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嚣城上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庸俗的概括,如果我们再偏激一点,我们将看到,它试图描遮在城市的上空有一个幽灵,它不断的飘浮;在每个人匆匆而过的身影后,在每张疲惫的面孔后,幽灵宽容而绝望的目睹着一切的发生,它才是奉书的唯一主角。

现代都市一代青年的成长、理想、爱情、性与友谊,《浮嚣,城上》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故事……

内容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仍然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成长、爱情、友谊、理想、性……在喧嚣都市的浮华里,作者试图描述存城市的卜窄有一个幽灵,它不断地飘浮,在每个人匆匆而过的身影后,在每张疲惫的而孔后,幽灵宽容而冷漠地和目睹着一切的发生,它成了小说真正唯一的主角。

作品以一个通俗的都市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外壳,隐藏着轮回与命运、人性与神性的探索。它试图在这个浮嚣的时代,展示那些哪怕是在神的面前也无能为力的绝望与悲伤。我们和时代究竟缺失了什么?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麦田里的孤楼

第二章 惊恐后无法修饰的圆

第三章 杀人不见血的刀

第四章 让病毒把我杀死,杀死

第五章 门的尽头 光的深处

第六章 存在还是不存在

第七章 你问我爱你到底有多深

第八章 你的真的就是假的

第九章 红色的雪继续她流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何为仿佛看见那个名叫罗小二的写作狂人正透过电脑向他鲜活走来。一切正是他要的效果。癫狂的主人公,匪夷所思的剧情,来自于现实,却又远远地超出了现实。执著到偏执,偏执到张狂。极致的文字就该如此。这个世界明明不止于此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将自己划定在一个区域里呢?你们难道真的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些事物吗?看看这个家伙还能折腾出什么来吧。何为情不自禁地咬了咬自己的唇。从他那副摔坏后用胶布拼贴好的镜片上,我们可以依稀地看到那些扭曲的文字在一个蓝盈盈的衬底上缓缓移动。

必须承认,有那么一刻,何为感觉自己就是罗小二,罗小二就是何为。哪里还分得清什么真假。你认为它真实,它就是真实。

20

病房走廊上喧哗依然。徐佩佩注射的麻醉药早已过效,她的神志也早已清醒,但她没有睁开眼睛,这似乎是她目前唯一能自己决定的。睁还是不睁,由我说了算。可想还是不想,又怎么能由她自己做主呢?在下一个念头诞生的时候,徐佩佩早已去往了记忆的深处。

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偏偏是我呢?徐佩佩又站在了那家破落的小诊所门前,看着十年前的自己怔怔出神:一个穿着碎花布裙扎着马尾的女孩正低着头在一个诊所门前的小花园里来回地游荡。进去吧,进去就能解决一切了。可我怎么说呢?我怎么去跟那该死的医生解释呢?爸爸,你说句话啊,你说我该怎么办?你说话啊,只要你说话,我一定能听到的,爸爸。她坐了下来,手里的手帕被揉成团又展开,又揉成团。女孩灰暗的眼神看着对面车水马龙的诊所,拿不定主意。徐佩佩站在了她身旁。风从身后吹过,女孩抱紧了自己。徐佩佩想伸出手来,给她捋一捋头发。女孩却忽然一下站了起来,挺直脊背快步走进了对面的诊所。徐佩佩看着那个消瘦却又有些坚决的背影,久久的,又一次泪流满面。

“佩佩!佩佩!佩佩!你怎么了?你怎么了?”佩佩她妈嚷嚷着,看见躺在病床上却始终没有睁眼的佩佩忽然开始流泪。这情景吓得她声音都有些变形。

徐佩佩只好睁开了眼。天已经黑了,窗外的嘈杂和灯光仿佛在另一个世界跳跃,显得极其陌生。佩佩怔怔地看着天花板,泪沾在了耳边,黏黏的,有些湿滑。佩佩她妈拿着手绢在佩佩脸上乱抹着,口里含糊不清。徐佩佩什么都没有听见,只有她脑中的影像依然在持续。这么多年过去,她每每想到自己走进诊所以后,就不敢再往下想了。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那些零星的片断,利刃般的刺痛。结束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21

