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性正义
内容
编辑推荐

沿诗性智慧之踪迹,放飞法律的想象,参与公共生活,回溯历史,反思文化,关注社会,体察民情,歌乐山水,忘情江湖,法治人生,诗性正义。

《诗性正义》作者徐昕将近10年的随笔收入这部集子,这些文字触景生情,发于心而运于笔,既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也写感写情写思写意。

内容推荐

正义与诗性,看似两个极端:最理性和最感性,最抽象和最形象,最逻辑和最直觉,但两者可融为一体。正义,法律运作之崇高目标;诗性,人生追求之至善境界;诗性正义,对法律事业与诗意生活兼顾并重。正义的事业,沉重而艰巨;诗性的生活,轻快而浪漫;人生需时轻时重,适时转换。既追求正义,也踏实生活;既理性思考,也偶发诗性;既苦修专注,也情怀浪漫;既充满劳绩,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本《诗性正义》是作者徐昕将近10年的随笔集结,既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也写感写情写思写意。

目录

●法律与文学

没有断头台的小岛

浪漫未必要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

神祗纠纷之解决

私力救济从海伦说起

俄瑞斯忒斯审判

英雄时代的“法院”记忆

冤案与戏剧

张爱玲的决意

在落樱缤纷中追问生命的意义

巧合的悲伤?

●法律与生活

乌镇楹联

关于珍惜时光的陈词滥调

科研活动贯彻于大学每一天

所有人的正义

法律与时尚

怀念战争岁月

花与叶的经济学

采花的经济学

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法博生长

博士咖啡、诗性正义及老徐

“法博江湖”征稿

法博江湖潜伏最深的剑客

●法律与历史

从武力到决斗

决斗在欧洲的传播

血战的正义

程序·仪式·规则

司法决斗的适用

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决斗士

“不可试探上帝”

司法决斗的限制

司法决斗的经验基础

上帝的审判

司法决斗与抑制伪证

决斗消亡与替代程序

最后的决斗

为荣誉而决斗

司法决斗与现代诉讼制度

●法律与社会

保障律师权即保卫法治

徐昕反对徐昕?

冤案与戏剧

“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应当调整

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

诉权的经济分析

警惕转型中国暴力维权的普遍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官

没有刽子手的旧金山

民间为什么“悬赏通缉”?

民事诉讼中的真实与谎言

虚拟法院:司法的数字化生存

东方经验要走“技术流”

司法公正的素质之“门”

当司法面对网络民意

提倡服务型司法是世界潮流

●法律与思想

司法过程的性质

反思“上帝的审判”

纯粹社会学视野下的冲突处理

随“性”所欲与法律规制

那人,那书,那硝烟弥漫的论辩

学术·个性·方法

《司法》的过程

晏子与我

试读章节

1849年,靠近纽芬兰的法属加拿大群岛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荒凉的圣皮埃尔岛,两位醉酒的水手因打赌船长库巴是肥还是壮来到船长家,漆黑之夜,混乱之中,尼尔·奥吉斯特迷迷糊糊操起身边的刀将库巴砍死。《圣皮埃尔的寡妇》叙述的传奇故事由此拉开帷幕。法国政府指定一位法官审判此案,尼尔被判死刑。根据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法律,必须有断头台和刽子手来执行死刑。但岛上没有刽子手,也没有断头台,要从千里迢迢的法国运来。于是,尼尔被收监,等待死刑的到来。

爱情

等待死刑,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一种经历。

尼尔由上尉勒·凯普特恩看管。漂亮的上尉夫人出于怜悯和教化之心,提出一个大胆的“劳改方案”:与其让尼尔在监狱等死,不如把他带到家里干点杂活,同时为他提供日用品作为交换。尼尔努力表现,屋舍被整理得焕然一新,庭院里种满美丽的鲜花。上尉夫人渐渐看到粗鲁的尼尔也有纯真善良的一面,便带他为岛民做慈善工作。尼尔乐于助人,岛民慢慢地开始喜欢他,后来他还赢得一位女子的爱情。有一次,他挺身而出,勇敢地救下岛上唯一的咖啡馆及女主人,更让他成为英雄,得到了所有岛民的爱戴。人们开始重新考虑他的死刑。

