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3-6岁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如何当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

妈妈是榜样,塑造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的习惯;妈妈是教练,培养孩子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妈妈是朋友,与孩子深入沟通,分享忧愁与快乐;妈妈是引路人,孩子美好一生的缔造者!

3~6岁,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如何当?对于关心孩子成长的妈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内容推荐

妈妈给宝宝穿衣、洗脸、讲故事;妈妈耐心地教宝宝用筷子吃饭、系鞋带、扎小辫;妈妈亲昵地把受伤的宝宝搂在怀中;面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妈妈眼角中流露出的骄傲与快乐……这一切生活细节,向孩子传达的都是爱!从诞生日起,孩子就学会了本能地去感触这种爱。无论发生什么,哪怕有一天母亲异常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孩子也会知道,妈妈是爱我的,是因为爱我而批评教育我。而这一点,恰恰是父亲以及其他亲人所不能的。在孩子心中,母亲就是“爱”的化身,所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也是“万能”的——妈妈的话,孩子最爱听;妈妈教的方式,孩子最能接受……

母爱的无条件、坚持,以及与孩子之间的本能亲密程度,都是其他亲人无法比拟的。

本书集中近百位幼儿园教师与妈妈的教育心得,教你如何当好3~6岁的妈妈,妈妈应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学问。

目录

引言

 3~6岁,对宝宝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3~6岁,妈妈是榜样、是教练、是朋友、是引路人

第一章 3~6岁(幼儿园小、中、大班),全面了解你的孩子

 一、3~4岁(幼儿园小班)——“我自己来”阶段

原则一:接纳孩子的行为,并且要“无条件”

原则二:男孩、女孩,抚养模式大不相同

 二、4~5岁(幼儿园中班)——“我需要你关注”阶段

原则一:向孩子传输“如果……那么……”思维

原则二:给孩子讲“大道理”的四项诀窍

 三、5~6岁(幼儿园大班)——“我要创造”阶段

原则一:妈妈“黑脸”,爸爸“白脸”

原则二:给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

 四、3~6岁,妈妈最应知道的养育要点

要点一: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

要点二:教孩子方法,而不是盲目指责

要点三:孩子的屁股可以打?不可以打?还是有时可以打?

要点四:会做加减法,认识更多的汉字,并不等于能力强

第二章 3~6岁,妈妈要抓住的几大关键期

 一、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

建议一:学习的形式一定要有趣

建议二:把孩子的“为什么”变成学习的欲望

 二、与孩子建立“关系”的关键期

建议一: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接受孩子任何形式的爱

建议二:让孩子对妈妈持有100%的信任

 三、道德培养的关键期

建议一:在具体的事件和游戏中,让孩子去感受道德

建议二:换种方式,对孩子的高尚行为进行认可

 四、个性培养的关键期

建议一:了解3~6岁孩子个性的共同点很重要

建议二: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再次塑造

建议三: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因材施教

 五、特长培养的关键期

建议一:不期望孩子能成为艺术家

建议二: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去培养他们的特长

 六、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建议一:让“经历”帮助孩子摆脱坏行为

建议二:家长“听话”,孩子才会“听话”

第三章 3~6岁,妈妈如何在家中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开发潜能,妈妈要避免进入这样几个误区

建议一:让孩子学习≠开发孩子潜能

建议二:开发孩子的潜能不能“一本正经”

 二、记忆潜能开发

建议一:尊重孩子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建议二:拒绝“暴力的重复”

建议三:游戏,是最好的记忆方式

 三、观察潜能开发

建议一:尊重孩子观察的“独特视角”

建议二:鼓励孩子用“鼻子”、“嘴巴”去观察

建议三:送孩子一个“放大镜”

 四、想象潜能开发

建议一:了解3~6岁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历程

建议二:像孩子一样“异想天开”

 五、阅读潜能开发

建议一:“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建议二:激发孩子对书的“感觉”

建议三:“阅读文字”远胜于“阅读图画”

 六、创造潜能开发

建议一:让事物充满着神秘感呈现在孩子面前

建议二:孩子的破坏力一创造力

建议三:不要让孩子患上“橡皮泥模型依赖症”

 七、交际潜能的开发

建议一:不要代替孩子去交际

建议二:教孩子一些具体的交友规则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出风头”

