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新闻记者论”的专著,书中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记者,即各种媒体的专职新闻记者,尤以纸质媒体的记者为主,兼顾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记者,具体内容包括了:记者的类别、记者的知识、记者的敏感等。
图书 | 新闻记者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新闻记者论”的专著,书中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记者,即各种媒体的专职新闻记者,尤以纸质媒体的记者为主,兼顾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记者,具体内容包括了:记者的类别、记者的知识、记者的敏感等。 目录 第一章 记者的诞生 Ⅰ.记者的由来 Ⅱ.记者的培养 Ⅲ.记者的成长 第二章 记者的类别 Ⅰ.不同质媒体的记者 Ⅱ.不同行业的记者 Ⅲ.执行不同任务的记者 Ⅳ.驻站记者 V.摄影记者 Ⅵ.女记者 Ⅶ.不同职称的记者 第三章 记者的知识 Ⅰ.广博的基础知识 Ⅱ.全面的新闻知识 Ⅲ.精湛的行业知识 Ⅳ.知识的积累 V.知识的更新 Ⅵ.知识的聚焦 第四章 记者的品格 Ⅰ.铭记社会责任 Ⅱ.恪守职业道德 Ⅲ.确保新闻真实 Ⅳ.勤奋刻苦勇敢 V.甘当“无冕之王” 第五章 记者的敏感 Ⅰ.新闻敏感的内涵 Ⅱ.新闻敏感的产生 Ⅲ.新闻敏感与抓问题 Ⅳ.新闻敏感与新闻发现 第六章 记者的采访 Ⅰ.采访前的准备 Ⅱ.采访对象的接触 Ⅲ.采访的常用方法 Ⅳ.采访的特殊手段 V.采访的不同类别 第七章 记者的写作 Ⅰ.必须掌握的报道体裁 Ⅱ.树立精品意识 Ⅲ.新闻写作的创新 Ⅳ.记者写稿的辩证法 第八章 记者的硬功 Ⅰ.典型人物报道 Ⅱ.突发事件报道 Ⅲ.会议报道 Ⅳ.批评性报道 V.深度报道 Ⅵ.独家新闻 第九章 记者的思维 Ⅰ.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Ⅱ.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Ⅲ.综合思维与分解思维 Ⅳ.树状思维与线性思维 V.辩证思维与深度思维 第十章 记者的视角 Ⅰ.平面视角 Ⅱ.高低视角 Ⅲ.远近视角 Ⅳ.特殊视角 第十一章 记者的通联 Ⅰ.记者与供职媒体的通联 Ⅱ.记者与基层报道员的通联 Ⅲ.记者与记者之间的通联 第十二章 记者的官司 Ⅰ.一不小心就会被推上法庭 Ⅱ.舆论监督遭遇尴尬 Ⅲ.尽量避免法律纠纷 第十三章 记者的生活 Ⅰ.婚姻与家庭 Ⅱ.交际与爱好 Ⅲ.亚健康与职业病 第十四章 记者的成名 Ⅰ.因作品而成名 Ⅱ.因人品而成名 Ⅲ.因采访行动而成名 Ⅳ.因报道题材而成名 第十五章 记者的晚年 Ⅰ.延续报道生涯 Ⅱ.从事新闻教育 Ⅲ.奉献人生余热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闻记者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金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429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8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1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