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基本语言学理论研究——示证范畴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和比较不同语言的示证范畴研究路径和模式,描写和解释示证共相与殊相,揭示语言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东亚地区语言示证的系统、模式等方面与其他语言示证的共相与殊相参数,同时也是对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贡献和相关语言事实支持。主要内容包括示证范畴研究梳理与其考察议题、汉语的“示证范畴”与相关研究、吴语余姚方言的示证策略、玛丽玛萨话的示证范畴、东纳藏语的示证及相关范畴、龙溪羌语的示证范畴、遮放载瓦语的示证系统与示证策略、现代日语的示证系统等。 目录 编者序 专家序 示证范畴研究梳理与其考察议题 一 信息来源 二 示证系统 三 与其他语法范畴互动 四 认知和文化习俗 五 语言接触 六 词汇手段 七 结语 汉语及其方言 汉语的“示证范畴”与相关研究 一 “示证”概念的汉化 (一)“示证”与“传信”的纠葛 (二)信息与表示信息来源的示证语(evidential) (三)汉语的认识情态助动词与推测 二 关于当代汉语的示证系统的假说 三 汉语中与表达信息来源相关的若干现象 (一)内在状态的表达 (二)具有引用功能的重叠构式 四 结语 吴语余姚方言的示证策略 一 余姚方言示证系统的结构 二 示证信息的语义 (一)直接型 (二)推测型 (三)报道型 三 示证与新异 (一)“话”相关结构新异标记 (二)示证与新异标记的共现 四 示证信息来源 (一)示证标记“但话”的来源及语法化 (二)示证标记“话”的来源 (三)新异标记“话”语法化来源探究 五 结语 藏缅语 玛丽玛萨话的示证范畴 一 引言 二 玛丽玛萨话示证系统的结构 (一)第Ⅰ组示证标记的分布和功能 (二)第Ⅱ组示证标记的分布和功能 三 示证范畴与人称搭配的语义制约 (一)亲见示证标记与人称的搭配 (二)推测示证标记与人称的搭配 (三)报道示证标记与人称的搭配 (四)小结 四 不同示证范畴的语义区分 (一)可视性与示证的选择 (二)推测与报道示证范畴的选择 (三)非视觉感知示证标记的功能扩展 五 示证信息的表达与范围 (一)示证中立选项 (二)多个示证标记的组合 (三)对信息来源的提问和否定 六 示证范畴与其他语法范畴 (一)句式和时间表达对示证范畴的制约 (二)示证范畴与新异范畴 七 玛丽玛萨话两组示证标记的形成 东纳藏语的示证及相关范畴 一 绪论 (一)示证及相关范畴 (二)藏语示证及相关范畴研究概要 二 东纳藏语示证、向心和新异范畴 (一)东纳藏语示证范畴 (二)东纳藏语向心范畴 (三)东纳藏语新异范畴 三 结语 龙溪羌语的示证范畴 一 龙溪羌语的类型学特征 二 示证信息的表达与范围 三 示证系统的结构 (一)亲见示证 (二)推测示证 (三)听说示证 (四)新异示证 (五)自我示证和他人示证 四 示证信息来源 (一)言说动词e213说”语法化为听说示证标记 (二)行为动词pu31“做”语法化为他人示证标记 五 示证范畴和其他语法范畴 (一)示证范畴与人称范畴 (二)示证范畴与否定范畴 六 结语 遮放载瓦语的示证系统与示证策略 一 遮放载瓦语的类型学特征 (一了遮放载瓦语是一种以分析性为主但兼有屈折性特点的语言 (二)一些重要的参项与其SOV语序类型相和谐 (三)词类系统反映出遮放载瓦人的“自我一非我”意识 二 示证信息的表达与范围 三 示证系统的结构 四 示证标记 (一)示证标记ka51的多功能性 (二)ka51的语法化 (三)ka51与Du51的区分:制约示证标记语法化的因素 五 示证策略 (一)现实/非现实标记与时态的共现 (二)现实/非现实标记与语气的共现倾向 (三)现实/非现实标记与文体的关联 六 结语 阿尔泰语 现代日语的示证系统 一 日语语法的特点 二 日语示证研究概述 (一)日语示证系统演变简史和主要研究文献 (二)日语示证与认识情态的划界问题 三 现代日语的示证标记及其功能分布 (一)现代日语示证系统概述 (二)直接示证 (三)拟测示证 (四)传闻示证 (五)直接一拟测一传闻的连续性 四 其他表达信息来源的方式 (一)新兴示证标记ppo-和yoosu (二)引语结构 (三)完成体 (四)名物化标记 五 示证与其他功能范畴的关系 (一)示证与人称 (二)示证与疑问 (三)示证与否定 (四)示证与过去时 (五)示证与自知 六 示证标记的使用条件 七 示证标记的独立用法 八 结语 手语 台湾手语的示证范畴 一 台湾手语简介 (一)手语的语言机制 (二)台湾手语语法简介 二 台湾手语示证系统类型 三 亲知示证的表达策略 四 拟测示证的表达策略 五 转述示证的表达策略 (一)直接和间接转述示证的表达策略 (二)运用代理人策略表达转述示证 六 总结 结语及未来研究计划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基本语言学理论研究——示证范畴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家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00603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9000 |
出版时间 | 2021-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