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入。其父苏协曾中后蜀进士,入宋后曾历任州县官。苏易简出身于这样一个文官家庭,自幼“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

其创作的这本《文房四谱》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为有关文房四宝的权威之作。

内容推荐

这本《文房四谱》是“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之一。

《文房四谱》宋代苏易简撰。成书於北宋雍熙三年年九月,作者时为翰林学士。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此书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为有关文房四宝的权威之作。援引类书及唐五代以前旧籍,广搜博彩。其体例仿《艺文类聚》,分门隶事,后附诗文。古代专举一器一物辑成一谱自此开始。

目录

前言

笔谱

 一 之叙事

 二 之造

 三 之笔势

 四 之杂说

砚谱

 一 之叙事

 二 之造

 三 之杂说

纸谱

 一 之叙事

 二 之造

 三 之杂说

墨谱

 一 之叙事

 二 之造

 三 之杂说

附录

 后序

 黄廷鉴跋

试读章节

【译文】

以前祖氏一族本是易定人,唐尧时的墨官。现在的墨上面一定会标以祖氏的名姓。大致来说,产于易水的墨最好,好墨一定是用鹿角胶煎成膏状调合而成的,因此祖氏的名声天下知名。如今太行、济源、王屋等地也出产好墨,有的圆如规,这是墨的古制。也有用栝树烟制成的墨,最为粗劣。又有人说:上党地方的松心制墨特别好,凝聚在烟囱尖端的更是上品。

【点评】

易州、定州在唐宋时期往往合称,著名的定窑瓷器就有署“易定”款识的。此外,易州、上党地区还是唐代著名的墨产地。宋人晁说之《墨经》称:“唐则易州、潞州之上党松心,尤先见贵。”可以说,当时易州、定州、潞州是北方重要的制墨中心。

此外,在烧制松烟时,粗重者停留在烟道前端,上等的轻烟则在末端,这就是“突之末者为上”的意思。至于鉴别松烟的要点,“凡以手试之而入人纹理难洗者良”,“以物试之自然有光成片者良”,强调的一是轻而细,二是润泽有光。

江南黟、歙之地有李廷□墨,尤佳。廷□本易水人,其父超,唐末流离渡江,睹歙中可居,造墨,故有名焉。今有人得而藏于家者,亦不下五六十年。盖胶败而墨调也,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逾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

【译文】

江南黟、歙一带出产李廷□墨,品质极好。李□□本是易水人,其父李超在唐代末年流浪避难,来到江南,发现歙州一带可以安居,造墨,于是就在那里有了名气。如今有人得到李廷□墨而收藏在家中的,也有不下五六十年的时间了。墨中的胶质已经变质但墨质调和,坚硬得如玉石一般,墨的纹理如同犀角,写几十张纸,也不耗费_二分。

【点评】

李廷□墨是南唐宫廷的御用品,品质极佳,在历史上声名显赫,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曾说:“廷□墨为天下第一品。”李氏本姓奚,廷硅之祖奚鼎是唐代的制墨名手,其父奚超为躲避唐末北方的战乱,流亡至宣州、歙州一带,当地的松林品质很好,与易州不相上下,遂在此安居制墨。因为墨质优良,“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所以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喜爱。作为表彰,李煜赐以国姓,由此李超、李廷□父子之名更加响亮。李氏家族世代相传,据宋人晁说之《墨经》,廷硅之弟廷宽、廷□之子承浩、廷宽之子承晏、承晏之子文用、文用之子惟处、惟一、惟益、仲宣,都从事制墨业。

南唐灭亡后,其宫廷中收储的李墨被运往北宋首都开封,起初不知珍惜,甚至以李墨为油漆粉刷宫廷建筑,真是焚琴煮鹤。到了仁宗时:李墨已非常稀少,用于赏赐群臣,得者无不欣喜。至北宋末期的徽宗宣和年间,李墨已稀如星凤,连皇宫大内也无“成挺者”,当时遂有“黄金可得,李墨难求”的说法。

墨或坚裂者至佳。凡收贮,宜以纱囊盛,悬于透风处佳。

【译文】

坚硬开裂的墨最好。凡是收藏贮存墨,最好用纱囊盛墨,悬挂在透风之处。

【点评】

古人论墨,推崇质地坚硬者,而墨的坚硬程度与时间长短相关,所以古人尤其推崇故墨。宋人晁说之《墨经》称:“墨取十年以上强如石者,盖其愈久愈坚。且白物久,斯变墨,况其本黑之物?煤久而黑,黑而紫,胶久而固,固而乃发光彩。此古墨所以重于世。”至于收储墨,晁说之则提出:“大凡养新墨,纳轻器中,悬风处,每丸以纸封之。恶湿气相薄,不可卧放,卧放多曲。”

造朱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皮水煮胶清①,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干湿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石。亦须二月、九月造之。

【注释】

①胶清: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

【译文】

制作朱墨的方法是:将上好的朱砂细细研磨,漂去粗屑,用好的朱红也可以。用□皮水煮胶清,浸泡七天后,倒掉胶清。在阳光下慢慢晾晒,直至它干湿适度,将其和成墨挺的形状。在朱砚中研磨朱墨,用来书写碑石。朱墨也要在二月、九月制造。

