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重心于2007年11月举办的“缔造美国大战略”国际研讨会中精选出来的文章。本书中列选的十七篇论文汇集了中、美、英、法等国冷战史研究领域内杰出学者的研究结晶。随着大量历史档案的解密,引发了学术界重新检验过去、反思冷战的“新冷战史研究”浪潮。这些学者对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作概述,有些从美国大战略的缘起着手分析,也有些学者对尼克松和里根的战略演变和遗产,还有学者对美国大战略提出诸多反思。本书反映了国内外目前关于冷战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图书 | 战略的魔咒--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重心于2007年11月举办的“缔造美国大战略”国际研讨会中精选出来的文章。本书中列选的十七篇论文汇集了中、美、英、法等国冷战史研究领域内杰出学者的研究结晶。随着大量历史档案的解密,引发了学术界重新检验过去、反思冷战的“新冷战史研究”浪潮。这些学者对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作概述,有些从美国大战略的缘起着手分析,也有些学者对尼克松和里根的战略演变和遗产,还有学者对美国大战略提出诸多反思。本书反映了国内外目前关于冷战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丛书总序 序 前言 遏制战略研究的启示 美国赢得冷战的大战略 乔治·凯南与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 美国关于经济制裁的战略思考与对华禁运决策(1949-1953) 避免战争: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古巴导弹危机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来自美国的新旧观点 尼克松政府、巴黎统筹委员会与美国对华贸易自由化政策(1969-1972) 中国、印度支那战争与尼克松政府的东亚政策(1969-1973) 对“冷战”在战略层面的再界定——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华及东亚政策的转变及其涵义 里根的第三世界攻势 对稳定难以理解的追求:尼克松、基辛格和“第三层”(1969-1976) 有限的互动:1972-1992年的中美关系 美国、法国与冷战的终结:趋同、近似和分歧 冷战的性质与其世界历史意义 “缓和政策”及其批判:基辛格、他的批判者以及他们留给21世纪的遗产 里根政府大战略与冷战的终结——兼论美国大战略的分析层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战略的魔咒--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牛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885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871.2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4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