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柳风(杨静远童话译作三种)(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家园最美丽的文学经典,被权威杂志评为“一个世纪来改变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名作,被英国书店巨人誉为“最能代表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之一!

他们生活在河岸或者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为了教育连连闯祸的哈蟆,他们煞费苦心,对他说服教育;当哈蟆的住宅被黄鼠狼们霸占以后,他们联合起来,齐心协力!肯尼斯·格雷厄姆著的《杨柳风》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经典儿童小说,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诗趣的河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臭显、追求时髦的哈蟆,敦厚老实的水獭!

内容推荐

肯尼斯·格雷厄姆的小说《杨柳风》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书中四个“人物”——鼹鼠、河鼠、獾和蟾蜍的形象甚至被塑成蜡像,成为世界瞩目的“名人”。书中的他们与其说是动物,不如说就是四个乡村绅士,他们性情相异,有各自的品位、生活方式和交际圈,但都忠实于友谊、热爱生活,他们的交往、历险就发生在林中,在河边,在杨柳风的吹拂下……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河岸

第二章 大路

第三章 野林

第四章 獾先生

第五章 重返家园

第六章 蟾蜍先生

第七章 黎明前的笛声

第八章 蟾蜍历险记

第九章 天涯旅人

第十章 蟾蜍历险续记

第十一章 蟾蜍泪下如雨

第十二章 荣归故里

代后记: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沈昌文

试读章节

整个上午,鼹鼠都在勤奋地干活,为他小小的家屋做春季大扫除。先用扫帚扫,再用掸子掸,然后登上梯子、椅子什么的,拿着刷子,提着灰浆桶刷墙,直干到灰尘呛了嗓子,迷了眼,全身乌黑的毛皮溅满了白灰浆,腰也酸了,臂也痛了。春天的气息,在他头上的天空里吹拂,在他脚下的泥土里游动,在他四周围飘荡。春天那奇妙的追求、渴望的精神,甚至钻进了他那阴暗低矮的小屋。怪不得他猛地把刷子往地下一扔,嚷道:“烦死人了!”“去它的!”“什么春季大扫除,见它的鬼去吧!”连大衣也没顾上穿,就冲出家门了。似乎上面有种力量在急切地召唤他,于是他向着陡峭的地道奔去。这地道,直通地面上的碎石子大车道,而这车道是属于那些住在通风向阳居室里的动物的。鼹鼠又掏又挠又爬又挤,又爬又挠又掏,小爪子忙个不停,嘴里还不住地念念叨叨:“咱们上去哕!咱们上去哕!”末了,噗的一声,他的鼻尖钻出了地面,伸到了阳光里,跟着,身子就在一块大草坪暖暖的软草里打起滚来。“太棒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比刷墙有意思多了!”太阳晒在他的毛皮上,暖烘烘的,微风轻抚着他发热的额头。在洞穴里蛰居了那么久,听觉都变得迟钝了,连小鸟儿欢快的鸣唱,听起来都跟大声喊叫一样。生活的欢乐,春天的愉悦,又加上免了大扫除的麻烦,他乐得纵身一跳,腾起四脚向前飞跑,横穿草坪,一直跑到草坪尽头的篱笆前。

“站住!”篱笆豁口处,一只老兔子喝道,“通过私人道路,得交六便士!”鼹鼠很不耐烦,根本没把老兔子放在眼里,一时倒把老兔子弄得不知如何是好。鼹鼠顺着篱笆一溜小跑,一边还逗弄着别的兔子,他们一个个从洞口探头窥看,想知道外面到底吵些什么。“蠢货!蠢货!”他嘲笑说,不等他们想出一句解气的话来回敬他,就一溜烟跑得没影儿了。这一来,兔子们七嘴八舌互相埋怨起来。“瞧你多蠢,干吗不对他说……”“哼,那你干吗不说……”“你该警告他……”诸如此类,照例总是这一套。当然哕,照例总是——太晚啦。

