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作家,湊佳苗最想写的故事便是《母性》。
在创作《母性》时,湊佳苗抱着“只要能写成这部小说,即便辞掉作者一职也无妨!”的决心。
“母性”到底是什么?身为教师、身为主妇、身为女人、身为推理小说作家,拥有这四重身份的湊佳苗,创作《母性》这部以“母亲”为主题的推理小说,绝对是丝丝入扣,直指人心,引人入胜。
“我是妈妈的分身,承载了妈妈的期待。”
“我尽己所能地疼爱女儿,悉心照顾她长大。”
但,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黑暗之中寻求着无偿的爱与温暖,似乎存在却又无法捕捉……
图书 | 母性 |
内容 | 编辑推荐 身为作家,湊佳苗最想写的故事便是《母性》。 在创作《母性》时,湊佳苗抱着“只要能写成这部小说,即便辞掉作者一职也无妨!”的决心。 “母性”到底是什么?身为教师、身为主妇、身为女人、身为推理小说作家,拥有这四重身份的湊佳苗,创作《母性》这部以“母亲”为主题的推理小说,绝对是丝丝入扣,直指人心,引人入胜。 “我是妈妈的分身,承载了妈妈的期待。” “我尽己所能地疼爱女儿,悉心照顾她长大。” 但,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黑暗之中寻求着无偿的爱与温暖,似乎存在却又无法捕捉…… 内容推荐 湊佳苗所著的《母性》讲述:Y县Y市某住宅,一位母亲发现高中生女儿在家坠楼身亡。自杀或是他杀,原因不明。尽己所能疼爱女儿的母亲,无法相信女儿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 世间的女性只有两种:母亲和女儿。 我带着母亲的爱来到这个世界,在充沛的母爱下长大,把母爱分给肚子里的新生命,孕育她长大直到降临这个世界。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虽然其实是不幸的开始。 “为什么我尽己所能地爱我女儿,悉心照料她长大?” “在只能救一个人的状况下,到底该救生我、养我的人,还是救我生下的人?”“我的世界没有色彩。” 山坡上,充满鲜花和芳香的曾经美丽的家,究竟发生了什么?“母亲”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的事太残酷,我没有自信可以写出来…… 目录 第一章 庄严时刻 第二章 立像之歌 第三章 叹息 第四章 啊,满是泪水的人啊 第五章 泪之瓶 第六章 来吧,最后的痛苦 终章 爱之歌 试读章节 母亲的手记 我尽己所能地疼爱女儿,悉心照顾她长大。 听到我毫不犹豫地这么说,神父问我:“为什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却无法立刻回答。神父对我说:“请你好好思考,可以下次再回答我。” 为什么悉心照顾孩子? 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此刻,当我在神父给我的笔记本上书写时,发现了这件事。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奇怪,因为对行为发问时,不是通常只针对不良行为吗? 为什么要说谎? 为什么要偷东西? 为什么要杀人? 针对说谎问为什么,每个人应该都问过别人,或是被别人问过。任何人有不良行为必定有原因,想要了解其中原因的欲求,算是人类的本能。最好的证明就是,世人对于那些从报纸、电视和周刊杂志所知道的、和自己毫无交集的事件也会产生好奇。当无法了解原因时,就会发挥平空想象的能力,对于“为什么”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为什么称赞我? 为什么送花给我? 为什么我死了,你会感到难过? 这些并非不良行为,而且和针对不良行为问的“为什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发问的人内心已经预测了答案,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而问,而是明知道答案,但想要听对方亲口说出来,想要确认,所以才故意发问。 因为你很努力。 因为我喜欢你。 因为我爱你。 因为想要听这些动听的话,因为想要听这些让内心温暖、满足的话。为了确认母亲对我的爱,为了确认我是全世界最受宠爱的人,所以从小就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母亲的回答总是如我的预期,或是超乎我的预期,绝对不会背叛我,绝对不会── 啊!虽然神父对我说:“面对自己的内心,把从心里溢出来的话写下来。”但事情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回想那一天令我痛苦,但我必须静下心,依序写下我和女儿之间发生的一切。 