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保健医生回忆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总理的保健医生,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琐事粗粗地写出来,让世人更多、更具体地了解十年动乱期间的周恩来和一直佩戴在他左胸前那枚小小的、长方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为什么闪闪发光,人民为什么至今仍然深切地缅怀着他老人家。

内容推荐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许多情景依旧历历在眼前,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作者作为周恩来的专职保健医生在他身边工作了十年多一点时间,而这十年恰恰是“史无前例”的年代……通过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总理的点点滴滴。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千古。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目录

前言

引子

上篇来到周恩来身边

 ※ “八一三”日寇飞机炸死母亲,父亲迫于无奈而自尽,

  我成了上海街头的“三毛”;我找到共产党参加了解放军,

  经过努力,走进医学院的大门

 ※ 北京医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的“摇篮”

 ※ 中南海历经百年沧桑,新中国的中南海依然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文革”中,党中央三令五申,不许在中南海搞“四大”

 ※ 随第一位保健对象董必武视察湖北,轮船航行在长江三峡,

 半夜三更董老关心世界乒乓球比赛;陪同胡志明上黄山,发现山脚下躺着一只豹

 ※ 董老受冲击,小儿子两次无端遭逮捕;有人诬陷董老家中藏手枪;

 虎落平阳被犬欺——小保姆封了副主席的“健身房”

 ※ 外国大使正等待向国家副主席呈递国书,董必武三叉神经痛猝然发作

 ※ 邓小平视察水陆两用坦克厂有惊无险;得知抓了坦克车驾驶员,

 邓小平让“马上放人”;成为“中央文革小组”重要成员的王力险些坠入万丈深渊

 ※ 急诊的对象竟是公安部长罗瑞卿,外伤?跳楼?他以死向林彪一伙示威

 ※ 这是文人间的笔墨官司吗?

 ※ 周恩来爱上了海棠花盛开的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

 陈毅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 邓颖超初次约见并送我一本她写的书《以革命者的坚强意志战胜慢性疾病》

 ※ 周恩来的“第二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中篇风风雨雨西花厅

 ※ 周恩来冒着余震的危险视察邢台地震灾区;他接过农妇送来的水碗就喝

 ※ 周恩来办公室门锁有三把钥匙,邓颖超却没有一把;

 邓颖超也有抱怨,但夫妻俩终身相濡以沫绝非偶然;

 周恩来急促地呼喊着:“小超啊!小超”

 ※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在周恩来的一次重要外事活动场合,

 人们突然发觉彭真“失踪”

 ※ 周恩来被卷进了“文化大革命”;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被冷落;

 “中央文革”就像一只大筛子;周恩来说:“不要侮辱少奇同志的人格嘛!”

 ※ 贺龙晕厥天安门城楼;周恩来请贺龙夫妇住进西花厅

 ※ 周恩来的干女儿著名导演孙维世的不白之冤

 ※ 周恩来座车被困上海街头;保健医生由“地下”走出来

 ※ “思想兵”和“主义兵”扬言要砸烂“广交会”;

 为使“广交会”如期顺利开幕,周恩来临时决定赴广州;

 他持续工作长达84个小时未睡眠

 ※ 武汉发生“七二o”事件,毛泽东取消畅游长江计划,

 王力在武汉被打伤,周恩来不得不再次赴武昌

 ※ 周恩来的“养生秘诀”:“我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

 ※ 大国总理的一日三餐

 ※ “我们也造总理一点反,给总理贴一张大字报!批评他休息得太少。”

 ※ 周恩来的性格和脾气;他同老舍先生的友情充分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 在疯狂的岁月里,周恩来对待“革”与“保”,

 党性原则和同志情谊的矛盾冲突;江青“一言九鼎”——谭震林由

 “好同志”到“三反分子”

 ※ 从林彪“辉煌”到王洪文登场;周恩来均以大局为重,谦逊礼让,不卑不亢”

 ※ 陈毅不买造反派的账,同他们发生多次正面冲突;

 造反派违背诺言,批判会上揪打陈毅;周恩来“舍命保君子”心绞痛发作;

 西花厅内都是铁杆保陈派

 ※ 周恩来、邓颖超同两代牙科名医的世交

 ※ 周恩来向毛泽东请示:“20号这个日子不变了吧?”

