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刘德宾著的《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三篇有关明代人物画的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较具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虽然具体而微的画史个案研究不便从中获取“因缘承成的不同风格变化”,但对于促发创变的“要素、程度、性质及其效果”却每有新异的收获。其间,对于社会政治、宗教民俗、学术潮流以至画家性情等因素与艺术间存在的“某种正比关系”的捕捉收效尤著。承认画史“变革内部自发自足的特质”当然必要,但所谓“本体性”如果仅指变化的根源始自画家与绘画发展自身因素的话,那么对其的厘清与证定仍不可避免地需要考察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否则,单就绘画或画家的“本体”发声,则很难不陷入片面理解与纯形式分析的有限思路中。利用“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等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探求画作问隐含的“消息”,这是艺术史学科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要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深髓和精义,亟须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宏观文化背景以解读、分析画家作品与美术现象,让作品尽量多且细地告诉我们关于它的故事,使模糊的感受渐趋清晰明朗。

内容推荐

由刘德宾著的《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将明代人物画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以三篇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及相关作品。

作者重点考察了明代社会环境与人物画的互动关系,从历史、民俗、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汲取有效的研究资源,力求将明代人物画置于人文学科的广泛视野中进行交叉性、综合性审视,尝试以情境分析与图像学考证的较高眼界,观照美术现象、析辨时代源流,多面向思维,努力针对具体讨论对象采取恰切考察方式,以期寻绎美术史研究的创新性手段与有效范式。

作者在研究中紧扣时代、社会与思潮的发展脉络,广征博引,以丰富翔实的文献与图像资料,通过史、论结合的写作手法,为检视和解析明代人物画的主题、风格与世态人心的内在逻辑,勾勒出一组生动别致的画幅。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艺术与信仰:商喜《关羽擒将图》与15世纪的关公崇拜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明前期宫廷绘画与商喜的《关羽擒将图》

 第三节 15世纪的关羽崇拜及其造型

 第四节 “小传统”与政治情境:商喜的艺术策略

 第五节 结论:文化分层、政治身份与艺术样式

第二篇 《伏生授经图》:明中期人物画与“新儒学”思潮互动关系研究(1450—1600)

 第一节 研究史回顾与本篇写作旨趣

 第二节 杜堇与《伏生授经图》解读

 第三节 明中期的“新儒学”思潮与文化情境

 第四节 复本回源:王阳明对“圣学”的承继与杜堇的创作旨趣

 第五节 “经世”与复古:明中期人物画的时代意涵与意义纲络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篇 图像、性情与观看:陈洪绶的《斗草图》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第一节 前言:相关研究现况与本篇作旨

 第二节 珠玑满斗:《斗草图》与“斗百草”

 第三节 “乱世之出处”:晚明社会变局与审美风尚概观

 第四节 “斗草”争奇:陈洪绶作品中的女性观看与女性主义意识

 第五节 余论:图像——境遇与心理的互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德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9072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4223795
中图分类号 J212.05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