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通论语/阳明宇读典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阳明宇读典系列之一。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发散思维的方式,加上大量的图表,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加以阐释,力求通俗化解读中华元典《论语》,阐释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

内容推荐

本书用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观点揭示出中华元典血脉相通的文化真谛。

本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与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将一个理想的孔子与多彩的现实世界链接,让世界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

目录

卷首语/1

人有“第四只眼”(总序)/1

如何品味《论语》/1

论语(卷一)

学而第一/1

为政第二/14

八佾第三/30

论语(卷二)

里仁第四/44

公冶长第五/58

雍也第六/73

论语(卷三)

述而第七/90

泰伯第八/108

论语(卷四)

子罕第九/125

乡党第十/139

论语(卷五)

先进第十一/147

颜渊第十/160

论语(卷六)

子路第十三/173

宪问第十四/187

论语(卷七)

卫灵公第十五/207

季氏第十六/225

论语(卷八)

阳货第十七/234

微子第十八/247

论语(卷九)

子张第十九/254

尧日第二十/264

试读章节

孔子说:我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了“克己复礼”的信念并身体力行,这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吗?“悦”是内心愉悦,“习”是实践的意思,不能作“复习”解,复习只是温故。

假如我的学说能声名远播,认同学说的同志纷纷慕名前来同我探讨、切磋学问,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朋”可解为“知音”、“同志”;“乐”是内心愉悦且喜形于色。

即使我的学说、政治主张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也并不影响我对自己学说、政治主张的确信,不会有悻悻然之失落感,这不也是君子的气度吗?“愠”是内心怨愤。

以上几句话,虽人人耳熟能详,但阅读时不妨自我设问:

时时温习所学过的知识,悦乎哉?“学”是自己所创之学说,“习”是对自己所创学说的实践,这才称得上是一件愉悦的事。

一天到晚迎来送往疲于应酬,乐乎哉?不但乐不起来,甚至会厌倦、厌烦,除非是认同自己学说的同志慕名前来学习、切磋。这样即便天天宾客盈门,也会乐此不疲。

我要人知道我什么?了解我什么?“不知”与“不愠”二者之间以什么作为沟通的桥梁?缺乏讨论君子、小人的前提贸然以君子、小人论,唐突乎哉?茫茫人海谁知谁,谈不上一个“愠”字。只有在创立了某种学说,欲想人知却不为人知的前提下,才会有“愠”与“不愠”两种境界的区分。

有了这几点设问,这段文字的内蕴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其重心是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强调。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又说“患所以立”,可见,己立是人知的前提。所谓己立,就是在某一方面要有自己的建树,没有建树,想立也不可能立得起来。不过,己立与人知二者之间并不是同步的,但是,只要实现了己立的前提,为人所知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在己已立而暂无人知的空当里,就有一个坦然的心态需要强调。“人不知而不愠”,指的就是在己已立而人未知的时候所应有的达观。少了这种健康的心态,容易萌生怀才不遇的悲观,受这种情绪的操纵,其结果往往是虽已立却复归于倒,即自己被自己打倒。孔子说这话时可能儒家文化尚未声名远播,虽然“有朋自远方来”,但所来之朋在数量上,与孔子的期望值还有较大距离,所以才有这句自慰与自信色彩比较浓的表白。

从这段文字中,应当读出:所谓君子,就是那些精神愉悦、乐观进取、心地光明澄澈、信念坚定且矢志不渝之人。  P1-2

序言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化的弊端已充分显现:在气候问题危及到人类生存的同时,金融风暴又铺天盖地,席卷全球。用周易(周易并不是一部著作,非一部著作了得。所以,除个别地方外,对周易均不使用书名号)立体思维看全球变暖、金融风暴的成因,应当说是“发达”的苦果。过不了太久,在这棵“发达”之树上,必定还有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生存危机等几枚苦果相继成熟。这样,人类社会将会面临又一个多事之秋。

深重的危机会促使陷入现代化困惑中的人类,对自己的演进历史予以理性的反思与检讨,去寻找造成现代化困惑的根源。一旦弄明白了人类的生存究竟要图什么、追求什么这个生存目的,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欧洲文艺复兴带给人类的究竟是福还是祸的疑惑,觉醒的人类不仅会回过头去重新认识各类宗教禁欲教义之价值,而且,更会从远古文化中去搜求一种能将人类从深重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古文化,并赋予其拯救人类的使命。最终,搜求的目光定会聚焦在中华民族源头文化上。

