。我大老远过来不是对你冷嘲热讽的。”他说,“我还没走投无路到这种地步。不管怎么说,尚且没到这地步。”

“过来打个招呼,嗯?”

“不。我是来市里参加一个会议。”

“什么会?”

“通俗小说。大会,还能是什么?”

“哦?”

“你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这么喜欢通俗小说的人居然不知道?”

“前几个星期我特别忙,”我说,“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听起来很有意思。”

“不是特别有意思。一群通俗小说收藏者和通俗小说迷凑到了一起,决定召开一次大会。如果第一届花钱不太多的话,以后将会每年举办一届。你知道这种大会:座谈、讲座、出售二手通俗小说、卖书、小孩子跑来跑去问你要签名。十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个家伙拽着我去参加过一场科幻小说大会。真他妈的无聊,不过我猜有些人非常喜欢这种活动。”  “那你为什么来参加这次大会?”

“因为他们付钱给我。”丹瑟尔说,“他们管这个叫车马费。钱不多,但是足够我来这里待三天。此外,这也算是一场聚会。”

“聚会?”

“你有没有听说过‘通俗小说帮’?”

“没听说过。这是什么组织?”

“四十年代在纽约成立的通俗小说作家私人俱乐部。只有我们这些写通俗小说或从事与通俗小说相关工作的人才能加入。其实就是找个借口每月聚一两次,最关键的是一起喝上一杯。有段时间大概总共有十二个人。其中有些人已经过世了——如今只剩下八个。”

“这八个人都来参加这次通俗小说大会吗?”

“对,”丹瑟尔说,“别问我劳埃德·安德伍德——他是这次大会组委会的头儿——是怎么把我们这些人挖出来的,反正他的确把我们都找到了。”

“有我认识的人吗?”

“可能有吧。博特·普拉科萨斯、沃尔多·拉姆齐、吉姆·博安农、伊万·韦德和西比尔·韦德夫妇、弗兰克·科洛德尼。”

这些名字我都知道。这个名单相当震撼:前五位是四十年代的顶级通俗小说作家,而第六个人,弗兰克·科洛德尼,则是行动出版社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辑。

P1-6

序言

致各位中国的读者:

私家侦探小说在美国已有不短的历史,而我的“无名侦探”系列则是这类作品中最经久不衰的。这名侦探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三个年头。无名侦探的第一个故事为短篇,刊于一九六七年,第一个长篇则发表于四年后的一九七一年。

截至目前,此系列共有三部短篇集与三十四部长篇。除了即将在中国出版的三部长篇,一些短篇作品也涉及不可能犯罪。二○○九年,我出版了新书《阴谋家》,其中也包括了两个不可能犯罪的谜团:一些值钱的藏书从被监视的书房内神奇失踪,以及一个新奇的密室杀人。

这是无名侦探第一次来到中国,我感到由衷的喜悦。我更希望中国读者能够通过我的作品,发现这名侦探不但可靠,同时也是个有趣的,讨人喜欢的家伙。更重要的是,那些案子能够让您享受到饱含满足感的愉快体验。

比尔·普洛奇尼

书评(媒体评论)

普洛奇尼可以书写奇迹!

——《时代周刊》

在全美悬疑小说家中,比尔·普洛奇尼以极短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地位。

——《纽约邮报》

密室推理,奇迹降临。

——亚马逊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迷雾/无名侦探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比尔·普洛奇尼
译者 周思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0964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