一切都那么美好,好得简直不像是真的。他跑过一片又一片的草坪,沿着矮树篱,穿过灌木丛,匆匆地游逛。处处都看到鸟儿做窝筑巢,花儿含苞待放,叶儿挤挤攘攘——万物都显得快乐、忙碌、奋进。他听不到良心在耳边嘀咕:“刷墙!”他只觉得,在一大群忙忙碌碌的公民当中,做一只唯一的懒狗,是多么惬意。看来,过休假日最舒心的方面,还不是自己得到休憩,而是看到别人都在忙着干活。

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忽然来到一条水流丰盈的大河边,他觉得真是快乐绝顶了。他这辈子还从没见过一条河哩。这只光光滑滑、蜿蜿蜒蜒、身躯庞大的动物,不停地追逐、欢笑。它每抓住什么,就咯咯地笑,把它们扔掉时,又哈哈大笑,转过来又扑向新的玩伴。它们挣扎着甩开了它,可到底还是被它逮住抓牢了。它浑身颤动,晶光闪闪,沸沸扬扬,吐着旋涡,冒着泡沫,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这景象,简直把鼹鼠看呆了,他心驰神迷,像着了魔似的。他沿着河边,迈着小碎步跑,像个小娃娃紧跟在大人身边,听他讲惊险故事,听得入了迷似的。他终于跑累了,在岸边坐了下来。可那河还是一个劲儿向他娓娓而谈,它讲的是世间最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发自地心深处,一路讲下去,最终要向那听个没够的大海倾诉。

他坐在草地上,朝着河那边张望时,忽见对岸有个黑黑的洞口,恰好在水面上边。他梦悠悠地想,要是一只动物要求不过奢侈,只想有一处小巧玲珑的河边住宅,涨潮时淹不着,又远离尘嚣,这个住所倒是满舒适的。他正呆呆地凝望,忽然觉得,那洞穴的中央有个亮晶晶的小东西一闪,忽隐忽现,像一颗小星星。不过,出现在那样一个地方,不会是星星。要说是萤火虫嘛,又显得太亮,也太小。望着望着,那个亮东西竟冲他眨巴了一下,可见那是一只眼睛。接着,围着那只眼睛,渐渐显出一张小脸,恰像~幅画,嵌在画框里。’

一张棕色的小脸,腮边有两撇胡髭。

一张神情严肃的圆脸,眼睛里闪着光,就是一开始引起他注意的那种光。

一对精巧的小耳朵,一头丝般浓密的毛发。

那是河鼠!

随后,两只动物面对面站着,谨慎地互相打量。

“嗨,鼹鼠!”河鼠招呼道。

“嗨,河鼠!”鼹鼠答道。

“你愿意过这边来吗?”河鼠问。P3-7

序言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蜡像馆的一间虚幻文学厅里,陈列着一组四只可爱的小动物塑像——鼹鼠、河鼠、蟾蜍和獾。他们是童话《杨柳风》的四位主人公。和他们作伴的有宝岛的孩子们、小姑娘爱丽丝和扑克牌公爵夫人、彼得·潘和凶恶的海盗胡克、兔子彼得等著名童话人物。由此可以看到,英国儿童文学中一些传世名篇,都出自苏格兰作家之手: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罗伯特·史蒂文生(《宝岛》1883),詹姆斯·巴里(《彼得·潘》1904),肯尼思·格雷厄姆(《杨柳风》1904),也许还可以加上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侦探案》1891)。这是否与苏格兰人富于想象、童心永驻的性格有关?