月上树梢的时候,北京的声色之地如约开始热闹起来。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就算经过那风吹雨打……”一个抹着口红、烫着大波浪的女歌手站在台前演沧桑状,旋律轻柔,嗓音沙哑。一票人到中年的男男女女拥在台前,嬉笑怒骂问各怀心事又免不了各安天命。王大夫坐在人群中的身影一点都不打眼。他背对着舞台,一副老江湖的样子,叼着烟卷,手里还拿着一瓶“喜罗娜”。打眼的反倒是他旁边坐着的两个俗气却又不失艳丽的女子,她们左顾右盼,眼波流连。

的士疾驰在东三环上,正午时火暴的交通得以缓解,而傍晚奇迹般的雷阵雨又让空气得以清新。良辰、美景,再加上个把佳人,陈铁的嘴都快笑歪了。

他拨通了王大夫的电话。

“喂,你再等会儿,我刚上车呢,好不容易跟徐佩佩她妈请假出来的,说今晚老总找我鲍鱼宴,谈公司开拓西部市场平台的事情,实在是缺我不行,要不然今晚指定没戏了。”P016-017

序言

关于我,和我的《浮嚣:城上》

写完《浮嚣:城上》的那一刻,是接近黄昏的时候。房间里没有亮灯,窗外有些诡异。像某种回光返照,有一抹阳光打在窗棂上,空气中散发着迷离的红色。那是夕阳的余晖。我有些目瞪口呆,坐在电脑前,不知所措。我的瘾还没有过足,它就已经完了。这让我不知该如何是好。

它早就该完了。可又似乎,它必须要到这一刻才完。它切割了我的生活,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是以它的章节来划分的。中间停顿了几个月,为此,我苦不堪言。为了生活,有一段时间我不得不暂时忘记它。可走在路上,坐在人群里,我又常常会想起它。这就像某种不值得你去赴汤蹈火,却又始终丝丝牵挂的暧昧情感。

最初写它的动机非常简单。六月的一个黄昏(又是黄昏),我坐在房间的阳台上,脚抬在书架上,抽着烟。忽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看着天边的黄昏中依稀有某种东西在空中飞翔,它绝对不是鸟。它穿着披风,像某种灵异的产物。我感觉它在四处巡视,像这个城市上空的天使。我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我离开了阳台。但那个深夜我梦见了它,它仿佛在我的窗前徘徊。那时,我住在十三楼。我醒来的时候,感觉它站在墙角,然后慢慢地消失在了天花板上。我坐了一会儿,在写完《北京桂花陈》一年以后,我决定写《浮嚣:城上》。

我对写作的理解是极端的。它纯粹是个人思想层面上的自娱自乐,像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关起门来,自我陶醉与麻木。人们或许可以理解。或许嗤之以鼻。在目前这个时代,依靠写作来获得宁静,就好像一个突然要出家的都市人一样,被视为异类。可严格来说,写作只关乎自己,而无关他人。我厌恶某种宏大的主题,厌恶那些文字庸俗、思维滞后的所谓作家,他们的文字散发着腐朽的气息,像从古墓里挖出来的自慰器。文学不是玩物。它是生活麻木平庸的兴奋剂,是一个粉红色的黑洞。它更是我们在浮躁的话语表层下,最汹涌的暗流。

《浮嚣:城上》最初的十万字如水银泻地,两个月不到就完成了。可随后,我陷入了低谷。生活的责任扑面而来,欲望排山倒海。我整天都忙于工作,每个月底去银行随着账户上的数字扭来扭去。我被拧吧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无所适从,宛如坐禅一般,自己和自己较劲。脑中天翻地覆,眼前死水一摊,怀疑令我丧失了标准。

几乎是四五个月后,开始复苏。生活就是那么一段一段的,习惯了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到来都是理所当然。激情在十五万字的时候开始发作,还没来得及斗转轮回,剧情就戛然而止了。我拍打着键盘,叫嚣着:老子的瘾还没有过完呢?

