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清所著的《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将讨论生存境遇与个体皈依之间的关联;在社区层面,将讨论基督徒个体皈依对于家庭、家族的意义,讨论基层堂会教牧与信徒的生活;而在较为宏大的社会层面,则会讨论近代政教关系对教会和基督徒生活的影响,因为在近代民族主义高唱入云的时代,基督徒的身份认同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
图书 | 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胡卫清所著的《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将讨论生存境遇与个体皈依之间的关联;在社区层面,将讨论基督徒个体皈依对于家庭、家族的意义,讨论基层堂会教牧与信徒的生活;而在较为宏大的社会层面,则会讨论近代政教关系对教会和基督徒生活的影响,因为在近代民族主义高唱入云的时代,基督徒的身份认同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 内容推荐 胡卫清所著的《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内容简介: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潮汕,对一个地区有计划的传教活动开始了。潮汕民众原有很浓厚的民间信仰传统,基督教进入后,艰难但是顽强地与潮汕社会传统的信仰体系争夺信众。《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中当地基督教徒的队伍逐渐发展起来,但他们信教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压力,信教后也面临许多问题。同时,教会组织如同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一样,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争斗。本书从多方面细致研究了这一过程,尤其着眼于基督徒的个体经验,从个人、地区的角度切入,把教会进入中国后的发展、本土化策略以及实施中的曲折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地缘与亲缘:教会医院与福音网络 一、教区医院体系 二、医学影响与本土反应 三、医院与福音传播 第二章 性别与信仰:女基督徒的传道与证道 一、统计意义上的多数群体 二、妇女传道与教会体制 三、启蒙后的苦难与得救 第三章 教规与生活:基督徒的礼仪俗事 一、礼拜与圣礼 二、婚姻规条与礼仪 三、基督徒的葬礼 第四章 皈依与禁革:纯正信仰的尺度问题 一、从偶像到耶稣 二、生命与灵性 三、固守与变通 第五章 天路与商道:海外潮人与潮汕教会 一、早期教会之间的往来 二、潮汕对南洋的人力协助 三、南洋对潮汕的经济支持 第六章 精英与草根:黄冈堂驱逐教牧事件 一、事件背景 二、风波初起 三、争斗只为稻粱谋 四、区会的抉择 第七章 我们与他们:华英学校风潮解析 一、短暂的蜜月期 二、拜孔风潮 三、“革命外交”的典范 四、“敌人”的抗争 第八章 圣谱与家谱:教会历史的书写 一、差传话语模式 二、本土教会的历史建构 三、教会谱系与教牧家族 四、民族主义的挑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近代潮汕传教士中西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岭东浸信会妇女传道及女信徒传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苦难与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经验)/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卫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50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3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7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