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日本(深度剖析日本社会)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以近距离观察和体会为基础,深入日本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娱乐、历史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个正确观察日本的新视角。

熊佳树著的《最日本》精选日本数处民居、茶室、庭院、公共建筑、街景、神社、寺庙、名胜等图片,让你在轻松阅读文字的同时获得视觉上的美感。

无论您是去日本留学、生活还是旅行,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人民,都可以翻翻这本图书,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

内容推荐

熊佳树著的《最日本》以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和体会为基础,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一个正确观察日本的新视角。

目录

自序 去日本,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篇 现代日本生活

第一章 在日本,怎么吃?

 ○日本的国民料理

 ○爱甜食的民族

 ○日本的酒水

第二章 住宿——真是蜗牛壳

 ○这才叫蜗居

 ○空间感和民族性

 ○洋式和和式

第三章 轨道交通是王道

 ○你相信吗?大城市中很难看到公交

 ○轨道交通乘坐攻略

 ○车上的怪象

 ○考驾照比买车贵

 ○秩序井然

第四章 时尚东京

 ○混搭是核心思想

 ○日系风格——重口味到小清新,应有尽有

 ○这些也是时尚?不可思议

第五章  万能的便利店

 ○在便利店,你可以干这些事

 ○日式便利店的成功是日本现代化的成功

第二篇 现代日本产业

第六章 关于日本产品的一些杂谈

 ○在日本买电器、手机

 ○生活用品和化妆品去哪里买?

 ○图书、漫画和音像制品

第七章  环保与服务业

 ○从洁癖到环保

 ○专业的服务

 ○注重规则和随性

第八章  动漫、游戏、J-POP、电视节目

 ——大话日本文化产业

 ○横扫全球的动漫

 ○ACG产业及其相关行业

 ○日式创作的重点贡献领域

 ○来自日本动漫的词汇

 ○独树一帜?

 ○“无节操、无底限”的电视节目

 ○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第九章  “情色”日本

 ○满大街的色情符号

 ○“这是正常的工作”

 ○日本人对“性”的态度

 ○当代日本人的婚姻观

第三篇 日本人及教育

第十章  多礼的日本人

 ○生活中处处是礼仪

 ○其实日本没什么夜生活

 ○日本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人性化和人情味

第十一章  日本的穷人们

 ○打工的主妇和学生

 ○满大街的流浪汉

第十二章  教育和学校生活

 ○安全教育很完善

 ○学业以外的一些学校生活

 ○学校中的“欺负事件”

 ○绝不溺爱——日本与中国的教育观念之差

第四篇 日本传统文化

第十三章  茶道修行——东方的贵族文化

 ○在日本的中国味道

 ○日本有多“中国”呢?

 ○枯山水和茶室

 ○在京都体验茶道

 ○从铁壶看匠人之心

第十四章  武士道——不忘尚武之心

 ○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与剑客

 ○当今的剑道

第十五章  祭奠、神社与民俗

 ○亲历祭奠

 ○秉承传统民俗的生活细节

第十六章  启示: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潜移默化的植入宣传

 ○天马行空的再创作

 ○明星代言的影响力

 ○历史再现,鼓励素人亲身参与

第五篇日本要往哪里去?

第十七章  历史,无法避开的问题

 ○祈愿和平,反思却不彻底

 ○嫌韩反中的背后

 ○亚洲人的可悲之处

第十八章  日本VS中国

 ○日本年轻人怎么看中国?

 ○中日两国的未来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篇现代日本生活

日本人对麻婆豆腐的热情也很高昂,而且日本因为环境好,水干净,所以做出来的豆腐很好吃。日本人做什么都很细致,点麻婆豆腐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麻辣程度,日语中说辣叫作“辛”,“激辛”“大辛”“小辛”用汉字书写,包你看得懂。我这样的重庆人要吃“大辛”(Ookara)才刚好。

日式中餐中还有几个菜式很受欢迎——青椒肉丝、糖醋里脊、红烧虾,这在日本基本人尽皆知,但是中国人倒不见得认识。比如有道菜念作“凯扩罗”,是猪肉块和青椒、洋葱一起炒,还加了一些酸甜味道的酱汁,当年有日本人问我:“这道菜中国也有吧?”我接连摇头:“没有!”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日式回锅肉!而中文的“回锅肉”三个字在目语中念不出来,所以就有了个“凯扩罗”。同样的例子还有“天津饭”,就是将虾和鸡蛋做成蛋饼,盖浇在米饭上,再淋上一种成味汁,我当年的天津同学就曾抱怨过:“为什么叫天津饭?天津根本没那玩意!”

