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探讨了Being观念从古希腊哲学到早期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阐述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理论的内在构建及其蕴涵的希腊哲学因素,再现了古代教父思想家们对这一上帝观的发展完善,并剖析了他们围绕基督教上帝论核心观念及“三一”模式之基本架构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论。
图书 | 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探讨了Being观念从古希腊哲学到早期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阐述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理论的内在构建及其蕴涵的希腊哲学因素,再现了古代教父思想家们对这一上帝观的发展完善,并剖析了他们围绕基督教上帝论核心观念及“三一”模式之基本架构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论。 内容推荐 本书讨论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上帝观的关系。关于Being的探究是希腊形而上学之思的根基,三位一体的上帝观则体现着基督教信仰的特质。公元二世纪,基督教逐渐从犹太传统的影响中脱离开来,在浸润于希腊主义的汪洋大海之时,思想家们一个主要的神学探索是,如何为耶稣基督的敬拜与旧约传统的一神论传统不相矛盾作辩护。因此,基督教上帝观首先探索的是基督论与独一神论的关系。公元四世纪,随着基督教思想家内部关于圣灵神性问题的争论,圣灵论与基督教上帝观的关系始浮出了水面。因此,基督教的上帝观即三位一体神学的形成,与基督教在希腊世界中的发展及受到的挑战有密切的关系。此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基督教的上帝观主要是以希腊哲学的语言作为其神学的主要话语。 目录 序 卓新平 导论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Being的语义学预备性分析 第一节 Being/Ousia: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论Being/Ousia 第三节 早期基督教思想家论Being/Ousia 第四节 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思想家论ousia和hypostasis的关系 第二章 早期基督教三位一体理论的演变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的经世三一和内在三一 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上帝观传统中的圣灵论 第三章 前尼西亚三位一体理论的希腊和拉丁传统 第一节 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和希腊哲学的Being 第二节 奥利金的内在三一和希腊哲学的Being 第四章 哪个柏拉图,谁的尼西亚? ——从尼西亚到后尼西亚:基督教上帝观与希腊哲学Being的新探究 第一节 阿他那修的上帝观和中期柏拉图主义 第二节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上帝观和新柏拉图主义 第三节 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和新柏拉图主义 第五章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上帝观和希腊哲学的Being 第一节 卡帕多西亚教父论koinonia、ousia和hypostasis。 第二节 尼撒的格列高利论内在三一和经世三一 第三节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圣灵论和介词形而上学 第六章 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和希腊哲学的Being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上帝观的拉丁特性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上帝一共同体模式 第三节 奥古斯丁的“和子句”的神学逻辑 结论 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希腊哲学的Being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希腊哲学的Being和早期基督教的上帝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雪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093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5 |
出版时间 | 2005-10-01 |
首版时间 | 2005-10-01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