上尉夫人与尼尔之间也渐渐生发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感。她教尼尔认字时,两人的手指缓缓靠近。尼尔结婚时,上尉夫人侧身流泪。沉默的上尉看在眼里,但仍维护妻子,驳斥官员们对自己妻子的嘲讽。尼尔的婚事纯粹只是为了衬托上尉夫人与尼尔的“朦胧爱情”。朦胧的爱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转瞬即逝,仅留存于每个人深藏的记忆之中。相对于热烈的爱情、长久的婚姻以及婚床上生产孩子之类的事情,似有若无的朦胧爱情是一件地道的稀缺品。幸好,上尉夫人和尼尔的朦胧感情未走入俗套的“三角恋”或“多角恋”。因为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树木刚发新芽,断头台就运来了……除了爱情,影片还要直面更重大的主题——生存与死亡,生命与人性,罪过与惩罚,报应与宽容,死刑与赦免,司法与民主,程序与正义,法律与人情,这使得情感主题潜在地变得微妙起来,若隐若现,似是而非,从而也恰到好处。

死亡

圣皮埃尔岛没人愿做刽子手,即使地方政府支付高额的报酬。岛民们在上尉夫人的带领下撕毁了招募刽子手的所有布告。他们聚在一起,呼吁当局不执行死刑。上尉夫人和上尉设法营救尼尔,上尉夫人甚至让尼尔驾船逃跑。但尼尔担心这会给上尉一家带来麻烦,最终还是回到了圣皮埃尔岛。上尉违抗了法兰西政府的命令,顶住压力拒不执行死刑判决。共和国认为这是对其殖民统治的背叛,派来了新的上尉,上尉和妻子被押解回国。

影片结尾令人心悸:尼尔被砍头,上尉因叛乱罪被枪决,上尉夫人悲痛欲绝,荒凉的圣皮埃尔岛因此多了两个寡妇……

是死亡,而不是生命,留在观众的脑海里,令人震撼,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们喜欢文学,喜欢电影,往往是因为这些可能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只要作者或编导愿意,他们可以创造奇迹。事实上,观众和岛民一样,多有这样的期待,期待奇迹的发生,尼尔不用去死,上尉更不会离开善良美丽的妻子。尼尔的妻子和上尉的妻子在成为寡妇前,必定天真地以为,致人死亡并非故意,尼尔已改过自新,几乎所有岛民都喜欢他,因此尼尔的死刑判决有可能得以通融,不予执行。  然而,没有奇迹,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没有我们在生活中欠缺而期望在文学或电影中寻找到的奇迹。因为理性的生活,绝不能建构在奇迹发生的基础上。你可能中彩,可能有艳遇,可以为意外的收获感谢上苍,但最好不要渴望意外之财,不要期待萍水相逢,这样必然会加剧人生的痛苦。生活之残酷,人世之荒凉,人生之无奈,有如圣皮埃尔岛的荒凉和悲伤一样,浸染着观众的心。是的,人生无须指望奇迹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平淡而踏实地生活。

不过,尼尔与上尉之死正是这部悲剧令人震撼的关键。悲剧总与死亡相伴,男人死了,影片因此名为《圣皮埃尔的寡妇》。实际上,古法语中“Veuve”一词,既指寡妇,也有断头台之意。

报应

尼尔杀了人,杀人偿命,这是民众的常识和直觉,也是报应正义的要求,否则库巴船长的冤魂难以散尽,受害人家属的悲伤难以抚平。约翰·戴蒙德爵士在《法理学》一书中写到,报复作为刑事司法的目的之一,“用于抚平所有健全社会会有的愤慨之情,满足复仇或报复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仅存在于受害人神圣,而且也是社会大众的同情心的延伸”。报应甚至可视为法律制度构建之基础。梅因、霍姆斯、波斯纳、牧野英一等学者认为,复仇是法律尤其是刑法的起源。即使现代法律,缝隙之中也隐约透出报复的气息。

然而,报应主题在影片中并未充分展开。为什么圣皮埃尔岛的居民几乎一边倒地同情尼尔,希望他获得宽恕?