咖喱饭:咖喱大家都不陌生,这里只是列出来,说明日本人对咖喱也是很热衷的。除了商务简餐中一般都有咖喱饭的选项以外,日本很多正宗的印度菜馆、泰国菜馆中也有咖喱饭。

烤肉:你以为韩式烤肉就是烤五花肉吗?No,韩式烤肉其实在日本开得更正宗,菜单中基本没有五花肉,而是各种新鲜的牛肉、牛内脏——重的是食材,而不是调味。日本人在食材上没少花工夫,最贵的牛——和牛,全身都是宝啊。

日本还有很多店外挂着“烧鸟”的招牌,其实烤的不是鸟,是鸡肉。这类烧烤店也常会卖烤串。烤串的内容就多了,猪肉、牛肉、鱿鱼、虾等都很美味。

烤肉店一般是朋友聚会的场所,人一多,少不了喝两杯,所以我觉得烤肉店会有点吵,而且吃烤肉的消费会比前几样料理更贵一些。

日式西洋料理:在日本,所谓的西式料理在我看来也本土化了。披萨、意大利面、蛋包饭算是来自西餐的,最大众的料理,但往往也和日本的配菜搭配起来。我吃过几次蛋包饭,不得不说,因为材料用得足,日式西餐也很好吃。日本人的认真,从料理上就可以瞥见分毫。

正宗日本料理:说了半天,都是舶来的食物,因为我确实感觉这几种料理更常见,传统的日式餐饮反而是少见的。为什么少见?传统日式料理烹饪简单,调味单一,重的是食材新鲜,因此,要么在现代演化成充满禅意的高级料理,如怀石料理,要么就基本退出快餐界的竞争(回转寿司除外)。日本人吃饭,就在一碗米饭上打一个生鸡蛋就可以一边吃,一边喊:

“好吃!”甚至用一颗梅子也能下饭。即便是正式一点的饮食,也无非是一碗米饭、一条烧烤的秋刀鱼或者芋头,一碗味噌汤,最后配一小碟酱菜,简单至极,所以现代的日本年轻人大多吃不惯了。  生鱼片(刺身)和寿司算是日本料理的招牌了,已经走入世界。日本是靠海的民族,所以自古食鱼和海鲜,叫作刺身(Sashimi),即生鱼片,后来又结合发酵后略带酸味的米饭和各种小菜,演变成寿司。寿百]根据制作方法和料理形态,又可以分为“小卷”“太卷”“里卷”等。

日式火锅又叫“Shapushapu”或者关东煮,和中国的火锅不同,它也是讲究食材新鲜、搭配得当,而味道却比较淡。

传统的日本料理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好看不好吃!

很多人在网上看到过日本人做的便当,惊叹:便当还可以这么可爱!是的,日本很多家庭主妇每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丈夫和孩子做便当,他们可以用食物做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图像,展现出的想象力让人折服,我真怀疑带便当的人是否舍得吃掉。

我在学校时,有次一个日本老师还介绍了日本过年的特供料理,五颜六色,做得很可爱,说是妻子元旦前要回娘家,不能在家给丈夫做饭,于是发明了这种可以保存几天的冷食(当然现代这种食物大部分是在店家定制的)。但是老师最后加了一句:“不过这些东两都是甜的,又凉,虽然好看,但是恐怕各位不会喜欢的。”

在日本有句话,“用眼睛吃的料理”——看来他们自己也知道,很多料理好看不好吃啊!不过,追求美味似乎并不是他们的目标,即使能用眼睛欣赏,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情调。

爱甜食的民族

日本是个爱甜食的民族。日语中把传统的日式点心叫“和果子”,西洋点心叫“洋果子”。以前看过一个泷泽秀明的电视剧,名字很拗口,叫《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就是讲一间装修精美的西式甜点店中的故事,这个拗口的电视剧名字也让我记住了洋果子这个词。而和果子是什么样子呢?一般是糯米做的甜食,很多日本古装剧中都有旅人坐在铺着红布的榻上休息的场景,有些人会在店家点一串糯米做的零食,那就是和果子中的一种。我在东京浅草吃过一次,白色糯米制作的点心上裹着又甜又咸的酱汁,说不上好吃。最近一次去京都,还体验了一次京都名点心“Otabe”的制作过程。吃洋果子一般要配咖啡或红茶,而和果子自然要配抹茶。清香中略带苦涩的抹茶,很好地综合了点心的甜味,去京都的朋友们一定要试试。P6-9

序言

去日本,你准备好了吗?

