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佛道道/漫说文化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本谈佛论道的随笔集,重点关注五四新文学作家结合佛理道学的写的小品,除关照现实、洞察社会,希望借佛道改造国民、救亡图存外,也不乏修身养性、人生感悟、寻求精神慰藉、忆念佛界先师的作品收录其中。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苦难深重,军阀混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精神匮乏、经济衰退,辛亥革命失败,五四运动落潮,觉醒的一代青年苦闷不堪,便借佛教人生皆苦、世事无常的苦空观承载自己的悲观情绪,在佛学中寻求精神慰藉。
文人关注佛道,要是说为遁入空门,那也不对。用弘一法师的话说,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而许地山和梁启超的文章成为修身养性的经典:“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万手,无量数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梁启超:“天下之境,无一非可乐、可忧、可惊、可喜者,实无一可乐、可忧、可惊、可喜者。乐之、 忧之、惊之、喜之,全在人心。”
佛道可不分,善恶终有别。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目录
序 | 陈平原 ·I
附记 | 陈平原 ·I
再记 | 陈平原 ·I
导读 | 陈平原 ·I
惟心 | 梁启超 ·001
愿 | 许地山 ·004
海 | 许地山 ·006
头发 | 许地山 ·008
“无奈”| 夏丏尊 ·010
渐 | 丰子恺 ·012
家 | 丰子恺 ·017
吃教 | 鲁 迅 ·024
隐士 | 鲁 迅 ·026
摩罗小品 | 唐 弢 ·029
禅家的语言 | 朱自清 ·038
谈“养生学”| 马南邨 ·044
读《欲海回狂》| 周作人 ·048
山中杂信(节选)| 周作人 ·052
萨满教的礼教思想 | 周作人 ·062
吃菜 | 周作人 ·065
读戒律 | 周作人 ·070
刘香女 | 周作人 ·076
碑 | 废 名 ·084
天目山中笔记 | 徐志摩 ·090
山中杂记(节选)| 徐祖正 ·096
仙游寺 | 贾平凹 ·116
幽冥钟 | 汪曾祺 ·121
《八指头陀诗集》序 | 杨 度 ·126
《曼殊遗画》弁言 | 章炳麟 ·129
《燕子龛遗诗》序 | 柳亚子 ·131
沾泥残絮 | 冯 至 ·133
陋巷 | 丰子恺 ·139
佛无灵 | 丰子恺 ·145
悼夏丏尊先生 | 丰子恺 ·150
我的第一个师父 | 鲁 迅 ·156
《子恺漫画》序 | 夏丏尊 ·164
弘一法师之出家 | 夏丏尊 ·168
两法师 | 叶圣陶 ·175
谈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 叶圣陶 ·183
南闽十年之梦影 | 弘一法师 ·185
我与弘一法师——卅七年十一月廿八日在厦门佛学会讲 | 丰子恺 ·194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纪念 弘一法师 | 朱光潜 ·199
导语
1.三十年前风靡中国的漫说文化丛书,由“燕园三剑客”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联手打造。
2.漫说文化丛书,开分专题选编散文作品之先河,风靡一代人。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3.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4.红尘人间,亦是菩提道场。佛养心,道养智,常读常新,大有收获。
5.《佛佛道道》汇集鲁迅、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恺、夏丏尊等名家共21位著名文人学者的38篇文章,在佛道里寻找精神慰藉,让内心平静,让压力释放,怀济世之心,求人生幸福。
6.“漫说文化丛书”封面插画由2023年美国传达艺术奖(CA奖)获奖者、插画师stano专门创作,切合主题,使用中国传统配色,兼具复古与现代气息。特别绘制书脊丛书logo,体现中国文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念和“笔写山河”的丛书主题。封面使用雅美纹纸,内文使用JM书纸。装帧雅致精美,阅读、收藏、赠送皆宜。
7.随书赠送全文有声书,随时可听可读。
精彩页
导读
陈平原
· 一
要谈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当然必须佛、道并举。可有趣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谈佛教的散文小品甚多,而谈道教的则少得可怜。尽管放宽了尺度,仍然所得无几。弘法的不说,单是写宗教徒的,前者有追忆八指头陀、曼殊法师和弘一法师的若干好文章,后者则空空如也。二十世纪的中国文人何其厚佛而薄道!
