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内容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三农工作者,乡村建设志愿者,一般大众,温铁军粉丝

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隐藏着中华文明演化的原动力。乡村,到主客二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判断和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的天人合一之农业可持续的理论资源的构建,到国际比较视野的世界农业“三分天下”的模式差异的归纳,再到中国农业问题分析的梳理和在地的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实践的总结,对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1.从气候地理约束对人类文明史演化的影响立论,梳理中国引领生态化转型及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相关性问题,让读者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2.从国际比较研究视角和历史维度归纳世界农业“三分天下”的格局,通过“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三农基础理论研究来充实“中国话语”建构。

内容简介
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呢?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本书第一章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巨大影响之竺可桢假说为楔子,论述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第二章论述主客二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归纳了有别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天人合一”的农业可持续的理论资源。第三章论述了殖民地国家大农场农业的“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模式”,欧洲宗主国中小农场农业的“莱茵(Rhein)模式”,以及未被西方彻底殖民化的原住民农业的“东亚模式”的世界农业“三分天下”的格局。第四章梳理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可持续农业,因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工业化以及全球化的制度性改造,以及生物化、化学化和机械化的技术性改造,面临危机;提出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回归。第五章归纳了浙江丽水、宁夏隆德、重庆城口以及贵州罗甸等地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的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第六章简介了农业可持续的国内外经验,通过国际比较视野研究,指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作者简介
1951年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温铁军教授从教之前,曾有过多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和农村试验区调研经验,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被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务院农研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等中央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农村改革十周年优秀论文奖”、农业部农研中心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认识与实践的对话》、《解读苏南》等多本专著。
精彩书评

《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部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的研究著作。书中大量的数以百计的案例与研究论据引证,呈现出当代信息大交流、大融合本色,展现出了世界农业的多姿多彩。在上述意义上,本研究具有开拓性与时代性。研究工作承载着开辟农业新时代的任务,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

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未来贡献的新文明的落地载体,主要不是城市,而是乡村,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乡村主导的文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与已经开启的生态文明在能源形态、价值观、文化特征等方面具有天然契合性。生态文明和回归可持续的农业文明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

目录

“国仁文丛”总序

前 言 我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另类解释

第一章 气候与农业: 东西方文明起源肇始的优劣分界线

一、 楔子: 从 “竺可桢假说” 看当前的国际争锋

二、 “中华” 的起源———呈现 “重瓣花朵” 结构的 中华早期文明

三、 气候影响着早期文明的兴盛与衰亡

第二章 世界农业发展与美欧亚 “三分天下”

一、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

二、 莱茵模式——欧洲宗主国的中小农场农业

三、 东亚模式: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原住民农业

四、 东亚农业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 中国传统农业: 引领未来

一、 魅力无穷的中国传统农业模式

二、 百年未有之变局: 近现代中国传统农业大变革

三、 从有机到污染: 近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四、 可持续生态发展: 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

第四章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 复兴 “三农” 之路

一、 敢问路在何方: 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化之路

二、 农村生态资源的全域整体开发

三、 探索与实践: 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再剖析

第五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视野

一、 他山之石: 多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察

二、 真实的中国故事: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察

三、 再思考: 属于中国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后记 从农业1.0到农业4.0

精彩书摘

据说人类得以超越任何其他生物种群的发展成为地球主宰的内在动力是“贪婪”?!

无论我们是否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带有自我反思性质的判断,在别人已经转向、使用“生态足迹”来衡量生态化改进,用“食物足迹”来鼓励市民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际,我们却还在GDP竞争中乐此不疲!在“消费主义”派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中醉生梦死!尤其是最近几百年的工业文明,因其伴随着被确立了“内在政治正确”的各类资本主义而不惮激进。何况,因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出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而已经在21世纪演化出来的“单极化”霸权主体为了对抗大多数处于弱势而穷下去的国家和族群,便只能操控世界最强大的暴力机器,在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金融资本阶段的恶性竞争中高举“单极化”大旗、呐喊着“哈姆雷特”的生死之问……更有以全人类利益的名义创新科技发展达致造神高度的“科学主义”境界,竟然罔顾众所周知的“霍金警告”!与此同时,这种激进造成的巨大代价按照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的理论规律第次向下转嫁,也导致了全球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的全面衰败;鉴于世界上大多数依存生态和农业的人群属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无可避免地因承载这种代价而深陷于弱势群体的发展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

霸权国家不可能悬崖勒马。承载巨大代价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部分不可能改出“依附”困局。只有长期维护国家政治经济主权独立的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有能力做自觉调整,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本书据此认为,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改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铁军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23879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