 毛泽东说:“不变了,就这样。”周,恩来批评会议招待标准太高;

 周恩来说:“邓小平同志就在山下,本来这一次他是可以上山来的

 ※ 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搞了突然袭击;“你看,他摔死了”

 周恩来住在人民大会堂处理“九一三”事件,又是50个小时未睡觉

 ※ 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前毛泽东突然病危;政治局会议决定立即抢救伟大领袖

 ※ 江青为难周恩来,他无奈,只能“迁怒”于我:“你干预我最高政治生活!”

 ※ “蛋炒饭里为什么不放盐?”政治局会议期间我代人受过;

 事后周恩来主动打招呼,让我“不要介意”

 ※ 江青服“安定”吓得我不安宁,还浪费了周恩来宝贵的时间

 ※ 江青诬指护士投毒,横施淫威逼供信;周恩来制止江青的胡作非为,

 护士得以“赦免”

 ※ 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复出工作;为使邓小平顺利出席联大会议,

 周恩来迟迟不肯住进医院

 ※ “四人帮”一再利用“伍豪事件”妄图整垮周恩来;进手术室前,

 周恩来将密件交给邓颖超,向党中央澄清事实真相

下篇周恩来最后的1323天

 ※ 四个红细胞的警示;专家诊断周恩来患“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 第一次突然尿血

 ※ 政治局开会对周恩来进行“帮助”,工作人员不满,私下议论:

 “他们明明是整总理嘛!”

 ※ “一二五”大会“四人帮”向周恩来发难;江青要罢田维新的官;

 她当众指责叶剑英”

 ※ 周恩来病情恶化,血尿加重,输血89次,张春桥叫医生篡改病理报告单,

 阻拦周总理及时住院治疗,王洪文干扰治疗

 ※ 周恩来终于告别了西花厅,住进三O五医院

 ※ 周恩来抱病赴长沙,面见毛泽东;毛泽东说:“总理还是总理。”

 “四人帮”的“组阁”梦彻底破灭

 ※ 1975年,周恩来向外宾透露:“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吴阶平:“要如实告诉总理。”邓小平:“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 周恩来最后的重托:“小平同志,你比我强得多!”

 ※ 重病中的周恩来说:“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在我的脸上打叉叉!”

 ※ 难解之谜:已是病危中的康生竟怀疑周恩来;他临死前又找周恩来密告张春桥、

 江青

 ※ 沉寂一时的“两校”又热闹起来了;关注辽宁营口大地震;

 周恩来突然昏厥惊动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心脏停止了跳动,整个病房一片哭声

 ※ 十里长街送总理;骨灰洒向祖国山河,千山万岭呼唤:

 周总理,您在哪里?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上海,1937年爆发“八一三”淞沪战争,那年我仅是个5岁的小孩子。日寇飞机轰炸闸北火车站一带,我家开的小商店被炸毁,母亲当即身亡。开战那天,我和父亲恰好住在南市区故得以留下性命。但不多时,我们父子二人投亲靠友无着,身上一文不名,一时回不了乡下老家(浙江硖石),迫于要活命故无奈地住进了浙江同乡会办的难民所。父亲因受尽了亲友们的种种奚落和羞辱,使这个堂堂七尺男儿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终于服毒自尽,我便成了孤儿,继而成为地地道道上海街头的“三毛”。第二年,有人领养了我,把我带到苏北启海地区。

那时,日本鬼子占领着苏北农村,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地方游击队抗击日寇侵略、保护人民利益。如今只有在《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中才见到的鬼子进村时的情景便是抗战时期的真实写照。日寇时常到乡下进行大“扫荡”,“围剿”共产党新四军,实行“三光政策”,三天两头见到火光浓烟、耳边枪炮声不息,命案时有发生,什么叫“国破家亡”,什么是“水深火热”的亡国奴生活,我是切身感受到的。