【点评】

“飞”是制墨的工序之一,指将矿物药末或颜料研成粉末,浸在水中,以漂去浮在水面上的粗屑。此外,朱砂在古代不仅是术士们炼制“仙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颜料的重要来源。朱砂制成的颜料品质优良,最大的优点是遇水不化。

造麻子墨法:以大麻子油沃糯米半碗强,碎剪灯心堆于上,燃为灯。置一地坑中,用一瓦钵微穿透其底,覆其焰上,取烟煤重研过。以石器中煎煮皂荚膏,并研过者、糯米膏,入龙脑、麝香、秦皮末和之,捣三千杵。溲为挺,置荫室中俟干。书于纸上,向日若金字也。秦皮,陶隐居云:“俗谓之樊□皮④。以水渍和墨,书色不脱,故造墨方多用之。”

【注释】

①樊□:树名,长绿乔木。

【译文】

制作麻子墨的方法是:用大麻子油浸泡大半碗糯米,将灯心剪碎堆在上面,然后点燃为灯。将其放置在地坑中,用一个瓦钵微穿透其底,覆盖在灯焰上,然后取烟煤反复研磨。在石器中煎煮皂荚膏,将研磨过的烟煤、糯米膏,再加入龙脑、麝香、秦皮末,和在一起,捣三千杵。将其调和成挺,放在阴暗的房间中慢慢阴干。用这种墨在纸上写字,朝着阳光的方向看,如同金字一般。至于秦皮,陶弘景说:“俗称为樊概皮。用樊□皮水浸渍和墨,字迹不会褪色脱落,因此造墨的工匠大多使用樊□皮。”P249-252

序言

书写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铭记历史所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书写工具的纸墨笔砚也由此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四者的历史由来已久,考古发现证明.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制作并使用了原始的笔、墨、砚;至于纸张,更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汉就已被运用于书写和记录。而且在古代中国这一“文”的传统占据绝对性优势的文明中,纸墨笔砚不仅是实用性的工具,更是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清赏之物。古人常说“笔墨精良,人生一乐”,这话虽近玩物,但不丧志。在我想来,文房器具之于诗文义理,应是扶轮大雅,相得益彰的。

无论工具性的需要,还是精神性的欣赏,都要求纸墨笔砚日趋精良,在这一需求下,寻波讨源、记载轶事、品评赏鉴的谱录类作品也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著作大量产生于宋代)。其中有些单述其一,如唐积《歙州砚谱》、米芾《砚史》、佚名《砚谱》、佚名《歙砚说》、高似孙《砚笺》、晁说之《墨经》等等;也有综述四者的总录,如苏易简《文房四谱》、郑清之《文房四友除授集》等,其中又以苏易简《文房四谱》为最早。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入。其父苏协曾中后蜀进士,入宋后曾历任州县官。苏易简出身于这样一个文官家庭,自幼“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苏易简中进士,时年二十二岁。此次考试,太宗亲自临轩,苏易简文思如泉,三千余言立笔而就,太宗阅卷极为欣赏,钦定苏易简为状元。太平兴国八年(983),苏易简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二年(985),知贡举。翌年,任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后累迁至参知政事,后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陈州,至道二年(996)卒,享年三十九。

苏易简以状元入仕,长于文辞,《宋史》说他“雅善笔札,尤善谈笑,旁通释典”,颇得太宗赏识。他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曾有托庇亲朋的嫌疑,太宗也末深究。苏易简生性嗜酒,太宗曾“戒约深切,且草书《劝酒》二章以赐,令对其母读之”,对他爱护有加。此后苏易简入值时不再饮酒,但私下仍畅饮,长期酗酒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导致他未及中寿而卒。对此,太宗颇感惋惜,对群臣说:“易简果以酒死,可惜也。”

除《文房四谱》外,苏易简还著有《续翰林志》二卷(为续唐李肇《翰林志》而作)、《文集》二十卷,以上两书并见载于《宋史》,但现已不传。此外,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类书类还著录有《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四库全书总目》亦著录此书,入存目,称“编取《文选》中藻丽之语,分类纂辑”,不过这书荒陋得很,只是将“其中语出经史,偶为汉以来词赋采用者,即以采用之篇,注为出典”,以至于四库馆臣疑心它是宋初入托名苏易简的科场用书。总之,以上各书现已湮没无闻,唯有《文房四谱》传世,且以第一部系统论述纸墨笔砚源流、制作、轶事的谱录类著作而闻名。

之所以说《文房四谱》系统,首先在于它将纸墨笔砚作为整体统加论述,具体安排是卷一、卷二为笔谱,卷三为砚谱,卷四为纸谱,卷五为墨谱。虽不能说“文房四宝”这一名词由此书而生,但它确有《文房四宝谱》的别称。《四库全书总目》据《歙砚说》洪迈跋“既揭苏氏《文房四谱》于四宝堂”一语,认为“由是而俗呼四宝,因添入书名”。其实由“四宝堂”这一室名斋号,可知宋人已将纸墨笔砚视为整体,而统称为“文房四宝”了。

