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渡河/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渡河》为短篇小说集。

本书稿的作品都是已发表的,作者韦昌国用象征着更多元的文化语境叙事,发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从而完成理解精神自我、超越精神自我的过程,在这些故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从而更好地完成了读者精神的再成长。

内容推荐

《渡河》这本小说集,以底层人物为主要创作题材,将视角投向“小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作者充分利用文字的想象空问,以冷静的笔调,精细的叙述,曲折的故事,描写底层民众的聚散悲欢,在彰显人文精神的同时,表达了作者韦昌国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深度思考。

目录

碑文

玫瑰祭

故乡往事

梅原

最后的桃花

乡村传说

废纸

东宫西宫

渡河

学问那些事儿

试读章节

民政局长的老妈烧好以后,第一个上山来了。经理派人上来通知刘守恒马上做好迎接准备。刘守恒这时正和作家推敲他的碑文呢,只好站起来。当时和作家约好,下次务必请他帮忙,把碑文搞定,作家当时也爽快答应了。可是万万没想到,那位作家不久突发急病,竞比他先过了奈何桥。

刘守恒是看管墓地的,本来不管别的事情,但是当地有个风俗,死人下葬,要做个简单的仪式,比如在墓井中撒雄黄消毒辟邪、杀鸡祭奠之类,其中还要念讨吉利的四言八句。刘守恒守墓以来,看多了土公子的这些板眼,对此略知一二。在公墓附近的村庄,土公子不好找,要价又高,有的人家就请刘守恒对付着做。此后业务慢慢娴熟,竞成了兼职的土公子。不过对于费用,他是从来不计较的,给多少都行。这和黄汉宝不一样,他要价高不说,还要烟要酒,这也是他羡慕刘守恒管理A、B区的原因。因为这里富人多,给的谢师钱多,烟酒也上档次,做一次可以多收好几十块钱。

民政局长的老妈上来时,刘守恒垂手站在半山腰上的墓地旁,看着送葬的车队沿公路蜿蜒而上,最后停在了停车场。霎时,旗幡舞动,鞭炮齐鸣,披麻戴孝的有好几十个。按风俗,男客先上来,等仪式做完,骨灰盒下葬盖了石板后,女客才能上来。因此刘守恒半跪在墓井边掏土、撒雄黄时,还能听到下边的哭声。

刘守恒双手接过漆黑锃亮的小棺材,揭开覆在上面的红布,慢慢将那棺材放到井里,然后站起来,掉转身,一脸肃穆地看着远处的山头,再转回来,仔细将棺材头调准方向,才盖上红布,口中一直念念有词。他把跳井用的公鸡放下后,叫死者的儿子上来一个,背对墓碑躬身站着,抓一把井下掏出的泥土,撒在这个儿子的衣服后襟上,边撒便念他学来的“明山千重朝宝地,万里来龙归墓堂”这类四言八句,末了是一句需双方问答的话。刘守恒问:“请问主人家,是要富还是要贵?”围在墓地四周的人一起高声帮腔说:“富也要!贵也要!”之后,刘守恒杀了第二只点碑鸡,拔几根鸡毛粘在墓碑上,接着抱起还魂鸡,像捧着只凤凰一般,一边绕着坟墓转圈,一边念念有词。整个仪式不到一刻钟就都完了,待女客们上来后,就忙着上供、烧香、点烛、化纸、献花、放鞭炮。刘守恒束手站在一边看,男男女女排着队,争先恐后下跪磕头,那被人一直围着的民政局长最后作了现场讲话,无非是感谢众位亲友,老母得以安息之类,但是看得刘守恒不禁暗暗羡慕。

民政局长老母亲的墓地,背靠青山,视野开阔,下边是清澈如镜的湖水,远处莽莽苍山形如巨龙奔涌而来,一看风水就好,这有些像市内的那些别墅区。而c区和D区,地势低洼,阴冷潮湿,冬季雪后初晴,富人区的雪化了,贫民区还积满厚厚的冰雪。刘守恒经常想,埋在那里不光死人受罪,活人也不会发达,要是自己死后能葬在A、B随便一个区就好了,如果有后代,下一辈的人恐怕就会翻身得解放。但他也只能是想想,这两个墓区的地价,超过了市内豪华住宅小区的房价,即使内部照顾,给他一些折扣也买不起。“现在死个人,也不是好死的啊!”刘守恒有时会这样抱怨。

墓地里的寂寞,比城里人常说的那种寂寞要胜过百倍。刘守恒实在搞不懂,那些白天在车水马龙里穿行、晚上在灯红酒绿里消磨的城里人,为什么会感到寂寞。他每天巡视墓地,巡视完了就坐下来,背靠着任意一块墓碑,晒太阳,看天空,看远处的山和脚下的湖水,四周是一座座坟墓,在阳光下泛出刺眼的白光。除了风声和偶尔的鸟叫,他能听见的就只有坟墓石缝里小虫细微的声音,甚至蚯蚓在土里穿行,伸展腰身的声音都能听到。在这样的死寂中,刘守恒经常会生出些感叹来。他现在是越来越老了,眼睛花不说,耳朵里总是响着整整一个夏天的蝉鸣,“死啦死啦”地叫个不停。他巡视一次墓地,过去只要一小时,现在却需两小时,而且每次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黄汉堡总笑他,要死了,要死了,你吃了那么多高档的供品,拿了那么多的谢师钱,看来也是冤枉的。话虽难听,但说的不假。

刘守恒其实并不怕死,因为他认为,人从一生下地那天起,无论是怎样的活着,不过都是一天天、一步步地走向这个墓地罢了。另一个原因是,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在D区的边上买了一穴墓地。那个地方地势稍高,看得见一小角湖水,远看的话,除了对面坡上高大的树林有些遮挡,视线也还过得去。真要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碑文了。刘守恒想,人过留名,鸟过留声嘛,总要给自己或者今后看的人留下点什么吧。他当然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墓地里的那些人一样,在墓碑上写出多姿多彩的一生,但是再怎么着,也不至于立一块无字碑吧。历史上立无字碑的,好像只有武则天,不过人家是皇帝,不好写才那样做的。

刘守恒的碑文难以确定,主要是他的经历有些与众不同,有的话不能不写,但又不能直写出来。比如说B区最后一排的董媛,听人说好像是遭祸事死的,到底遭的什么祸事,人家就没有写,只在最后写上“仅享春光二十一度”。董媛的墓碑上,还镶嵌着她的彩色照片,刘守恒第一次看时,吓了一跳。这是一个非常年轻、非常漂亮的女孩,并且很像刘守恒年轻时遇到的一个人。

董媛的照片上,是她用手拉着一枝花正在闻花的镜头,背景是四野盛开的鲜花,那一朵朵蓝的、黄的、紫色的花,像要溢出香来。董媛那光洁的额头、修长的眉毛、甜甜的笑容,酷似刘守恒年轻时的女友郑若洁。这幅照片深深吸引着刘守恒,总希望从碑文上探出她的一点什么来,比如她的职业、工作单位、死亡原因,等等。但是无论怎样翻来覆去地看,从那短短的几十个字当中,他什么也看不到。

郑若洁好像也有一张这样的照片。不过说郑若洁是他的女友,其实很勉强。因为他们在一起共事不过两年,而真正在一起,也只是一个晚上罢了。P4-6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根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关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渡河/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昌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9618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31142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