或许这里得从晚清的佛学复兴说起。真正对整个思想文化界起影响的,不是杨文会等佛学家的传道,而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政治家的“以己意进退佛说”。提倡学佛是为了“去畏死心”“去拜金心”,创造“舍身救世”“震动奋厉而雄强刚猛”的新民,并寻求自我解放,获得大解脱大自在大无畏的绝对自由。用章太炎的话来概括就是:“要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佛教救国论对“五四”作家有很大影响,鲁迅、周作人等人批判儒家,也批判道教,可就是不批判佛教,甚至颇有喜读佛经者。一方面是以佛学反正统观念,一方面是借佛学理解西方思想(如自由、平等、博爱)。尽管此后很多政治家、文学家自认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思想武器,可对佛学仍甚有感情。
相比起来,道教的命运可就惨多了。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界,道教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风头。二三十年代鲁迅、许地山、周作人曾分别从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角度,论证道教对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化发展趋向的深刻影响,也只不过是持批判的态度。鲁迅《小杂感》中有段话常为研究者所引用:“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至于何以中国人不憎道士而憎恶其他宗教徒,鲁迅并没展开论述。不过从二三十年代作家们的只言片语中,大体可猜出其中奥秘。首先,道教是真正的中国特产,影响于下层人民远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间的神仙、禁忌也多与道教相关。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当完整且严谨的理论体系,道教的理论则显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讲斋戒、讲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虽也讲虚静,但更讲采阴补阳、长生不老。如此不讲苦行的理论,自然容易获得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欢迎。
最后,佛教讲求舍身求法,普度众生,而道教讲白日飞升,追求自己长生,未免显得更重实利。如此分辨佛道,不见得精确;可对于揭露国民劣根性并致力于改造国民灵魂的这一代作家来说,抓住道教做文章确是用心良苦的。只是这么一来,道教也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散文小品基本无缘了,这未免有点可惜。对于道教,二三十年代有过正襟危坐的学术论文,也有过热讽冷嘲的片纸只字,可就缺少雍容自如的散文小品。至于五十年代以后,宗教几成“瘟疫”,避之唯恐不及,作家们哪里还有雅兴谈佛说道?奇怪的是,近年学术界为宗教“平反”,作家们何以还是多谈佛而少论道?或许,随着气功的重新崛起,道教将重返文坛也未可知。只是在本选集中,道教明显处于劣势。
· 二 文人学佛与和尚学佛着眼点自是不同,没有那么多“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的盲信,而更喜欢刨根问底探虚实。单是嘲笑和尚不守戒规出乖露丑,那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何宗何派,总有滥竽充数的“吃教者”,非独佛教然。何况佛家对此颇有自觉,《梵网经》即云:“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佛子流品不一,可这无碍于佛法之如日中天普照人间。唐宋以来,小说、戏曲中嘲弄和尚的作品多矣,可文人读佛的热情并未消退,理由是“信佛不信僧”。这并非骂尽天下和尚,而是强调佛教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独立价值。如此读佛,方能见出佛教的伟大处。
许地山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佛家的根本精神“慈悲”:“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丰子恺则明确表示鄙视那些同佛做买卖,靠念佛祈求一己幸福的“信徒”,理由是“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佛无灵》)。《大智度论》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一佛教的真精神并非为所有学人所接受,起码批评佛教为消极出世者就不这么看。而在弘一法师看来,佛教“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因为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不空”为救世,“空”为忘我(《佛法十疑略释》)。曼殊法师一九一三年为配合革命党人二次革命而发表的《讨袁宣言》,以及弘一法师抗日战争中提出的口号“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即可作为佛教徒“不空”的例证。你可以怀疑“念佛救国”的实际效果,却不应该指责其“消极出世”。当然,佛教徒追求的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价值,最多也不过是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不可能有什么“立竿见影”般的实际效果。
俗人中善读佛经的莫过于周作人了。这里除了学识与洞察力外,更主要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在常人看来,佛教的戒律无疑是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佛道道/漫说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平原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132010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6
CIP核字 2023039992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