 八、思维潜能开发

建议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思维潜能开发方式

建议二:反复的试验,最能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

建议三:利用神奇的“数字一字母”转换训练法

建议四:有意让孩子“逆向”思维

第四章 3~6岁,妈妈应当这样教孩子学习

 一、妈妈如何当个好老师——孩子要会学,妈妈更要会教

要点一:妈妈应杜绝的两种错误态度:重“量”轻“质”;盲目攀比

要点二:帮孩子把学习做成酒心巧克力糖

 二、3~6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应该学什么

要点一:要学点具体的知识——拼音、算术、识字和英文

要点二:态度的塑造——妈妈的态度要“淡”,孩子的态度要“浓”

要点三:学习能力培养——“想象力”和“阅读力”高于一切

 三、识字学习——学多少?怎么学?

要点一:利用神奇的“闪读训练法”

要点二:边识边写——不要求整齐,不讲究笔画,把字写大即可

 四、外语学习——英语先行?还是母语先行?

要点一:学语言而不是学技术——拒绝“哑巴外语”

要点二:建立英语思维——拒绝中英文“夹生饭”

 五、数学学习——会数数并不意味着理解数

要点一:先认识几个,再区分第几

要点二:脱离具体事物,数字也可以不那么抽象

要点三:神奇的估算训练

 六、拼音学习——枯燥的?还是有趣的?

要点一:拼音入门——顺口溜+小故事

要点二:形状相近的字母——想象+创设情境

 七、音乐、舞蹈、绘画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大脑潜能的开发

要点一:音乐学习——评估孩子的音乐天赋:“听”先行,“动”随后

要点二:舞蹈学习——“肢体模仿”为舞蹈学习打下基础

要点三:绘画学习——随意画,反着画

第五章 宝贝不哭——塑造好个性,妥善应对幼儿园孩子的常见问题

 一、不愿去幼儿园——传递“上幼儿园真好”的信息

方法一:上幼儿园前——营造快乐的前奏

方法二:幼儿园中——见人问好,是一种“热爱”的信息

方法三:幼儿园回家后——要信任,不要焦急

 二、在幼儿园受欺负——既不忍耐,也不反击

方法一:向宝宝传授“自我保护秘籍”

方法二:帮孩子在幼儿园里找一个“铁哥们”

方法三:让孩子扮英雄,增强他的自信

 三、在幼儿园打人、咬人—不是孩子屡教不改,而是方法不对头

方法一:让孩子远离“暴力模仿”

方法二:对性格外向的孩子,加大惩罚力度

 四、宝宝胆小,太不合群——“强化邀请”和“交朋友”最有效

方法一:强化“接受邀请”和“邀请别人”的行为

方法二:从“一对一的交往”到参加“集体游戏”

 五、孩子是个慢性子——未雨绸缪。不要出现了才发愁

方法一:坚决不说快点,快点

方法二:采用“计数法”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事

 六、宝宝不善沟通,不善表达,不爱说话——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等待

方法一:多问快乐的事,而不问“今天你哭了吗?”

方法二:设计角色游戏,让“表演欲”带动“表达欲”

 七、宝宝不自信——“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双管齐下

方法一:语言暗示:夸奖要具体,而非“宝宝真乖”“宝宝真棒”

方法二:行为暗示,最有效的六大细节

 问题综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3~4岁(幼儿园小班)——“我自己来”阶段

孩子进入3~4岁阶段后,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变得固执了,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来”。

在与幼儿园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小班的老师也曾这样表示:“这些3岁多的孩子都喜欢自己动手,但往往他们花一个小时都系不好一只鞋的鞋带。如果我去帮助他们,他们会着急又烦躁地冲我大喊:‘不用你管,我自己来!’这些孩子是有些小固执、小任性。”

其实,对于这些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这种表现并不是固执,也不是任性,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表现。随着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这些3岁多的孩子越来越“自信”起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做好所有的事情。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高楼大厦搭好、可以把鞋带系好、可以把扣子扣好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就提供帮助,那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拒绝:“不!”“我不需要!”“我要自己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妈妈都会这样想:“还什么都不会做呢就想自己做,这不是故意给我添麻烦吗?”