一方面,尼尔不是故意的,而是酒醉时过失杀人。法律有必要区分故意与过失,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罪过形式。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法律似乎未区别对待,显得不通人情,至少对尼尔的判决没有考虑过失的因素。另一方面,受害人库巴船长是一位孤独的老人,没有妻儿老小,甚至亲友皆未出场。当地民众没有看见或听到受害人亲友的诉苦与悲愤,时间也让他们逐渐忘却了屈死的冤魂,因而毫无保留地站在爱与宽容一边,同情尼尔。国家之所以惩罚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抚平受害人的伤痕,以国家的名义替代其“复仇”,从而切断私人复仇的链条。电影中没有任何受害人的亲友来担当伸冤的控诉方,实际上回避了犯罪所带来的激烈冲突。问题因而简单化了,岛民们不·必权衡良心作出艰难的抉择,观众也不必在法律与情感之间苦苦挣扎。

宽容

这部电影的原型,据说源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未成年少女K.F.塔克的故事。她醉酒后犯下一宗极度残忍的罪行,用斧子将人砍死。酒醒后,她悔恨不已,积极赎罪,成为监狱里的模范。在州长乔治.W.布什(美国布什总统之兄)和州大赦委员会决定维持原判并执行死刑之后,美国掀起了一场有关生存与死亡、罪过与宽容的迟来的讨论。

塔克、尼尔是否要为一时莽撞付出生命的代价?能否给罪犯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数百年来,死刑存废的论争一直不断,如今废除死刑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蓬勃发展。姑且不论死刑之存废,至少需要承认:法律当珍惜生命,体现宽容和怜悯之情。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借神父之口对冉·阿让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只有上帝才会永远正确。”因此,良法应兼具惩罚与宽恕之张力。正义不仅呼唤报应,也要求适当情形下的和解与宽容。

P4-7

序言

早就想写本随笔集。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la justice poétique,poetische gerechtigkeit,giustizia poetica,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这词皆哲意盎然,充满韵律。

十年后,这些随性的文字,终于够得上一本小册子了。灯火阑珊,十年春秋,蓦然回首,往事如烟。

随笔,随意下笔,想写才写,不为写而写。想,源于生命中内在的表达欲。触景生情,发于心而运于笔,既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也写感写情写心写意。

并不经常有写作欲。要写,得下决心,不只因为懒得写,也怕制造文字垃圾。

仅有欲望,也未必成事。做不到想写便写。好些文章是被约被请,甚至被催被赶的结果,当然不是为约而写。

还有些文字,情之所至,未触即发,不写不足以平静。两年前,重读张爱玲,又看《上海往事》,《色·戒》,看穿了决意对她人生的影响,半天就写了《张爱玲的决意》。尽管放下是化解情绪的妙招,但偶尔也欲罢不能。那一天,打开电视看电影,《圣皮埃尔的寡妇》,颇有感触。一天二天三五天,每天都晚霞灿烂,海天一色,终于按捺不住,遂作《没有断头台的小岛》。

倘若所有情绪皆无法自制,那更不成,因为理性当驾驭感性,正义当超越诗性——诗性地超越。

正义与诗性,看似两个极端:最理性和最感性,最抽象和最形象,最逻辑和最直觉,但两者可融为一体。正义,法律运作之崇高目标;诗性,人生追求之至善境界;诗性正义,对法律事业与诗意生活兼顾并重。正义的事业,沉重而艰巨;诗性的生活,轻快而浪漫;人生需时轻时重,适时转换。既追求正义,也踏实生活;既理性思考,也偶发诗性;既苦修专注,也情怀浪漫;既充满劳绩,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愿沿诗性智慧之踪迹,放飞法律的想象,参与公共生活,回溯历史,反思文化,关注社会,体察民情,歌乐山水,忘情江湖,法治人生,诗性正义。

徐昕

2011年4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性正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21331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