其次,此书的一大特点是编排有序而统一。四谱基本都分为“叙事”、“造”、“杂说”、“辞赋”四部分《(笔谱》多出“笔势”一节)。“叙事”重在考述源流,先考察训诂,然后罗列历代相关记载。“造”偏重工艺制作,时有大段细致的工艺流程记述。“杂说”则重趣味性,多为历代名人与文房四宝的奇闻异事。“辞赋”则罗列历代歌咏纸墨笔砚的诗赋。以上读者均可于正文中□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对于此书先罗列事迹、再附以诗文的体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参考自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但在谱录类著作中则可谓开创先声,且有垂范后世的效果:“询书兼罗众目,其专奉一器一物,辑成一谱,而用欧阳氏之例者,则始自易简。后来《砚笺》、《蟹录》,皆沿用成规,则谓自易简轫法可也。”苏易简撰写《文房四谱》时是否刻意“用欧阳氏之例”,现已无从考出。但《四库全书总目》的这番话,却向我们提示了谱录类著作与类书的关联性、近似性。谱录类著作的基本方式不外乎寻检诸书,摘录条目,编排成文,不能不说与类书以物隶事的编纂方式相当近似。

《文房四谱》自不例外,苏易简在后序中自述其编撰方式为“检寻前志,并耳目所及、交知所载者,集成此谱”,而且如点评所指出的那样,本书的不少条目转引自《初学记》、《艺文类聚》。不过与后世谱录徒事抄撮、转相稗贩不同,苏易简生活的北宋初年,旧籍保存较多,而且在写作时有“阅书秘府”的便利.因此《文房四谱》保存了很多他书不经见的材料。苏易简之所以能“阅书秘府”,则与他参与《文苑英华》的编纂有关。《文苑英华》是“宋初四大书”之一,太平兴国七年(982),太宗诏令李防、徐铉等十七人编纂.后因多人转任他职,而增补入苏易简、范皋等人,全书于雍熙四年(987)编成。而《文房四谱》苏氏后序署日期为“雍熙纪号之三载九月日”,《四谱》的写定应该就在此时;换言之,《文房四谱》写作于苏易简参修《文苑英华》期问,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是《文苑英华》编修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此外,四大书中的另两部——《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也于太平兴国年间相继成书。所以,以上三大书编纂时参考的大量书籍,苏易简都有条件披览寻检,《文房四谱》抄录的材料自然也就会有未经三大书采掇而后世散佚者。因此,此书不仅是介绍文房器具的开山之作,同时在古籍辑佚上也有参考价值。后世辑佚学者留意搜讨,时有获见,如鲁迅辑晋裴启《语林》(见鲁迅《古小说钩沉》),就采入卷一《笔谱》“晋蔡洪赴洛中”条;又如吕友仁《(陈留耆旧传>辑补》,采卷五《墨谱》“王邯刚猛”条,而此条不见于他书。

最后谈一谈《文房四谱》的版本情况及本次整理的体例。

《文房四谱》撰成之后,北宋时是否曾刊行,现_不得而知。《□砚说》洪迈跋称“景伯兄……既揭苏氏《文房四谱》于四宝堂”,景伯是洪迈兄长洪适的字,其《盘洲集》中又有《苏易简<文房四谱>跋》,可知此书有南宋洪适刻本,但是本今已不传。明嘉靖年间,龙山童氏刻过一个巾箱本,系四卷本,与通行本不同.目前仅存一部,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明万历年间,胡文焕《格致丛书》也刻过一次,同样是四卷本,内容不全。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以木活字排印此书,收入《学海类编》。光绪七年(1881),陆心源又将此书刊入《十万卷楼丛书》。此外,《文房四谱》还有多个抄本传世。其中最著名的是钱谦益藏本,此本从钱氏绛云楼流入钱曾述古堂,再入周锡瓒香岩书屋,大藏书家黄丕烈曾借此本与赵清常本、吴翌凤本合校,黄丕烈校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他较有名的抄本,则有何梦华藏鹤梦山房旧抄本、汪氏振绮堂抄本、常熟瞿氏恬裕斋抄本、黄廷鉴抄校本。

本次整理以《学海类编》本为底本,校以上海图书馆藏清黄廷鉴抄校本。黄廷鉴系清代中期文献学家,长期馆于张海鹏、张金吾叔侄家,张氏所刊《太平御览》及《学津讨原》等丛书,多半由黄氏勘定。黄廷鉴对《文房四谱》用力极深,雠校再三,此本系据清何梦华藏鹤梦山房旧抄本及汪氏振绮堂抄本合校,允称精善。限于本丛书体例要求,所有讹误脱衍均径改,不出校记。又因本丛书篇幅限制,本次整理删去了各谱的“辞赋”部分及其他部分的一些条目,此点尤请读者留意。此外,《文房四谱》多有一事重出互见之处,对于这类条目也一概删除。

笔者学殖浅陋,且于文房清赏之道素未究心,粗疏舛谬,实所难免,敬请读者教正。辛卵年四月初八日,石祥谨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苏易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0674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5.44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