说起我对日本的了解,其实和大部分“80后”一样,是从动漫开始的。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放学后回家看《圣斗士星矢》的动画;随后单行本漫画也出来了,小时候的零花钱终于有了储蓄的意义。女汉子坯子从小就热衷热血少年漫画,偶尔也看看唯美的少女漫画,对邻国的想象逐渐和奇幻漫画中的异世界画上了等号。因为喜欢漫画,我也开始临摹绘画,越画越精湛,后来甚至赢得同学们羡慕的目光,“画手”开始成为我的标签。直到高中,日本动漫在中国开始慢慢形成产业,大量动漫杂志开始发行,国内开始有了“漫展”,我也在高中校园中找到很多“同好”,大家一见面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地聊各种动漫中的设定,玩cosplay,后来又因此喜欢上日本的摇滚文化……那时,动漫和青春期叛逆的热血凝结在一起,绽放开来。上大学以后,一次和朋友闲聊,她说以后想去日本留学,一下子也勾动了我的心思。动漫的王国——日本,我第一次觉得我也可以这样接近它。大学四年级,我开始在国内学习日语,向往着去日本学习3D动画技术,并在那里就业、生活。

绘画、日语、电脑制图……似乎除了学业以外,我所有的特长都是因为漫迷的身份而衍生的,我曾经以为我了解日本,却没能想到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才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的转折点——“生活教育了我”。中国国内的年轻人,似乎可以分为“反日”和“哈日”两大阵营,对日本有好感的人当中,像我这样因为喜欢动漫而对日本产生兴趣的人应该占有相当的比例吧。可是,青少年时期单纯的热爱和后来去日本留学、生活根本就是两回事。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评价并不是在遥远的异国凭着憧憬和向往就能得出的。如果你也跟当年的我一样,想去日本留学或者生活,那么你先多了解一点日本,作好各种准备。

第一,日本生活成本高。日本的生活成本大概是中国的6~7倍,如果是留学,学费更是沉重的负担。日本的大学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大学一年学费一般在65万日元以上,而私立大学一般在90万~120万日元;日本还有一种专门学校,类似中国的高职,以教习实用技术见长,不同的专业费用也不同,但大部分在80万~100万日元不等。还有日本的语言学校,学费也差不多70万~80万日元。以上还不包括书本费哦。再来说生活费!租房子如果在闹市区,一般都要6万日元以上,还是1DK的哦(一个大房间,包含起居室和厨房)!想租便宜点的?行,你每天骑1个小时的自行车,在城市边缘能租到两三万日元的房子。房租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生活费,一个月最少也要六七万日元。当然,以上是大阪这样的一线城市的价格。由于物价高昂,中国留学生一般都会打工。在日本打工,一般都是给时薪,餐饮店时薪800~1000日元不等,便利店和烤肉店会略高一些;有些大商场的促  销员时薪在1500日元左右,不过要求日语更好,时间也必须集中在白天——日方聘用这种促销员时更青睐中国朝鲜族人,因为可以翻译中文,又可以说韩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时薪会比白天增加20%。好了,我们来算算吧,如果你想靠自己打工赚生活费,就算你时薪900日元,那么一个月要工作66小时,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是每天2。2小时——好像还可以。那么,你想自己赚大学学费呢,就算你读最便宜的公立大学,那么每天再加2小时,也就是基本每天晚上你都不用娱乐了,打工消磨时光吧。事实上,我在日本看到的大部分留学生打工时间都远超这个数字,大部分人可是几份工轮着上,熬通宵是家常便饭,与其说是留学生,我觉得更像廉价劳工。至于圣诞节、元旦节这种日本年轻人不打工的时候,就全交给咱们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吧!

第二,日本人不容易交朋友,生活也比较单调。虽然同为亚洲人,而且日本大部分年轻人很善良,但是日本人就是很“闷”。虽然他们脸上总挂着微笑,但是你可能永远猜不透他们心中想什么,更别提成为知心朋友了。在日本,人和人心灵的距离很远,比如认识几十年的朋友,A从外面旅行给B带了点礼物,送到B的家门口,连门都不会进的!在中国真是不可想象。今年去新疆旅行的时候,也遇到日本游客,他们自己都说:“在长途大巴上,不认识的中国人很快就聊上了,而日本人全都沉默着。”想想在这里留学、生活,累了连个谈心的人都没有,那多么孤独啊。还有,刚才也提到,日本的房子

很小,小得超出你的想象,就算工作多年的人,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地方,住宿空间往往也只有10平方米,你能习惯吗?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不一样,除了闹市中心,下班时间一过就一片死寂,让人不自觉地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孤独感——想不到吧,我可没骗你,正文中再跟你慢慢聊。

