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孙中山逝世后那些艰辛的日子里,革命正遭受着严重的考验。在革命根据地的广州,光明与黑暗在搏斗。代表着形形色色派系的国民党人,正为着北代的议程在勾心斗角,一场看不见的复杂纷纭的斗争,在暗地里激烈地进行。而这时,共产党所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已经开始发动起来了,成百上千的共产党人,正在大革命的前线和后方,在繁华的都市和穷乡僻壤,艰辛地奔走跋涉着;他们像霹雷之前的闪电,用自己的光芒,最先劈开了沉沉的黑暗……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小说。为了创作上的需要,书中借用了某些真实的材料。请读者勿认为现实生活中与这些真实材料有关的人便是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并依次类推……

本书是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之一。

试读章节

万先廷终于来到了大革命的根据地——广州。

一路上,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从省城长沙到株洲,火车是完全瘫痪了,就连走路泣不敢在白天走。那是怎样的一片混乱的世界啊!株洲、衡阳一带,天天都在开仗;到处是毁于炮火的残垣断壁,到处是一堆堆尸体、一滩滩淤血;听不见鸡叫狗咬,活着的老百姓也都完全跑光了。想到前不久在家乡时的那番激烈沸腾的革命景象,再看眼前,万先廷简直像在做一场最可怕的恶梦。

那些天,人们的精神是怎样的兴奋昂扬啊!就在他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也看得出革命就快成功了。万先廷永生也不会忘记,在那些天里,几千年来世世代代压抑在人们心中的仇恨和怒火,就像天崩地裂似的爆发开了。省城附近几个县的农友,都结成大队赶往省城去,跟那里的工友和学生伢们汇集在一起。几十万人,拳头举起望不到边,一声口号震得天摇地颤。这就是湖南各界的“清愿驱赵”大会。那个在湖南做了整整五年土皇上、老奸巨滑的军阀省长赵恒惕,再也耍不出别的花招了,当天夜里就带着全家逃上了日本兵舰。他的最得力的部下——驻在衡阳的一个湘军主。

力师,按照事先跟湖南国民党省党部联络好的计划,宣布归向广东革命政府,进驻长沙,迎接广东的革命军出师北伐。万先廷也和乡亲们一起,兴高采烈,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了支援北伐革命军的奋勇队、担架队、挑队佚、慰问队……。那时节,万先廷也和村子里所有的穷苦农友们一样,畅想着革命军打过来以后的狂热的革命景象了。

可是,他们盼到的是什么呢?广东的革命政府并没有实行自己的诺言,没有向湖南派出一兵一卒。而坐镇在汉口的北洋军闷头子吴佩孚,却更加懂得湖南在南北战争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很快就帮助另一支忠于赵恒惕的湘军——叶开鑫的队伍,重新杀回了湖南。于是,往后的情景……就是眼下所看到的这样了。

这一切该怪谁呢?万先廷不知道。看着眼前的这些痛心的景象,万先廷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当村子里重新被北洋兵用刺刀和枪杆占据,那些豪绅财主们又掌起穷人的生杀大权的时候,农民协会又转为艰苦的秘密活动了。万先廷是村农协的领头人物,财东豪绅的死对头,这时也就必定地成了他们所要除掉的眼中钉。对于豪绅军阀的压迫和搜捕,万先廷并不害怕。从一年多前在村子里暗地闹农协起,他就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给了全体的穷苦弟兄。他觉得,要能够真刀真枪地跟那些豪绅军阀对着面斗,一斗,倒是蛮痛快淋漓的事咧。

一天深夜,那个最先到他们村子里来做过宣传、领着他们暗地闹起农协的容先生容大川,从省城赶到了他们村子里。一见面他就沉着地向万先廷问道:

“先廷,你看怎样办呢?”“大叔,把我一杆枪吧!”万先廷急切地要求说,“这样躲来躲去,真要把人急死了!”“我自己也是条光杆,哪里有枪给你?”容大川望着他微笑地说。他摸透了万先廷的性子,不慌不忙地望了他一会,才说道:“要怆的地方倒是有,就是不晓得你敢不敢去大叔!”万先廷激动得胀红了脸,“你还不晓得我!……只要有枪,是水是火,我哪里也敢去!……”

