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人步行……那么仅用一小时就可以轻松地绕“波士顿下城”一圈。这段路程全长不及三英里。波士顿下城最宽的地方也就一英里,最窄的地方仅为700英尺。这块小地方被称为该城市的心脏。它既是字面意义上的心脏,也是一种比喻。每天早上,其巨大的大动脉将人流吸入;每天晚上,人流又返回到城市和郊区的末端。这既像血液泵人心脏再从心脏流出,又如海湾潮汐的日涨夜落。
本书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
| 图书 | 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都市文化研究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若一个人步行……那么仅用一小时就可以轻松地绕“波士顿下城”一圈。这段路程全长不及三英里。波士顿下城最宽的地方也就一英里,最窄的地方仅为700英尺。这块小地方被称为该城市的心脏。它既是字面意义上的心脏,也是一种比喻。每天早上,其巨大的大动脉将人流吸入;每天晚上,人流又返回到城市和郊区的末端。这既像血液泵人心脏再从心脏流出,又如海湾潮汐的日涨夜落。 本书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作者罗伯特·M·福格尔森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分析:商务区(下城)及美国人对于它的思考方式是如何在1880-1950年间发生变化的。作者重现了地铁等快速交通系统的建立、摩天楼高度的争论、高速公路和停车禁令的引入,以及其他论争。这本书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兴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令人吃惊的视角。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商务区:19世纪末的下城 第二章 扼杀地铁:快速公交的政策 第三章 神圣的天际线:限高之战 第四章 中央商务区:20世纪20年代的下城 第五章 离散化进程后的魅影:大萧条和二战时期的下城 第六章 迫切的思考:下城与汽车推进的革命 第七章 衰落区的出现:下城与城市改造的由来 第八章 只是另一个商务区?20世纪中叶的下城 跋 致谢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都市文化研究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罗伯特·M·福格尔森 |
| 译者 | 周尚意//志丞//吴莉萍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898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70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737.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51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