近年,一种颇为一致的意见认为,从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数十年,是英国儿童文学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它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始,以《杨柳风》终。这个估计,很可以说明《杨柳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虽不离奇但很有趣。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要好的朋友——憨厚的鼹鼠、机灵的河鼠、狂妄自大的蟾蜍、老成持重的獾。他们竟日游山逛水,尽享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财大气粗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但车祸不断,受到朋友们的责难和管束。一次,他偷了一辆汽车,被捕入狱,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化装成洗衣妇逃出监狱,历经险情和磨难,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夺回了被野林动物侵占的庄园;并从此改邪归正。

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相仿,《杨柳风》最初也是一个大人为一个孩子在游戏中编造的故事,一部无心插柳的杰作。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年生于爱丁堡,5岁丧母,9岁随父迁至伦敦以西的伯克郡。在泰晤士河畔库克安沙丘度过如梦的童年,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成年后,供职于伦敦的英国银行,并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活动,写散文、小说,参与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等协会的工作。他广交当时云集伦敦的文化界名流,如学者福尼沃尔,出版家威廉·亨莱,作家王尔德、威尔斯、肖伯纳、亨利·詹姆斯,斯蒂芬·克莱思,诗人丁尼生、勃朗宁,画家毕尔德斯利等,生活在浓郁而高雅的文化氛围里。但大都会的繁华,待遇优厚的高级职员生活,从来没有冲淡他对宁静田园的眷恋,一有机会就远离尘嚣,重返乡土。他结婚时年已四十,有一子,大名阿拉斯泰尔,小名“耗子”。迟来的父爱,使他把儿子视作心灵的知己。从孩子4岁起,每晚他必为孩子讲一小段动物故事,让孩子带着甜美的幻想入梦。最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蟾蜍。一天,他在野外捉到一只鼹鼠,带回家来,留着等孩子睡醒后送给他做礼物。不料老年弱视的女仆把它错当成老鼠打死了。女仆伤心之余,劝主人用故事的形式给孩子创造一只永远不死的活生生的鼹鼠,伴随孩子:。于是故事里又多了一只鼹鼠,后来又添了两名成员:河鼠和獾。日复一日,孩子听得入了迷,父亲讲得上了瘾。在孩子去海滨度假时,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父亲连续给他写信,接茬讲蟾蜍的历险故事。这些信,后来成了《杨柳风》的蓝本。

……

在格雷厄姆生活的时代,西方工业化的进展还没有达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程度,没有引起人类对保护地球环境和危机感的关注。因此我们不能说,作者当时具有当代绿色和平主义的超前意识。但英国人所惯有的对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情有独钟,如一根红线贯穿全书。在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大地上几近绝迹的今天,读着这本书,不由得使我们感到,它在向我们倾诉一种朦胧、朴素、不自觉的环保呼声,不是用枯燥的数字,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用爱心和真情。

格雷厄姆把《杨柳风》作为对儿童的赠礼,不是偶然的,他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有一贯的见地。他认为,现代的少儿教育过于偏重理性、科学、实用,忽视想象力的培育和启迪。他曾对一位来访的美国教授说过一番话,大意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是世界的奇妙(Wonderment)。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奇妙感便消失了。成年人的世界是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只有孩子,才是在一个令人厌倦的世界里唯一真正活着的人。他要使孩子意识到这种奇妙的可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与大自然认同,感受到自然和家庭的温暖。孩子的精神处于紧张和压力下时,需要保有一个心中的“秘密花园”。通过密切接触自然、有趣的历险和激动人心的书,孩子的想象力能获得营养,成年后用以抵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平淡刻板和物欲野心的侵袭,回到那个独自的精神世界去获得心灵的复苏。格雷厄姆的这种看法,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种社会观念。在20世纪,家长、老师们都认定,必须引导孩子们进入一个现实的、理性的世界。童话、神话等虚构的谎言使孩子误入迷途,想象文学导致有害的白日梦。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持类似观点。但另一些作家则主张,应对儿童施以创造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教化,使他们少受日常现实、清规戒律、宗教观念的束缚。史蒂文生、德拉马尔、巴里、马克·吐温、吉卜林、简·波特等也都强调探险、幻想、纯想象的愉悦作用,否认幻想对孩子心智的危害。但格雷厄姆则进一步阐明,大自然、梦幻、往事回忆,如同美食和睡眠之于身体健康,只会强化孩子的心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必不可少的良性作用。反之,剥夺孩子接触幻想文学的机会,才真正对他们有害,使他们可能长大成为灵魂鄙俗的庸人。这是格雷厄姆对儿童文学独有的见地,也是他独有的贡献。