中国的《周易》立足宇宙这一整体,着眼于宇宙的整体和谐,用图书囊括宇宙万物于时空内之结构对称,以象数显现整体局部在运动中的比例平衡,确立起了“宇宙全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并通过对宇宙的临摹,显现出人类一切灾难的根源在于人类思维先天的偏执。从而,让人类觉醒到,人类其实并不需要用如何行为的理论来设定行为,而是需要以如何思维的理论来指导行为。并且,《周易》为人类制造出了匡正偏执思维的矫正器——全方位、立体型的科学思维定势。

中国的《道德经》立足地球这个整体,着眼于地球的整体和谐,以正言若反、大为无为的宏旨,给予人类以哲理启迪:地球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体的共同家园,并非人类独有,人类的一切灾难源于人类的贪婪所导致的思维偏执。《道德经》警告人类当尊重其他生命体对地球的共享权,打消其独霸地球的妄念,结束自以为是的妄行,以顺应自然的无为之德,趋吉避凶,转祸为福,与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体和平共处,构建起地球上生命世界同大自然的整体和谐。

中国的《论语》立足人类这个整体,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和谐,以各安其位、修己利他的文化内涵告诫人类:人类的一切灾难源于人类的不安分与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之上的偏执。并且,《论语》呼吁人类强化角色意识,安分守己;强化整体意识,懂收敛,知约束。提出用“克己复礼”上述的行为,去实现“天下归仁”的和谐。

当人类从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发现中华民族源头文化的内蕴时,他们一定能觉悟到,真正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文化,只有,也只能是中国的周易,以及在周易这一母体中孕育出的道家原创文化与儒家原创文化,并达成人类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拯救人类的共识。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原创思想文化,传承中却被层层脂粉涂抹得失去了本色,严重地影响了包括炎黄子孙在内整个人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我著述这套丛书,一方面想通过对《周易》、《道德经》、《论语》所作出的立足元典、忠实元典的全新解读,去洗尽涂抹在元典外表致使其面目全非的厚重铅华,使元典著作复归本真;另一方面更想通过这套丛书的著述,去回答“怎样解读民族经典文化元典著作”这一弘扬民族文化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最为基本的启蒙课题。

近代社会,基于东西方在物质文明方面实际存在的落差,学术界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东西方文化,曾有过阶段性的反思与比较研究,认为精神的东方与物质的西方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我觉得这一界定只是基于表象的误导所步入的认识误区。就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东西方文化质的规定性而言,西方文化的着眼点在追求局部物欲的满足,东方文化则仍然一如既往地将立足点定格在整体和谐的实现上。当追求局部物欲满足的西方文化理念耗尽了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并导致人类社会生存危机产生之时,当人类必须为享用欧洲文艺复兴的美味佳肴而支付巨大代价时,人类才能从灾难性的后果中,认识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所创立的西方文化理念对人类的危害。尽管我们极不情愿以人类生存危机的灾难性后果,去促成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条件的成熟,但是,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不期待读者能认同丛书中的观点,但却企盼着能将学习、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目光定格在元典上。假如能有这样的收效,这套丛书即便被用于“覆瓿”,我也会因著述初衷的实现而备感欣慰。

佛教讲没有因缘和合就没有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对此,我是心领神会的。以这套丛书为例,如果没有辽宁省原省委常委、省军区原政委刘慎思将军惠赐题字予以鼓励,没有人民日报社资深高级记者高新庆先生作序予以鞭策,并逐字审订书稿,以高品质、高质量相期许,没有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唐伽社长、朱寒冬总编的抬爱、肯定,没有安徽文艺出版社第一编辑部岑杰、欧子布、汪爱武诸责编的策划与运作,没有美编、照排以及发行部的创造性工作,则不可能有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为此,我在致谢的同时,更要由衷地为与这套丛书有缘的一切人祈祷福报,并期待这套丛书能附翼广大有缘人而实现广度与高度的飞跃。

阳明宇

甲子/癸亥/庚寅年 于九江破茧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通论语/阳明宇读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阳明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4500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5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