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朝前后共计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这期间,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一百三十五年最负盛名,被称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在盛世中,涌现了哪些著名的文臣武将?他们人生的功过、成败是怎样的?他们为开创盛世起到了什么作用?

《百家讲坛》“最另类名嘴”、最受欢迎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在《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以严谨可靠的史料和诙谐亲和的文字,真实再现了活跃在康乾盛世这个历史大舞台上的十三位重臣猛将——鳌拜、明珠、索额图、吴三桂、施琅、李光地、张廷玉、刘统勋、傅恒、阿桂、纪昀、和珅、刘墉的人生轨迹、性格特点、历史功过。

内容推荐

《百家讲坛》“最另类名嘴”、最受欢迎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在《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以严谨可靠的史料和诙谐亲和的文字,真实再现了活跃在康乾盛世这个历史大舞台上的十三位重臣猛将——鳌拜、明珠、索额图、吴三桂、施琅、李光地、张廷玉、刘统勋、傅恒、阿桂、纪昀、和珅、刘墉的人生轨迹、性格特点、历史功过。

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奋斗者,意气风发、前程无量;他们是明末清初的崛起者,激流勇进、所向披靡;他们是顶戴花翎的掌权者,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他们是权力游戏的落败者,盛极而衰、身败名裂;他们是诗词曲赋的吟唱者,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他们是盛世繁华的清醒者,一身正气、清风独标……在《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作者通过品读这些跌宕起伏的壮阔人生,带领我们去感悟一个个杰出人物的人生悲欢和一段段历史风云的内幕真相。

目录

一 鳌拜

二 明珠

三 索额图

四 吴三桂

五 施琅

六 李光地

七 张廷玉

八 刘统勋 

九 傅恒

十 阿桂

十一 纪昀

十二 和坤

十三 刘墉

试读章节

三、一心事主——顺治帝在位时期的鳌拜

1.多尔衮摄政时期的鳌拜:倍受打击而忠心事主

但是,我们也知道,福临继位为皇帝、多尔衮为摄政王,并不能彻底消除八旗内部两黄旗和两自旗这两大对立势力的矛盾。对于他们而言,斗争才刚刚开始!而鳌拜作为拥立豪格为皇帝的坚决捍卫者,我们说,他一定会成为多尔衮全力打击的对象!由于皇太极死后争位的余波未息,豪格显然是多尔衮最需严加防范的政敌。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还在1644年4月,豪格就对何洛会、杨善、俄莫克图等人发泄过对多尔衮的不满。后来还屡次说多尔衮不是有福之人,没有几天的寿命。很快,多尔衮得到何洛会的密告,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让大家议定豪格的罪名,企图一举杀掉豪格!最后,还是由于顺治小皇帝的讲情,豪格才得以免死。此后,多尔衮派豪格攻打四川,尽管豪格在四川取得大捷,但并没有给予应得的奖赏。1648年,多尔衮借口豪格乱保非人,将其下狱,囚禁至死,并且把他的老婆纳入府中。据史料记载,豪格死得很惨,死前已经精神分裂。

原来支持豪格的人,这个时候纷纷背叛了豪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和冷僧机先后归顺了多尔衮!这样,当初立盟发誓的人中,只有索尼、鳌拜、图赖和图尔格这四人仍然拒绝归顺多尔衮!当然,他们也就逐渐成为多尔衮全力打击的对象!

入关前后的鳌拜,因为战功赫赫,所以升迁频频!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多尔衮暗算!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8年3月,多尔衮将鳌拜以同盟拥立豪格、为豪格鸣冤叫屈等罪名,将其免去一切官职,戴罪立功。同年4月,鳌拜又被告发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再次被革职为民。鳌拜虽然屡次以大功凯旋,却在短短数月间被论死两次,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1650年7月,多尔衮生病在家,他对前来探病的锡翰等人抱怨顺治帝不来看望他,又不准锡翰去奏报顺治帝。结果锡翰等还是请来了顺治帝,多尔衮十分生气,要杀锡翰,而鳌拜则因为“目睹锡翰等罪状,不即执鞫”,再度被降职处理!

鳌拜虽然屡次遭到打击,但鳌拜家族仍然拒绝向多尔衮屈服,多尔衮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将鳌拜从官场上驱逐!

这个时候的鳌拜,我们可以说,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新君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

2.多尔衮去世后的鳌拜:顺治皇帝最为赏识的四大臣之一

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亲政。曾遭到压制的两黄旗贵族及以济尔哈朗为代表的蓝旗势力又重掌要职。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已经将所有多尔衮的亲信或者处死、或者监禁、或者驱逐!因此,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手下,极为缺乏得力的大臣!也就是说,顺治皇帝急需搜罗一批忠于自己的得力干将!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他早就知道鳌拜、索尼等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直拒绝向多尔衮屈服,所以在他亲政以后不久就将鳌拜、索尼等人视为心腹重臣,他们的职位也是不断得到提升!