后记

代后记: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沈昌文

一九五一年三月,我从上海考进了在北京的人民出版社,被分配到期刊校对科当校对员。让我校对的刊物,有《新观察》、《翻译通报》、《保卫和平》等。做了几年校对工作,我结识了许多大编辑,特别是前两个编辑部里的人员。《翻译通报》是当年出版总署编译局办的。编译局那时也在东总布胡同十号里面,同我们在一个大院子。我是上海滩里出来的外语迷,见了那么多外语专家,当然是毕恭毕敬,勤于请教。说实话,我那时自学俄语翻译,最早的译文,很多都是请他们校订过的。后来人民出版社知道我伪造学历,混进革命出版队伍,人事处负责人要开除我。就是靠这些译文适逢其时地公开出版,使我成为那时引进苏联出版工作“先进经验”的模范人物,得免被开除之难,反而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编译局还有许多英语专家,我请教得比较少,但也十分景仰。那时知道的英语专家主要是,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的女儿叶子美和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杨静远。她们两位,我最仰慕的是杨静远。因为那时我们与出版总署是同一个青年团组织,我和杨都是其中的成员。团组织里的负责人告诉我,杨静远在美国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原文本,十分仰慕中国共产党,所以一定要回国来工作。她是爱国的模范人物。

以后,编译局被撤消了,合并到人民出版社,我同杨静远成为同事。那时上面让他们翻译出版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记的俄文书,我才知道她也通俄语。

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搞“鸣放”,一时局势大乱。还有一位中层领导调戏下属女同事的丑闻,群众纷纷非议。杨静远那时也说过一些不平的话,但因考虑她是从美国回来的爱国留学生,上面在“反右”时没有把她打成右派分子。

哪知道,一九五八年某一天,人民出版社人事部门有一份给社领导的报告,让我转送上去(我当时已担任社领导的秘书)。我看了这个报告大吃一惊。原来杨静远一九五七年以后在下乡劳动中写了一张大字报,建议农民要讲卫生,并且引了毛主席的语录: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当地农村的党组织认为这是污蔑贫下中农“可耻”,于是写材料到北京来告发。更让我吃惊的是人事部门的建议:把杨静远补划为右派分子。打报告的这个人,就是此前五年提出要开除我的那位政治立场一贯坚定的人事负责人。他在报告里还特别强调说,他对杨静远已实在“忍无可忍”了。这个报告不久就被批准。于是这位一贯爱国、爱文化事业的杨静远就成为右派了。

改革开放以后,杨静远去了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我听到她的消息少了。后来读到她的一些译稿,我奇怪,她怎么现在乐意翻译讲儿童故事的英文书?读不多久,我忽然想起以前我私下问过人民出版社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人:“怎么连杨静远那么爱国的人都要被打成右派。”那位领导回我一句话:“她太幼稚。”“幼稚”二字,当时是贬义,到了几十年后回头想,倒觉得很贴切。

“幼稚”,也可说是“童真”。说杨静远其人永怀童真之心,可一点儿也不假。她一贯用她的一颗未经污染的童心鼓励人们追求实事求是,追求以人为本,追求不唯上、不唯书,一心为人民办好事。追求并宣扬这种童真之心的作家并不少,我记得的,至少还有丰子恺、谢冰心,等等。

我从这个角度来读杨大姐的译品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它们真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只有永怀此心,我们才能做到,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二○一五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柳风(杨静远童话译作三种)(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译者 杨静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3893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5133077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