事实上,并不是孩子想给妈妈添麻烦,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向妈妈传达这样的信息:“我长大了,我很聪明,我不喜欢你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帮我做好。”如果妈妈读不懂孩子的行为,或不了解孩子的想法,那孩子只能是用越来越多的反抗来对待妈妈。

所以,当孩子无情地拒绝你的帮忙,或是固执地要求“我自己来”时,妈妈们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孩子的反常行为,这可是孩子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正常表现。

除此之外,在3~4岁这一阶段,孩子还将表现出以下几种常见行为:

1.害怕情绪出现了。

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害怕情绪出现了。

也许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自己在小床上,或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但进入3岁之后,让孩子一个人睡觉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其实,这与他们恐惧感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孩子的恐惧感来源于哪呢?来源于故事、来源于生活,例如,故事里的反面人物,如迫害白雪公主的巫婆、三头六臂的妖怪和怪兽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另外,黑暗和独处也会加重孩子的恐惧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妈妈们一定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此来减弱故事中反面人物给孩子所带来的恐惧感。例如,不要过分渲染反面人物的可怕,更不能用这些反面人物来吓唬孩子;增强正义一方的强大力量,让孩子懂得,正义始终会战胜邪恶。

除此之外,从3岁起,孩子对打针、吃药、鲜血的恐惧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他们通常会因此而拒绝去看医生。对此,妈妈们一定不要哄骗孩子,例如打针,妈妈们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痛,这只能是加重孩子的疼痛感,从而使孩子更害怕打针。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们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孩子真实地去感受打针的疼痛感。例如“打针有一点点痛,就像摔了一个屁股墩儿一样,还像被蚊子咬了一口!”每个孩子都有坐屁股墩儿或被蚊子咬的经历,当他们觉得这样的疼痛自己可以接受时,对打针的恐惧感就会逐渐减少。

2.孩子的个性越来越鲜明了。

在3~4岁这一年龄段,孩子开始为自己做错事、说错话而感到害臊,这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此外,这也意味着孩子的同情心、合作意识有所发展了。

也正是从这一阶段起,孩子性格中的缺点开始展现出来了。例如,有时,他们非常霸道地对待家人和别的小朋友;有时,他们会嫉妒妈妈对别的小朋友好;有时,他们还善于想一套、说一套,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正是从这一阶段起,妈妈应该开始注重对孩子的习惯、性格进行培养了。

3.他们开始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性别了。

大多数3岁之后的孩子都已经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且开始懂得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别特征。因此,在生活中,他们开始刻意去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小男孩开始像“男子汉”一样去做事;而小女孩会刻意地把自己表现得更像“女士”。例如:

小男孩开始刻意地模仿爸爸,模仿爸爸说话、走路的姿态,喜欢与爸爸一起去做运动,他们甚至还学着爸爸的样子假装刮胡子。

女孩们开始模仿妈妈,她们喜欢妈妈的高跟鞋、花裙子,趁妈妈不注意,还会把妈妈的化妆品往自己脸上涂呢!

从以上几点特征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个性,他们渴望妈妈的细心呵护,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希望得到足够的自由。妈妈们应该如何去培养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呢?

对此,很多幼儿园小班的老师都这样表示,她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自然发展他们的能力。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妈妈们的主要任务同样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自然发展。P3-5

序言

3~6岁,对宝宝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遇到的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妈妈,都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3~6岁,对宝宝的一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给出了我们这样的答案:“在人的一生的发展中,有两个加速期。6岁之前,整个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称为‘第一加速期’。6岁到青年期以前,发展速度比较均衡,到了青年期,发展又迅速起来,进入所谓‘第二加速期’。”

与此不谋而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了3~6岁儿童脑机能发展的秘密:3~6岁,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3~6岁,幼儿大脑的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加强。

什么是兴奋?什么是抑制?其实这只是一个学术名词而已,内涵并不难理解。

兴奋过程的加强表现为幼儿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容易建立等。当然,这也就使得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去听、去接触事物,从中获得新知识,增长聪明才智。

抑制过程的加强,就是指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这也就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

2.3~6岁,幼儿大脑的条件反射易建立,而且比较巩固。

学习与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和巩固程度有直接关系。

条件反射容易建立,意味着学习新知识比较快。建立以后比较巩固,则意味着新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如,2~3岁的孩子学会一首新歌往往要教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如不及时复习,过不了几天就忘了。4~5岁的孩子可能教几遍就记住了,而且不那么容易忘。这都是条件反射建立与巩固的功劳。

不难发现,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实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幼儿的脑的发育速度是非常快的——3~6岁,是孩子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加速期”。

关于这一点,我在与很多幼儿园教师以及妈妈们交流的过程中,她们也是多有感触的。如,很多细心的妈妈发现,自己3岁左右的孩子忽然像长大了一样,他们以前只知道“我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现在,他们开始懂什么是“应该的”,并且知道“愿意”要服从“应该”,他们开始接受妈妈的一些“说理教育”和“深入教育了”了;当到了4岁左右,上课时老师说“注意了”,他们就知道用眼睛看着老师,双手停止活动等。而在以前,这样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3~6岁的孩子,已经到了一个应当接受更为具体、更为深入学习知识的阶段。

那么,在这样一个对于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时期,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关系最为亲密的第一养育人,妈妈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教,才是最为科学和有效的呢?