1651年正月,鳌拜成为议政大臣;闰二月,鳌拜又以军功升为一等侯;1652年二月,鳌拜再次升为二等公。

从此以后,鳌拜作为内大臣之一,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如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祭奠过世王公妃嫔、协助会审案狱,并倡议“大阅以讲武”,自教武进士骑射等等。应该说,鳌拜在这一段时间内表现得非常出色。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顺治对他也十分关心和信任。1656年,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临鳌拜府邸去看望慰问。1657年冬,孝庄皇太后病重,顺治皇帝朝夕伺候着,鳌拜本人也没闲着,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深获顺治皇帝的赞赏。孝庄皇太后病愈之后,顺治皇帝再度将鳌拜加“太傅兼太子太傅”衔。如果顺治活得更长一点的话,这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恐怕就能够进入历史,深入人心。可惜的是,就在鳌拜已经日益得到皇帝信任、地位不断上升之时,公元1661年2月5日夜,顺治皇帝病死于养心殿。临死之前的顺治皇帝为免再次出现亲王摄政危及幼君之祸,决定取消八旗王公议立新君、掌管军国要务的传统,委任经己擢用的心腹大臣为辅政大臣,他在遗诏中着重强调说:“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幼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成使闻之。”从此,无论是清皇朝,还是处于末世的中国封建社会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鳌拜个人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

P8-11

序言

商务国际约我给我的书《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写个序。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本人的“历史观”,或许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关于“历史”和“历史的”

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好像很容易回答似的。其实说起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一般来说,已经过去的、不可复原的才是历史。

话说到这里,就会有下面几个问题出现:

历史,既然是已经过去的、不可复原的东西,那么我们现在学到的被人们通常称为“历史”的东西,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到底是客观的呢?还是主观的呢?

其实,严格说起来,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是我们后人依据一定的材料(文字的、实物的、口碑的等等)对于上述内容的整理、归纳、判断、比较、分析和评价等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而应该是一个新的东西——“历史的”,是一所谓的“历史”!

因此,这些所谓的“历史”,就一定会有我们后人的主观性在里面,就一定会有我们所谓的历史研究者各自不同的思想渗透其间。

也就是说,没有研究者自己烙印的所谓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其实就是研究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自己的“历史的”!

我的书也不例外!

二、关于“历史”和“历史的眼光”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说了,那依据您的说法,你们的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价值么?有!有很大的价值!

因为,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用的是“历史的眼光”。

所谓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出来的成果,一定要遵循如下的一些原则:

(一)推断一定要合理

比如我们所说的吴三桂降清事件,这里,就有如下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如实分析:

第一、是否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

第二、如果的确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当时的吴三桂是怎么想的?

第三、如果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吴三桂为什么要降清?

这里,我提醒我的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不是要为吴三桂翻案!

再说一个关于洪承畴的话题。

2005年11月,福建省泉州市隆重召开纪念洪承畴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很多专家学者。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洪承畴“审时度势、安邦济民”这一主题,依据史实,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对洪承畴在清初的历史作用进行交流和探讨。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

洪承畴在以清代明的封建王朝更替中,在中华民族的统一,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减少战争损失,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曾做出巨大贡献,是一位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杰出历史人物,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专家们表示,应给洪承畴一个公正的评价!他们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前朝的臣民到后朝当官是很多的,但明朝的官员“降清”后被称为“贰臣”、被认定是“气节”问题,这是不公平的。这主要是一个民族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将满族当成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来看待。

他们认为,对洪承畴这样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站在一个王朝的立场上,而是要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平等对待明和清两个王朝;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平等地对待满族和汉族;既不能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也不能以纯道德的立场评价历史人物,而应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评判历史人物。

他们认为,要让史学界和普通民众对洪承畴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更深的了解,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术界要更进一步研究洪承畴的历史;二是要进一步宣传洪承畴的事迹。

专家学者还对进一步加强洪承畴的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如将洪承畴的事迹编入乡土教材,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成才之路”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等。

看了这篇报道,我真是无言以对!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当今中国的进步呢?还是当今中国的悲哀?

(二)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

比如我很尊重的前辈、某著名学者的一句话,就很有问题。他说,“纪晓岚是清朝的御用文人,他所编修的《四库全书》极大地破坏了文化”。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这个学者不是历史研究者,他是按照今天的逻辑来思考过去的问题。

当我看到他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着下面的问题,我十分愿意就下面的问题请教这个学者:

第一、文人在纪晓岚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何以为生的?

第二、哪朝哪代的文人不是“御用文人”?有的朋友会说,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御用文人”!问题在于,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国”,鲁迅先生是那个所谓的“民国”装点“民主”门面的产物。当时的政府杀掉他,是不是很容易——如果不是为了装点“民主”门面的话?

第三、哪朝哪代的政府官修的著作没有破坏“文化”?

第四、不是御用文人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出现?——乱世!

第五、不是御用文人的人怎么生活?流亡海外?

我上面的意思是说,说话要留有余地。对现实生活着的人如此,对于已经作古的人更加应该如此!

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宗!

(三)真实可信——电视剧与历史可能不一样

比如电视剧中的纪晓岚、刘墉就与历史上的纪晓岚、刘墉完全不同。

电视剧,可以依据历史素材进行创造;历史,只能依据历史素材进行解剖!

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关于“历史”和“历史教科书”

我1986年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这20多年的中学教师的生涯。在这20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师生涯中,我教得最多的课程当属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了。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学生非常喜欢历史;一方面,学生非常不喜欢历史课。

看我们现今的历史教科书,都是一个个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之类,让我们的学生去背诵。而具体到对某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面的。别人尚且不说,就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领袖的事迹,介绍的也是不够全面的,让我们的学生们闹不明白,更何况历史上已经作古几百几千年的人物了!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更加强化了我的上述想法。

所以,我要感谢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司马迁给我们留下来的史书的人物纪传体体例的热爱,是电视这个当代最红的大众媒体,是这个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繁荣的时代。

是为序。

纪连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连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39798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