可哪能让你完呢?

我陷入了某种魇症。像被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包裹着,我无法正确地处理与它适度并适应的关系。直到写完它将近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开着车如往常一般,去上班。那天完全没有任何预示,我开到木樨地桥下时,电台里开始放一首歌,是许美静的,隐约是《城里的月光》。听着听着,我突然开始有些感到浑身发麻。在那之前的半个月,我得到了一个消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死掉了。他在自己的家里上吊死去。那是一个很光鲜的人,外表收拾得很好,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敏感矫情。我和他曾有过共同的少年时代,但最近几年疏于联系。仅有的几次见面无一不让我觉得,在社会的大熔炉里,他锻造得比我好,他现实谨慎,不再破马张飞地咋咋呼呼了。可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会自杀。一向爱扮靓的他还选择了上吊的方式。真让人无法理解。随后,消息开始慢慢地散布开来,据说,他是因为情感而自杀的,因为离不开一个女人。于是,大家的反应就像统一口径一般——有病,为什么呢?谁离开谁不能活啊?不可理解,不可理喻。我在最初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赴一个牌局的路上。当时阳光很好,我在路边接个电话后呆坐了半晌,脑海中翻滚着那个朋友的脸,一时之间回不过神来。十五分钟后,我带着一张麻木的脸继续上楼开始打牌,势如破竹,无往不利。随后的一周,不断有些过往的朋友不时地聊起此事,像聊一件不得不聊起的事情,就像是应景。可再往后,不再有人聊起。我也渐渐地淡忘了。可就在那天上午,在木樨地桥下等待红绿灯的时候,我猛然地被击中了。音乐与悲伤有染后,开始散发出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在一瞬间极其清晰地回忆起了朋友的那张脸,那张我最初相见时的脸,青春逼人,美得极其忧郁。在一条混乱的小街上,他悠然地走过来,脸上挂着笑,像一个画中人。我凝视着他,越来越近,突如其来的悲伤不可抑制地翻滚起来,泪水夺眶而出。我哭得很是狼狈,完全看不清红绿灯。直到后面的车使劲地鸣喇叭,直到其中的一辆极不耐烦地超过我,并停留在我的一侧。我看见另一个窗户上一张错愕的脸。悲伤持续了五六分钟,我到达了单位,洗了把脸,打开洗浴间的门时,现实生活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

王家卫在电影《2046》中曾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桥段,机器人的情感波动时,它们的悲伤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释放出来。它们的一滴泪可能来自于许久前的一次心动。那天上午突然来临的悲伤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有那么一瞬间,我完全明白了我,以及类似于我这样的人,在城市中被异化的程度。我们的哭泣,需要时间等待。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我的朋友。他还是一副忧郁美少年的样子,站在学校男生宿舍的屋顶上,孑然一身,背景是黄昏的风和余晖。他在风中眺望,向我默然微笑,然后缓缓地走向了不设防的屋顶边沿。我在梦中惊醒了过来,一身大汗。我发现窗外黑压压的,雷声不断地响起。房间里低沉沉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半空中微微地漂浮。我开了灯,喝了一杯水,厚厚的《浮嚣:城上》的打印稿摆放在床角边。我无动于衷地看着它,心里觉得,它和我真没什么关系了。

凌晨时分,我一个人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游走,趴在阳台上,看窗外的雨和雷。我看着它在空中慢慢地踱步,像一道阴影般滑过电线和楼群,最后滑到我的眼前。不知不觉,雨渐渐地大了起来。

我托着自己的下巴,看着那些雨,把头伸到窗外,张开嘴,雨水滴在我的脸上、我的嘴角。它沐着雨站在对面的楼顶上,披风猎猎作响。此时,远处城市的上空渐渐地变得灰白起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嚣城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26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