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又是治国安邦的执政史。长期以来,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对于执政史的研究鲜有问津。其原因盖在于革命者的身份总是正方,而执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们值得敬仰,但执政者的教训与得失亦当引起应有的关注。基于此,编者就中国历代王朝执政史上的重大问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逐一论述,成此《资政通鉴》。
本册从“升迁与黜降:赏罚二柄的把握”、“考课与磨勘:政绩的量化报酬”、“监督与制约:权力的制衡”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历代吏治问题”。
| 图书 | 中国历代吏治问题/资政通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又是治国安邦的执政史。长期以来,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对于执政史的研究鲜有问津。其原因盖在于革命者的身份总是正方,而执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们值得敬仰,但执政者的教训与得失亦当引起应有的关注。基于此,编者就中国历代王朝执政史上的重大问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逐一论述,成此《资政通鉴》。 本册从“升迁与黜降:赏罚二柄的把握”、“考课与磨勘:政绩的量化报酬”、“监督与制约:权力的制衡”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历代吏治问题”。 目录 绪论 齐涛/1 (一)专断而集中的皇权与吏治问题/2 (二)集权政治与吏治问题/10 (三)官僚贵族混合体制与吏治/19 (四)士大夫政治与吏治/24 (五)派系政治与吏治/33 (六)内循政治与吏治/36 一 升迁与黜降:赏罚二柄的把握/41 二 考课与磨勘:政绩的量化报酬/66 (一)考课的方法和期限/66 (二)考课的内容和标准/70 (三)考课制度与奖惩制度的结合/73 (四)考课的行政管理/78 (五)几点思考/83 三 监督与制约:权力的制衡/87 四 惩贪肃贪的功效何在/110 五 吏治腐败的根源何在/133 六 官、吏分野与胥吏之害/154 七 从幕僚到师爷/180 八 派系纠葛与党争/205 九 难堪栋梁之任的清官/230 十 说不清的权臣/277 十一 官意识的终身制/300 参考文献/325 后记/328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历代吏治问题/资政通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朋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34726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1.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65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