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有留学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下,国人出国的想法越来越多元化,出国的步伐越来越紧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我的身边,大家随便交流一下,都会有儿子、女儿、亲戚、朋友想出国、准备出国或已经出国的。事实上,在孩子没有真正的成年与成熟之前,在一些大的事情上为孩子做主是必要的。但是,吃苦总是人生的一种必备的经历,没有吃苦,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作者张松林也是个父亲,写《家有留学生》这本书,就是站在一个为人父母的角度,一个曾经留过学的父亲的角度,作为一个经历了事事都想为孩子做主,又总是担心孩子吃苦的中国孩子的父母,以我的经历和体验,把我的思想和盘托出。告诉人们,如何从这种纠结中走出来。

内容推荐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实践;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在张松林编著的《家有留学生》中,可以看到作者学习的艰辛、精神和力量,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家有留学生》写给已经是或将要成为“家有留学生”的父母们,告诉你留学国外的经历和体验,帮助你做出理性的判断与不易后悔的抉择!

《家有留学生》是松林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衣食住行,这正是我们的留学生特别是留学生的父母们,最想知道和了解的。尽管每个留学生的留学经历一定会各有不同,但是组合成的“留学生涯”各种要素却是基本相同的。

《家有留学生》是一本特别的留学指南,在这本指南中,不是机械教条的一、二、三、四,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般,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杯清茶,给你娓娓道来。你会喜欢这本指南的!

目录

序:自主之路励志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善用别人的经历 厘清自己的思维

新闻背景:近九成中国家长望子留洋 超五成青睐美国

开篇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朋友们常常问我这样的问题

第二篇 去之前,先想想这几个问题

 最关键的是语言问题

 越来越大的旅行箱里带些什么

 美国安全吗

第三篇 痛并快乐着的美国留学生活

 我所留学的UTA:Professor Madnaged UTA(教授治校的UTA)

 不幸掉进了墨水瓶里——在UTA艰苦的学习

 形形色色,我的同学

 留学生活的“吃”和“住”

 留学生活的“行”

 走,旅行去

 想家的时候——敏感而绵长的思亲纠结

第四篇 看,这就是美国

 宗教,了解和进入美国文化的必由之路

 美国的国粹:NBA、棒球、橄榄球,还有保罗·麦卡特尼演唱会

 在美国,恪守诚信和尊重隐私

 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

尾声 你想好了吗

 到底要不要去留学——重新回答这个问题

附录

 美国权威机构评出全美前250名大学(学院)

 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位院校名单

 父亲,我生命里程中的航标

 老赵一家的年度报告(2009年)——看看人家的幸福生活

 留学生的语言问题——不易逾越过去的一道坎

 异乡风雨中砺炼——透视少男少女留学生

跋:静水长流

试读章节

一年365天,一日3餐,吃饭,在哪儿都是个麻烦的事。

在UTA,没有中国大学那种意义上的大食堂,有个不大的自助餐厅(全美大学都差不多),一顿饭8美元多,显然不宜久吃,而且长期也吃不惯。校园附近的麦当劳有专门的学生套餐,凭学生卡2.99美元,但很快就会吃腻的,所以长期的一日三餐还是要靠自己动手。

现在,由于中国人的普及,稍大一些的美国城市都有亚洲超市,里面中式的瓜果蔬菜、油盐酱醋的什么都有,一点不逊色于国内的超市,甚至更全,只要你想得到,就能买得着。而且价廉物美,不用担心农药、添加剂、假冒伪劣等令你防不胜防的东西。

我们一般一周买一次菜,自己动手做饭。开始我和茂林是抢着干,后来是让着干,再后来就是推着干了,最后规定,一天一人,做什么吃什么,也平衡了。

想省事也容易,早上:牛奶、面包、果汁,买现成的,再煎个鸡蛋,营养全面而丰富;中午:认真做一次;晚上:用中午的剩菜下个面条就OK了。

想改善,就到老赵家蹭一顿。老赵是西北人,面食做得特别地道。老赵的两个儿子都是美国出生的,老大泰德还能说几句汉语,老二泰勒除了“你好”之外,基本就没别的了。看着两个小“香蕉”喝可乐、吃葱油饼,也是一道风景。

有时碰到大一点的事,我们也会到当地的中餐馆去过过瘾,不过美国的中餐馆都被美国本土化了,油炸的多,甜腻腻的,不好吃。

相反,正宗的美国餐便宜实惠。德州的牛肉闻名于世,当地的烤牛肋条肉味道正宗、独特。有一家叫“红石”的店,我们去了好几次,12美元一份,厨师随手切给你几大块牛肉,烤得油光闪亮的,多得足以撑死你。

“红石”是家半自助的餐馆,除烤牛肉外,还有就是刚出炉的小面包,香甜可口,任吃任取,有时一顿一个人能吃10个。一次我们去“红石”,服务生小妹特别热情,不停地送刚出炉的面包,我们一高兴,餐后给了5美元的小费,这是比较高的。服务生小妹用了个很极端的词向我们表示感谢:YOU ARE SO NICE!(你太好了!)一问,她是第一天上班,又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小费,非常高兴,皆大欢喜。

