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深度关注中国教育、以某高级中学为背景的时政小说。教育早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行业,高考和高中教育是焦点中的焦点。人口大国激烈的就业竞争前移演变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素质教育无奈成为空谈,应试教育扭曲无数灵魂。教育精英内心焦虑,学生家长诚惶诚恐,莘莘学子不堪重负,问题少年误入歧途……
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优雅畅达,读来触目惊心,掩卷发人深省。
图书 | 大高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深度关注中国教育、以某高级中学为背景的时政小说。教育早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行业,高考和高中教育是焦点中的焦点。人口大国激烈的就业竞争前移演变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素质教育无奈成为空谈,应试教育扭曲无数灵魂。教育精英内心焦虑,学生家长诚惶诚恐,莘莘学子不堪重负,问题少年误入歧途…… 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优雅畅达,读来触目惊心,掩卷发人深省。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深度关注中国教育的原创长篇力作。 教育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行业,激烈的就业竞争前移,演变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奥赛班”风波,高考作弊案,疯狂的家教,乱收费的根源,人事问题的对垒,校园工程背后的黑手,素质教育之尴尬,德育工作之艰难……某些中学校园看上去有些癫狂。 此书真实记录校园生活,无情撕开教育黑幕,悉心洞察灵魂挣扎。 目录 第一章 疯狂的“奥赛班” 第二章 长官意志 第三章 名师烦恼 第四章 手铐滋味 第五章 高考掮客 第六章 都是假的 第七章 选拔考试 第八章 人之将死 第九章 局长的往事 第十章 局长对话 第十一章 疯狂家教 第十二章 假户口 第十三章 捐助行动 第十四章 规范家教 第十五章 杨帆罢考 第十六章 家长告状 第十七章 匿名信 第十八章 校长不是人当的 第十九章 操盘手 第二十章 妈,您打我? 第二十一章 心黑脸皮厚 第二十二章 以毒攻毒 第二十三章 生计问题 第二十四章 得不偿失 第二十五章 为什么呢 第二十六章 副校长人选 第二十七章 疯或者晕 第二十八章 人事异动 试读章节 市一中出人命了。 家长闹事的起因是高一年级“奥赛班”。一群人围堵了管分班事宜的教务教研室,要求解释奥赛班录取学生的依据是什么。 奥赛班培养能在数、理、化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名次的精英人才。这些年,示范性高中(老百姓习惯性称之为“重点中学”)的奥赛班,逐渐演变成专门培养冲击清华、北大等名牌院校的尖子生的摇篮。按惯例,学校会给这两个班配备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教学设施,教学安排上也有强化措施。在家长心目中,孩子假如进了奥赛班,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之门,凡有可能挤进这两个班的学生家长,心里都揣着一团火,眼睛瞪得鸡蛋大。 奥赛班名单公布之后,一些满怀希望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没能进去,却发现小部分中考成绩相对差的学生进去了。家长认为编班过程做了手脚,要找学校理论,讨个公道。少数家长一带头,孩子成绩在边缘地带的许多人跟着激动,事情闹大了。 教务教研室主任段力维关上门不予理会,他想采用回避、拖延的办法冷处理。他认为家长闹一闹会不了了之,哪个家长能执意和学校过不去?毕竟孩子还要在这儿念书啊。 段力维低估了家长情绪激烈的程度。有人“咚咚咚”擂门,嘴里也不干不净:“教务教研室的人死光了?钻老鼠洞了?”“走,我们找校长去,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渐去渐远,段力维知道家长去行政楼围堵校长了。他拍拍脑袋,额头上的冷汗黏手,在房子里转了三圈,段力维急急忙忙赶往校长办公的地方去了。 他来到行政办公楼三层,楼道挤满了人。段力维听见校长办公室主任水立鸿声嘶力竭喊话:“家长同志们,学校领导正开会,请不要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大家散开吧,不要在行政楼围堵,新生编班的事应该去问教务教研室……” 有家长喊:“教务教研室的人躲起来了,到哪儿问去?我们要见校长!” 段力维努力分开人群往里挤,他害怕阮克刚校长批评他回避矛盾,把问题向上推。阮校长很讲究领导艺术,管理工作层次分明,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各负其责勇于承担。 “让一下,请让一下……”短短的一截楼道段力维走得十分费劲。有家长认出他来了:“这不是教务教研室段主任嘛,让他给解释解释!”段力维又一头汗,说:“我去请示校长,然后给大家答复。请各位家长让一让,保持安静……” 段力维好不容易穿过人群挤进校长室。龙川市第一中学校长阮克刚、管教学的副校长方知行、管总务的副校长沈德良都在。 “咋弄哩?没想到,家长真闹起来了。”沈德良看着阮克刚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沈副校长很圆通,平常勤谨敬业,唯阮校长马首是瞻,假若真遇到事情,他缺乏主见。 “奥赛班名单公布出来,家长会有强烈反映,是预料中的事。”年长的副校长方知行皱着眉头,“千方百计为孩子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早已成了风尚。奥赛班是块肥肉,狼多肉少,那么多人盯着,眼睛都绿了。我们行事不公,家长不闹,才是咄咄怪事呢。” “哪儿有绝对的公正啊?现在的社会风气,谁也不可能把后门完全堵死。”沈德良这样说,是为领导班子的决策者阮克刚开脱。 “奥赛班只有两个,最多容纳一百人,非正常渠道挤进来几十个,事情肯定弄坏了。家长无论怎样闹,我们总是理亏。”方知行坚持说。 “方老师,您说得对。可是……”阮克刚沉默许久,开口说了半句话。 “没有‘可是’,克刚。”方知行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市一中,阮克刚曾经是这里的学生,他俩有师生关系,所以,方知行除了在特别正式的会议上称“阮校长”,平常都喊“克刚”,阮克刚也一直称他“方老师”。 “说说您的意见吧。”阮克刚对方副校长一如既往地尊重。 “新生编班之前我就说过,最好阳光下操作,以成绩为依据,电脑自动排序,均衡分班。奥赛班选拔尤其要公开透明,在优质教育资源面前人人平等,择优录取。假如这样搞,家长能有什么意见?即使有意见也好解释,主动权始终在我们手里。”方知行说。P002-00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高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华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973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