地处长江下游的苏北启海地区农村,不同于山明水秀的江南田园风光,那里土地开垦的历史较短,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一块块长方形条田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庄稼长势极好,尤其适宜于种植棉花。那里河沟纵横,人口密度不高,村舍排列整齐,呈现一派物富民丰景象。解放后,那里成为全国著名的棉花高产区。

日寇投降后,1946年夏季启海地区实行土地改革,打倒土豪劣绅,翻身农民喜气洋洋,但好景不长。是年冬天,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地主老财组织还乡团尾随而来。敌人一来便抓人杀人、收回土地、反攻倒算,对共产党新四军、民兵、妇女会、贫下中农,甚至儿童团进行报复。反动派军队由土生土长的还乡团引导,他们的报复行动屡屡得手。苏北老百姓再次遭受劫难,农民纷纷参加新四军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大多数年长我几岁的小伙子加入新四军主力部队去打大仗,我随后参加了新四军地方武装打游击。

1949年渡江作战前不久,我所在的新四军地方武装“东南警卫团”,此时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警备二团,被编人正规部队序列。

渡江作战前,部队不仅改了番号也换了着装。原来新四军穿的灰布制服一律改穿草黄色军装,军帽上缀一枚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左胸前缝上一块8×4厘米布质、白底、红框、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标识。我们部队参加了解放崇明岛战斗,结束剿匪后驻防崇明堡镇港,后移防南通市。

全国刚解放,天安门广场的礼炮声响完没有多久,1950年6月,朝鲜战争就爆发了,且战火很快蔓延到鸭绿江边,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唇亡则齿寒,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政府迅速组成了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到“保家卫国”战斗中去。

1951年底,我也请缨参加抗美援朝,获准后被编在新组建的华东军区新兵第三十八团,排以上干部开拔到徐州附近集训待命,后因板门店和平停战谈判有转机,1952年8月,按照上级命令,撤销三十八团建制,所属人员一律返原单位。我未当成志愿军,没有到过朝鲜前线成为终身憾事。

朝鲜战争即将和平解决,仗快要打完了,今后,我干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赶也赶不掉。

当时,政府接管了国民党留下的一个烂摊子还不久,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为减少国家经济负担,军队要实行精兵简政,既然不打仗了,国家就不需要那么多部队了。部队首长动员部分指战员要响应祖国的号召,服从命令听指挥,由上级统一安排复员或转业,积极参加和平时期经济建设,且有少数部队成建制(以师为单位)地开到祖国边疆屯垦戍边。上级领导找我谈话,跟我讲明道理,指明有三种选择:复员、转业,或是上学去。我一听,毫不犹豫地选择上学去。这一年冬天,我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筹办的卫生干部学校(简称“卫生干校”)报到,学习数理化一年。

序言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许多情景依旧历历在眼前,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我作为周恩来的专职保健医生在他身边工作了十年多一点时间,而这十年恰恰是“史无前例”的年代……

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千古。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以前,曾有不少同志对我说过:“你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写一点东西啊?”

说实在的,要我写点医学科普文章还能凑合,可叫我写周恩来,确实勉为其难了,简直不知道从何写起与怎样落笔。

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鼓起了勇气,决心拿起笔来写这么一本书以表达我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情。

我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琐事粗粗地写出来,让世人更多、更具体地了解十年动乱期间的周恩来和一直佩戴在他左胸前那枚小小的、长方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为什么闪闪发光,人民为什么至今仍然深切地缅怀着他老人家。

我是周恩来的保健医生,是中央领导人身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我的所见所闻极其有限,不可能全面,加之自己水平不高,但是,本书中写到的毕竟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本书的面世,曾得到《中华儿女》杂志社主编杨筱怀、《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杨匡满,上海人民出版社陈莉莉和陈敬山诸同志的一再鼓励和帮助,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力平同志的指点,我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且纯属个人回忆,无经典可引,亦无“红头文件”为凭,书中若有缺点与不周之处,恳请读者鉴谅,并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后记