我在二十四岁那年结了婚。 当时,我从县内某都市的短期大学毕业,回到Y市,在一家纺织公司做内勤工作。受同事的邀约,一起去参加了市民文化中心绘画班,在绘画班结识了田所哲史。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油画,但因为从小就很擅长画画,所以很快就乐在其中。上课时,我总是坐在第一排中间的座位,经常踊跃地向曾经在知名比赛中得奖的老师发问,专心完成自己的画作。 老师每个月都会挑选前三名的作品,展示在市民文化中心旁的雷诺瓦咖啡店。因为我的努力,很快就挤入了前三名。 我画的是插在白色花瓶中的红玫瑰。 绘画班有十名学生,虽然都是基于兴趣来学画,但能够入选前三名,令我高兴不已,更感到自豪,和同样是第一次入选的佐佐木仁美欣喜若狂地拉着手。 另一名入选者就是田所。 他的作品从第一次开始就是雷诺瓦的常客,绘画班的学生中,等于是除了他以外的九个人在竞争另外两个名额。 我讨厌他的作品,因为他的画太阴沉了。 虽然我们看到的都是花、水果和小提琴这些静物,但我和他使用的色调和捕捉的角度都完全不同。我的画可以感受到这些静物满溢的滋润、温暖和明亮,然而,从他的画中完全感受不到这些要素。 绘画班的同学在雷诺瓦简单地称赞我画得很好之后,也对他的画赞不绝口,而且还说他这次画得特别好。从他运用独特的深红色彩画的玫瑰花瓣中,的确可以感受到类似热情的东西,然而整体的色调一如往常的灰暗,那只不过是一幅阴郁的画作。我不想让他以为我在嫉妒,所以也在一旁称赞说:“田所先生,虽然你的画总是很悲伤,但情绪很饱满,很能够打动人心。” 他并没有很高兴,反而对我露出轻蔑的眼神,当大家围坐在桌子旁讨论美术时,他也没有加入,只独自坐在吧台前抽着烟,喝着咖啡。我这辈子第一次遇到这种对待。 这个人真没礼貌。在我至今为止的人生中,只要我称赞他人,对方都会露出满面笑容。 但是,仁美的一句话立刻赶走了我不愉快的心情。 “看到你的画,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你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仁美从东京的女子大学毕业后,目前在公所上班,一看就知道是高级知识分子。 我太开心了,回家之后,告诉了母亲。 “如果你的画作充满了爱,那并不光是因为我和欧多桑在你身上投注了爱,更因为你完完全全地接受了这份爱。” 母亲这么对我说,第二天,就和我一起去看了我的画。雷诺瓦咖啡店的老板一看到母亲,立刻问:“是你姐姐吗?”这句话我们早就听腻了,因为第一次看到我们母女的人,几乎都会说这句话,但还是有点高兴。母亲和我相视而笑。 母亲从看不到名牌的位置,一眼就认出了我的画,然后走到画作前说:“我就知道是这幅。”母亲盯着画作细细打量了很久。 “虽然你从小就很会画画,但没想到画得这么好,可以感受到你投入了真心。” 投入了真心。母亲从小就用这句话称赞我,我的回答也每次都一样。 “因为玫瑰是您喜欢的花,我是为您而画的。” 为了母亲。从小到大,无论是绘画、作文、书法、读书,还是运动,我都是为了让母亲高兴,为了得到她的称赞而努力去做这些事。 照理说,我应该会听到母亲回答:“啊,真高兴。”没想到我说的这句话失去了接收的对象,空虚地在空气中彷徨,随即消失了。 “──这逍遥绽放的玫瑰,心湖内部所映照的是哪一片天空?” 母亲悦耳如诗句般的话语和热切的视线,都投向田所的画。 如果是别人称赞他的画,我还可以在心里不以为然地认为:“这些人误以为只要称赞灰暗的画作,就可以让人觉得自己有深度。”但我无法对母亲置之不理。因为我是母亲的分身,看到相同的事物,怎么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母亲完全不理会我的想法,对田所的画赞赏有加。 “不知道画这幅画的是怎样的人?这些绽放的玫瑰呈现了最美的瞬间,之后只剩下凋零的命运。这幅作品太出色了,充分表现了生命最后一刻绽放的美丽。画这幅画的人清楚地知道,生物在意识到死亡的瞬间最美丽、最高尚。” P3-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母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湊佳苗 |
译者 | 王蕴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22249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2014287575 |
中图分类号 | I313.45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14-7732 |
版权提供者 | 日本新潮社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