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人工沟通与法--算法如何生产社会智能/计算法学与数字社会译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在算法和人类智能之间进行这种类比是具有误导性的。如果算法有助于生产社会智能,并非因为算法学会了“如何像我们一样思考”,而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它们沟通。我们应当从“人工沟通”而非“人工智能”角度去思考算法如何生产社会智能。本书通过借鉴卢曼的“沟通”理论,来研究数字文化中的清单(lists)、数字文本分析中的可视化与解释、数字画像与算法个性化、算法记忆与被遗忘权、遗忘图像以及算法预测等前沿问题。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许多有趣的想法。本书篇幅短小却不失精悍,是算法社会学领域的佳作。本书涉及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算法社会学、计算语言学以及数据法学等领域的前沿知识与专业词汇,为此译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并反复咨询诸多学友的基础上,对相关术语予以反复甄别和比较,尽自己能力的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负责任的译本。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人工沟通与法--算法如何生产社会智能/计算法学与数字社会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意)埃琳娜·埃斯波西托 |
| 译者 | 译者:翁壮壮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28712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7 |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38 |
| CIP核字 | 2023085412 |
| 中图分类号 | D912.17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