美国人民大众相对容易满足一些,欲望没有我们要求的那么高。

在美国做中餐,慢慢会改变一些国内传统的习惯,比如热油爆锅就不太敢用,会招来消防车的。厨房的警报系统特别灵,稍有风吹草动,油烟一大就报警。有几次管理处都来人了,还有一次把整栋楼的警报都带响了,搞得动静挺大。

后来有了经验,当非得要搞点火爆时,我们就一人炒菜,一人拿把扇子给火警探头扇风,基本可行。

知道中国人做饭习惯的房东,一般都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中国人。我们租房大都有100美元的清洁押金,还房时要原状归还。每次归还前清洁厨房是最麻烦的,要不就拿押金给房东当清洁费了。

美国厨房的烤箱特别方便实用,渐渐我们也用得很好了,尤其是我们自己发明的“锡纸烤鱼”,成了一道招待贵客的必备菜。

在美国的住宿,要么是学校的学生宿舍,要么是学校周边的学生公寓。

学生宿舍很少,申请起来也麻烦,关键是不容易和其他外国人住到一起,习惯差别太大,相处很难,尤其是与黑人。夜里你都看不到他在哪儿,只能听到声音,这里没有种族歧视的意思。

学校周边的公寓什么样的都有,成了一项产业。虽然知道和老外合租能对提高语言水平有帮助,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选择和自己人合住。

学生公寓的差别很大,离学校近的、条件好的价格自然就高,而且年年在涨。但是有条件还是要住这样的公寓,距离近绝对是优势,安全、方便,省停车费,好处多多。

我们一来就住在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公寓里,同学们一听说我们的公寓名字,都说:哟,是富人区。开始我们也嫌贵,3个月租期一到就想换,找来找去,才体会到贵有贵的道理。后来我们就一直未换,住到学习结束。

从我们宿舍到图书馆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到学校任何一处也基本在20分钟内,不用动车,溜达着就能到。P055-057

序言

自主之路 励志前行

作者希望我能为本书作序。回想几年前,受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委托,我曾经为作者书写了留学美国UTA(The universitv of Texas at Adington)的推荐函,现在,再为其回顾那段留学生活的《家有留学生》写序,也算为此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领导根据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做出从国外引进百万千瓦商用核电站的决策,并将项目落户在深圳大亚湾。因为那时我们尚缺少建设和管理运营大型核电站的能力,所以就借助于“留学”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具有现代核电意识和建设、运营能力的“黄金人”。

我们拿出当时极为宝贵的外汇,先后派出了100多人出国留学。我们正是以这样开阔的胸怀和开放的思维,依靠“引进”和“吸收”,使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在我国的南海之滨拔地而起,奠定了中国核电发展的基石。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着眼于核电事业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化特点,始终坚持“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的理念。在“十一五”伊始,我们又选拔了一批人留学欧美,去学习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的最新动态和理念,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走出国门去留学,形成一股巨大的涌动的“潮流”。

留学,贵在学习。学习我们发展与创新过程中迫切需要的先进的理念机制、全新的科学技术和独特的文化观念。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实践;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在《家有留学生》中,可以看到作者学习的艰辛、精神和力量,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励志学习,自主发展,是人生的根本目标。此刻,我们正行走在清洁能源的发展大路上,前路漫漫,上下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

贺禹

后记

静水长流

——我读《家有留学生》和我认识的作者

我与松林的交往和友情,始于三峡工程建设的初期,转眼快20年了。那时,我受《经济日报》委派,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宣传报道,松林是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工作之缘,让我们相识相知。那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人际关系也相对单纯,我们常常是边吃着几碗从食堂大师傅铁勺下打来的简单菜肴,边谈着工作。我们的交情也就是这样开始和延续的。

不到一年时间,我即回京工作,松林为我送行的晚餐是在一家稍微像样的酒店中进行的。

以后的10多年中,松林每次到北京,无论时间长短,我们总是要见个面,叙一叙旧,了解一下彼此的近况。我们的交情简单、真诚,没有杂质,没有负担,才得以持久,正所谓:静水长流。

松林出国留学前来了一趟北京,自然是意气风发。回国后我们又见了面,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是两鬓带霜了。及自后来读了松林的《家有留学生》,才恍然有悟,留学生涯果然很有些艰辛,不容易啊!

诚如松林所言,现在我们的周围,已出国、·准备出国或想出国的家庭越来越多,人们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虽然,我们对处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不再有那些美国人天天“头冲下,脚在上”如何生活的“担忧”,然而,毕竟是要去另一个我们非常陌生的国度。

《家有留学生》正是松林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衣食住行,这正是我们的留学生特别是留学生的父母们,最想知道和了解的。尽管每个留学生的留学经历一定会各有不同,但是组合成的“留学生涯”各种要素却是基本相同的。

《家有留学生》是一本特别的留学指南,在这本指南中,不是机械教条的一、二、三、四,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般,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杯清茶,给你娓娓道来。你会喜欢这本指南的,我相信。

家有留学生的家长当然要读一读《家有留学生》。即便没有,在当今留学时尚的潮流中,读一读自己陌生领域的人和事,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就是《家有留学生》的价值所在。

转眼间,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去了,我们期待着在新的10年中会有让我们向往、感动的人生经历!

《经济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高级记者

徐文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有留学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松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2942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8.9-6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