这,也正是本书所要阐述的要点。

在本书中,妈妈们至少可以收获三方面的知识:

第一,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在3~6岁孩子的个性塑造、交际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等关键期,自己应当如何去做,如何去说,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能力,进而塑造孩子的一生。

第二,可以掌握更为有效的、在家中开发孩子潜能的方法,如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开发等。

第三,可以更为轻松地、愉快地在家中教孩子一些具体的知识,如识字、算数、拼音、英文、音乐、美术等教育。

书中很多具体而有效的方法,都来自于众多幼教工作者以及成功妈妈们的经验分享。在此,特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3~6岁.妈妈是耪样、是教练、是朋友、是引路人

在写作《0~3岁,妈妈如何缔造孩子的一生》《3~6岁,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如何当》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走访了很多母亲,以及数十家幼儿园。在和众多幼教工作者以及妈妈们接触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强调妈妈对于孩子一生的意义?难道爸爸以及其他亲人就做不到,或者说做不好吗?

事实上,我的本意并非如此。我书中所提及的各种教育方法,不仅适用于母亲,更适合所有与孩子亲密接触的第一教养人。之所以我更强调母亲的作用,则主要在于母爱的特殊性。

母爱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呢?

第一,她的爱是无条件的,她的爱是最具坚持力的。  。

细心的家长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和其他亲人相比,母亲的爱是最无条件的,也是最具坚持力的。

孩子的相貌如何、听话与否、聪明与否等问题,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身边亲人对他的喜爱程度、耐心程度,而唯独妈妈不会。如面对一个喜欢哭闹、表现暂时不够机灵的孩子,其他亲人会渐生埋怨:“这孩子像谁了?”进而疏远,失去教育的耐心;而母亲却会因一种“这是我孕育的小生命”的神圣感,对孩子加倍付出、加倍呵护。

我接触到的很多母亲都具有这样的伟大精神。一位妈妈,当孩子的爸爸和其他亲人都抱怨说“这孩子真是笨,3岁多了,连10个数都数不好”时,她却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教孩子数数,直到孩子全部掌握为止。还有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智力发展迟缓,爸爸在努力多年毫无成效之后决定放弃,去重新组建新的家庭孕育新的孩子;唯有妈妈,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她的孩子……

生活中,这类让人感动的母爱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第二,孩子对母爱的感触,是一种天性。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对妈妈的严厉欣然接受,却对爸爸的严厉“记仇”。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做过深刻的思考与研究。最终,总结出了这样一条教育规律:最有效教育的前提,就是爱!

妈妈给宝宝穿衣、洗脸、讲故事;妈妈耐心地教宝宝用筷子吃饭、系鞋带、扎小辫;妈妈亲昵地把受伤的宝宝搂在怀中;面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妈妈眼角中流露出的骄傲与快乐……这一切生活细节,向孩子传达的都是爱!从诞生日起,孩子就学会了本能地去感触这种爱。无论发生什么,哪怕有一天母亲异常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孩子也会知道,妈妈是爱我的,是因为爱我而批评教育我。而这一点,恰恰是父亲以及其他亲人所不能的。在孩子心中,母亲就是“爱”的化身,所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也是“万能”的——妈妈的话,孩子最爱听;妈妈教的方式,孩子最能接受……

母爱的无条件、坚持,以及与孩子之间的本能亲密程度,都是其他亲人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这套丛书以“妈妈”命名的最主要原因。

妈妈是榜样,塑造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的习惯;

妈妈是教练,培养孩子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妈妈是朋友,与孩子深入沟通,分享忧愁与快乐;

妈妈是引路人,孩子美好一生的缔造者。

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心想事成,把我们的宝宝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杰出的人、卓尔不群的人。

本书作者 张云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3-6岁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如何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云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2299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0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