容大川轻而易举地就让万先廷上了“当”。他知道,要让这个倔强好胜的小伙子在这样艰苦的时刻,离开自己正在斗争的家乡和亲人,给他讲任何别的道理都是没有用的。就这样,万先廷带了容大川写的一封给广州党的机关的信——那其实是一张又小又薄的只写了几行字的油纸,大凤给他细心地缝在短褂的衣领里——随同邻近县区里的几个青年人,一齐向广州进发了。

回想起他别离家乡的一瞬,那是怎样的叫人激动难忘啊!那^f夜的昏暗而稀疏的星光,闪烁着,正像亲人们的泪眼盈盈;那一弯蛾眉般的柔弱的淡月,映照着故乡的山村,似乎在向远行的游子倾诉自己的哀愁和伤心。万先廷早已就没有家庭和父母了。父亲的一个拜把的兄弟赵大叔,把他从一两岁抚养到如今。整整的二十个年头,他都在那间简陋而狭窄的茅屋和依山傍水的故乡山村里度过。赵大叔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为了这几个孩子,这一对老人历尽了多少的苦难和艰辛。眼前看着孩子的手脚大了,肩膀宽了,就要远走高飞了,他们虽是心疼难舍,更多的,却又是自豪和高兴。他们从孩子的力量和眼神里,看到了自己心血操劳的结晶。大婶忙碌了半夜,热汤、热水、热菜、热饭,摆满了堂屋里的一张小方桌。油灯的火苗和神案前那一对红蜡烛的光焰跳跃着,堂屋里弥漫着一种叫人威到温暖舒适,然而又心酸难舍的别离的气氛。虽然,万先廷已经入了党,他还是按着老人的意思祭了祖——只是没有下跪和叩头。他那含着深仇大恨死去的父母要能看到孩子的今天,该会多么高兴。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围在万先廷身边。大婶含着眼泪,可怜巴巴地望着他,不住声地要他多吃些。守在眼前长大的孩子,头一回出远门,一切就要靠他自己了。他要走的路又是多么远啊,远得叫人简直没法想像!那遥远的路上,谁知道他又会遇见些什么?……不去想这些吧,大婶拉起围裙揩去泪水,只是强打笑容劝他吃,似乎吃了这一顿,一路上就再也不会挨饿似的。

万先廷的心情却是异样的激动和沉重。这熟悉而亲叨的山村、茅屋,围绕在身边的亲人,弥漫在堂屋里的热雾,转眼间就将越离越远了。他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要开始新的生活的喜悦,又威到有些茫然若失。那滋味他说不出来,这是初出远门的年轻人所常有的心情。对着桌上的饭菜,他竭力想多吃一些,想以此来作为对亲人们的答谢和慰藉;然而他拿起筷子来,又觉得很饱,怎样也吃不下去。

别离啊,给人们带来过多少复杂的情感,留下了多少痛苦而又幸福的回忆。年轻人的心,谁不会为它而激动;年轻人的两眼,谁又不会为它而湿润呢?和万先廷一同成长起来的赵大叔的大女儿大风,比别人倍加伤心。大风是一个倔强的姑娘,她是这山村里最先一个参加农协,而且电是唯一的参加了共产党的女人。她知道先廷哥的出走,是去参加为天下穷苦工农谋利益谋幸福的事业,可是,十九岁的少女的心,那一颗朴实而纯真的心,却怎样也无法克制那第一回同最亲密的人相别时的伤痛和激情啊!只有在别离时,人们才会更深地感到相聚时的可贵和短促。大凤似乎突然才感觉到,他们在一起时说的话太少了、太少了。可是,少女的娇羞,使她在别离的时刻,反而变得沉默起来。她躲在母亲的房里,说是收拾包裹,其实,那包裹母亲在白天就已收拾好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把包裹打开、包好,又打开,重新包过;她似乎想把那说不尽的千言万浯和对亲人远行的所有祝福和嘱咐,完全包进那个小小的蓝底白印花的包裹里去。……直到过了省界以后,万先廷才惊喜地发现,那包裹里多了一双底子格外厚实的布鞋和一个绣花的小荷包。看着那精心细工做成的荷包和布鞋,万先廷便想起了大风那勤快灵巧的双手,和临别时那一对含情脉脉的、闪着晶莹泪光的大眼睛。荷包上绣着一株故乡山里遍处都是的鲜艳的映山红;荷包里装着一个小小的纸包,那里面包着的,是一撮家乡的门前的泥土。……

