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的宗旨是繁荣马克思主义美学,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性探讨,并密切关注当代现实,包括当代艺术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出的各种重大问题的探讨,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可能充分地包容与反映各种不同观点。
| 图书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卷第2期)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的宗旨是繁荣马克思主义美学,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性探讨,并密切关注当代现实,包括当代艺术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出的各种重大问题的探讨,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可能充分地包容与反映各种不同观点。 目录 卷首语 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研讨会专题 分裂的惯习(Habitus Clive):皮埃尔·布尔迪厄著作中的美学与政治(付德根、王琨涵译) 文化、历史与习性(陈春莉译,强东红校) 文化记忆、习性与审美 审美历史化和政府治理性——试论托尼·本尼特文化研究中的关键因素 从习性到审美习俗:一个布尔迪厄概念的中国化 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审美衍生与文化战略 一种“自下而上”的位移——论本尼特实现左派知识分子文化目标的现实途径 理论与经验:托尼·本尼特与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 习性与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访谈与对话 文化差异中的美学与伦理经验——许倬云与南京大学美学所的一次座谈 Wang Jie and Xu Fangfu “Aesthetics,Society,Politics”——An Interview with iFony Bennett Wang Jie and Xu Fangfu “My Cultural Sociological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John B.Thompson 理论源流与反思 真正的问题乃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关于“思想进步,艺术退步”之争识小 “中国审美学派”:理论与实践——以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为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当代接合 从文化主义到“话语转向” ——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 审美人类学 论主体的生存空间 谁是悲剧英雄?——《安提戈涅》的三种经典解读 金山农民画的困顿 简论民歌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变为例 旅游经济与纳西族舞蹈的发展 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 约稿启事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格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卷第2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70151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0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