第三,有些人觉得前面这些都不是问题,你只是想在日本落地生根吧,那么日本的就业情况怎样呢?日本经济情况不好,大家都知道,到了日本你更能感受到经济对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影响。日本的年轻人现在也很难找到工作,所以每年都会开展所谓的“就活”——就职活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找工作,并为刚毕业的年轻人打气。日本年轻人都这样,那外国年轻人呢?日本是一个很保守的国家,以前一直有“终生雇佣制”的说法,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公司也养你一辈子,但向往公平、充满个性的外国年轻人很可能并不适合这种体制。还有,日本是个“挺”男权的社会,职业女性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女性很多都是家庭主妇,即使为了贴补家用而工作也主要是做临时工。女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除了你是人中龙凤以外,还很可能要放弃爱情和家庭——日本职业女性的剩女现象很严重!前段时间看报纸,说很多渴望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日本女性都来上海发展了,觉得在这里更受尊重。我见到的大部分留学生最后都草草工作几年就回国了,然后发现日本的社会和中国差别太大,那边的工作经验在国内几乎用不上。我当年就是比我的大部分同学都提前回国,现在几年过去了,发现在中国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日本的华人众多,也不是只有留学生,很多人是在那边工作或者做生意的。日本是法制社会、言论自由、环境干净、社会保障体制健全,这些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如果你能在日本获得稳定的收入,又能克服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差异,也不是不能在日本待下去的。我在日本也认识一些

华人长辈,可算是“成功人士”,不过他们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日本化了。

前段时间看一个脱口秀,说的就是“叫你不要来美国”,大概也和我的牢骚一样。其实,我很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看看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但是我觉得旅行或者参加交流活动的方式更好一点,而留学的生活往往不如想象的美妙。也许,这样的说法绝对了一点,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条件是不一样的,但我是看过了太多来日本后后悔又骑虎难下的留学例子,所以忍不住要问: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现在去日本自由行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因为踏上对方的土地才能知道这个国家和想象的有多么不同。只是,旅行的时间很短,足够了解日本吗?所以,你

可以看看这本书,你要了解日本的点点滴滴,然后用自己的眼睛和经历去验证它们。

几年前我在日本,感受到了他们交通的发达、工作态度的认真积极、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但也看到了日本人深刻的孤独,感受到日本的颓势。如今,中国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很多方面已经不输日本,甚至超越了它,但又面临很多和日本同样的社会问题。从日本归国后,我又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旅行,感觉现在的我对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才成熟起来。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与其憧憬或者谩骂日本,不如放弃所有好或坏的成见,试着去了解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然后才能反思自己。而日本,无疑是中国人最需要了解的国家之一。因为同为亚洲国家,日本人的理念和文化会让中国人觉得亲近,但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一个西化超

过100年的现代国家,他们在这条路上的成功和失败堪为亚洲国家的重要参考。有时候,我觉得日本真是“亚洲的异类”,甚至是“世界的异类”,很多社会现象让人咂舌,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在这本书中,我将试着与大家分享,保证你看过之后惊叹:“啊!原来如此!”惊过之后,笑过之后,

也许“哈日”和“反日”就都不会成为问题了,而我们对自己的路也会更加有信心。

后记

除了中国,我最了解的国家就是日本了。这本书中,我将我在日本的见闻和对日本的思考竭尽所能地记录下来,也许有不够全面之处,但都是我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我会夸奖日本、批评中国,但那是因为我更在乎中国,我不想国人刚富裕起来就沾沾自喜,总是挖掘别人的缺点。有些时候我不想拿日本和中国比,但是又忍不住借日本来打击一下内心膨胀的国人——我们的路还长着呢!日本曾经是一个不起眼的亚洲小国,但是倔强、好胜的他们在低下头学习的过程中变成了世界强者,绝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小日本”,这份谦虚和好胜也应该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所用。中国人到这个国家生活、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会变得自强,因为我们不服气这样一个小国竟然这么先进,还这么看不起其他亚洲国家。我不喜欢日本的冷漠,不喜欢它的势力,更不喜欢它的物欲,但是这样一个我不喜欢的国家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如果读过这本书,你也能有丝毫这样的感受,那便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关于中日关系,有很多专业书来分析介绍,也有很多媒体来报道,不需要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但我觉得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两国人民内心的希望,而我希望两国都能放下狭隘和自卑的心理,最终走向和解。最后引用一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也希望新时代的国人能更多地走出去,认识一个国家,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日本(深度剖析日本社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佳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77594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600323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