1998年,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回忆录《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日子过得真快,光阴荏苒,转眼问不觉已过去了十年,我已是七十六岁的老年人了。

记得那年从年初开始,从北京到上海以至于全国各地人民都沉浸在深深的缅怀之中。报刊、杂志刊登纪念、追思文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晚摘要播出《周恩来的最后十年》,电视台播放领导人、周恩来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采访实录,各机关,团体的报告会纪念会广泛宣传周恩来这位历史巨人的人格魅力。因为周恩来是人类的楷模,民族的灵魂。有关他的故事世代相传,常说常新,永远也讲不完。周恩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周恩来就在我们身边!

我的回忆录出版后,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陪同签名售书并到机关学校等单位作报告,遇到不少感人的事情,真是难以忘怀。

二月份的上海阴雨绵绵天气十分寒冷,一日下午预定两点钟在静安寺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们于一点半到那里看见已有几十人排队。我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只管签名,忽然听到一个男子高声说:“张老,您跟着周总理他老人家十来年,跟他握过很多次手,我能握一下您的手吗?”我马上站起来,一看是位四十来岁的工人师傅,他正站在我面前,并立正向我举手行礼。我同他热烈握手,并向他表示了感谢。过了一会儿,听到人群中有人喊:“张佐良,张佐良……你还认识我吗?”我赶紧站起来一看是位女同志,花白头发戴着眼镜,到跟前仔细辨认方知道她叫赵秀华,是我于1952年在上海卫生干部学校补习文化时的老师。她激动地含着眼泪说:“你为周总理服务,我们大家都感谢你。”说完,我们握了一下手,她便拿着签好名的书走了。后来,又有一位六七十岁的大妈带着孙子冒着寒风前来,她说孙子要拿压岁钱买一本《周恩来的最后十年》送给他父亲做生日礼物。这一件件看似小事情,确实令人感动不已,这也充分说明周恩来的确深入人心。

我的回忆录写的都是有关周恩来的最后十年的起居作息和一日三餐等日常生活,但要结合到那个特殊年代,便会产生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有助于没有经历过十年动乱的人来理解那段历史。

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时,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人民日报》以《相知相识五十年——我所了解的恩来同志》为题发表长篇文章说:

“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自1927年进人中央政治局常委到1976年病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日子里,恩来同志一直是核心领导成员。这在中国共产党内,只有恩来同志一个人。

……恩来同志身为总理,是共和国的大管家……。在中南海里,他是睡得最晚的领导人之一。西花厅的灯光经常要到深夜,凌晨,真可谓日理万机,呕心沥血。

……当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导致全国性灾难时,周恩来权衡轻重,相忍为党,置个人的毁誉得失于度外,利用手中还保持的权力,相机挽回损失。寓刚于柔,融韧于忍,柔在外,刚藏内,勇于所当勇,退于所当退,这正是恩来同志大智大勇的品质修养。”

江泽民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大会上讲话时把周恩来的精神高度概括为:“1.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认准方向和目标,坚忍不拔。他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大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就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3.就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结合。”

联系到那个动乱岁月,再结合杨尚昆和江泽民的文章及讲话就容易理解周恩来的艰难历史处境,什么叫“相忍为党”和伟人的人格魅力。感谢的时候,拉撒路就从坟墓里复活了!

现在的世界比起以前,不知要变美好了多少倍。人类开始希冀于拥有无限的力量来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世界是可塑的,一切新观念新想法都有着不可预知的前景。隔在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之间的那层面纱已经被揭开。人类应全身心致力于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无限的潜力。通过了解“上帝为我们服务”,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开始探索“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上帝”。我们知道,只要有正确的方法,耶稣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样能做到。耶稣的那些“奇迹”都决定于神圣的自然法则,是上帝的蓝图的一部分。所以让我们和他一起登上想象力的山巅,将这句话作为我们的动力——“看到了吗?你们按照神山上所示的范例造出了所有事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保健医生回忆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佐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551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4: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