……

P2-3

序言

乌云漫卷,飓风满楼。中国,一九二六年的中国,正面临在一场大等暴的前夕。

这一年,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已经是军阀混战的第十五个年头了。一九一一年,武昌新军起义的枪声,结束了“大清”皇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封建专制。当人们正高举义旗,欢呼共和的时候,那些在清室荫庇下显赫一时的总督抚台们,一个个摇身一变,站到十八颗圆星的白色义旗下来,于是又都成了革命的元勋。只不过把“大清”的字样改做了“民国”,在先皇御赐的长袍马褂上,新添了一枚铜钱大的证章。这一次的革命火焰很快就烟消云散了;钻营投机的政客和拥兵割据的封建军阀们,用满是鲜血的屠刀,把人民推入了一次更深重的灾难中……

十五年,混乱而多变的十五年啊!中国宽广富饶的国土,就像一个失去抵抗力的“实验物”,躺在实验室的台子上任人宰割着。军阀们为了争夺地盘,扩张实力,今天联浙攻赣,明日又拥段倒冯;真个是终日炮火,遍地烽烟。这一来,喜坏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外国强盗,一个个趁隙而入,伸进罪恶的魔手,用金钱和枪炮,培植起自己在中国的势力。于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血,又变成金镑和美元,源源流进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正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只可怜一个偌大的中国,被他们蛀得千疮百孔;四万万勤劳的同胞,更被这长期深重的灾难折磨得痛苦不堪了。

人民要求统一,要求解放,就像大旱中的禾苗渴望甘露。从那些军阀的始祖——袁世凯在一九一一年的统治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斗争。在城市,无数为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的青年,冒着千难万险去寻求真理;在乡村,千千万万忍不住饥饿煎熬的农民,举起反抗过清朝的大刀,向军阀和外国侵略者展开斗争!十五年,风起云涌,前仆后继,人民在血和火的灾难中挣扎着,奋斗着。

中国,多灾多难的中国啊!难道你就能这样四分五裂地任凭强盗们宰割下去吗?难道你的人民,就这样永无止境地成为饥饿和战争的牺牲品吗?不,决不!希望是不会消失的!就在这时候,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

就像在漫长的黑夜里,突然射出一线耀眼的曙光: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这面鲜艳的红旗,就成为了人民的希望和力量,成为了真理和胜利的象征;从此,这个新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党,就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这时,领导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从多次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了国际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接受了他们给予他的帮助。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正式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改组了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解释为新三民主义,规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政纲;并且接受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决定创办一个革命的军事学校,即黄埔军官学校。这样,就形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民族统一战线。

但是,这些伟大的转变包含着一系列的猛烈的斗争。原来国民党这个组织,成份很复杂。在改组时,里面的反动势力有的公开反对,有的则埋伏在里面,以便寻找时机,重整旗鼓。孙中山没有能够亲自领导这场复杂转变的彻底完成,他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去世了。他所多年盼望和策划的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成为了他临终时的念念不忘的遗言。

共产党人带头举起了北伐革命的旗帜。在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像火种,在人民的心中闪亮着,燃烧着。他们在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积聚力量,创造条件;就像飕风掀动着海涛,准备着,来一个席卷一切的巨浪!

北伐,这是当时革命党人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北伐,这是全中国民众如解倒悬的迫切的希望。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和动荡分裂的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也积累了无比的仇恨和怒火。一九:二六年的中国,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炽热的熔岩正冲击着表面看来平静的山口;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发热的烈性炸药,只要有一根燃烧的引信,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

在孙中山逝世后那些艰辛的日子里,革命正遭受着严重的考验。在革命根据地的广州,光明与黑暗在搏斗。代表着形形色色派系的国民党人,正为着北代的议程在勾心斗角,一场看不见的复杂纷纭的斗争,在暗地里激烈地进行。而这时,共产党所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已经开始发动起来了,成百上千的共产党人,正在大革命的前线和后方,在繁华的都市和穷乡僻壤,艰辛地奔走跋涉着;他们像霹雷之前的闪电,用自己的光芒,最先劈开了沉沉的黑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立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12998
开本 32开
页数 64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504
出版时间 2003-05-01
首版时间 2003-05-01
印刷时间 200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20.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