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豹传说/沈石溪动物小说守望生命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

我是个动物学家,专门研究鸟类。我和藏族向导强巴在漾濞湖观察也妥啸天鹅群已经持续了七八个年头。漾濞湖是滇北高原梅里雪山脚下一座大型天然湖泊,被誉为滇北高原的一颗明珠,是大天鹅、啸天鹅和疣鼻天鹅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

啸天鹅又名小天鹅,羽色洁白,飞到天上像一朵朵白云,落到湖里像一片片白帆。啸天鹅无论长相还是生活习性都与大天鹅大同小异,也是白羽红喙黄掌,也是以家庭为核心群居生活,所不同的是,啸天鹅嘴壳较短,所以又叫短嘴天鹅。啸天鹅体态比大天鹅娇小,颈部靠近脑袋的部位羽色呈淡金色,更显得娇美华贵。别看啸天鹅体形不如大天鹅,可叫声却比大天鹅响亮得多。在所有种类的天鹅中,啸天鹅的叫声最有气势,啸天鹅,顾名思义,就是善于仰天啸叫。顺便说一句,橙色嘴壳基部有黑色瘤状突起的疣鼻天鹅,性格特别娴静,虽然也有发声器官,虽然也能吭吭鸣叫,但很少叫,别名是哑天鹅。

也妥是这群啸天鹅的首领,按照动物群落命名习惯,我以首领也妥的名字来命名这群啸天鹅。

啸天鹅属于群居性候鸟,秋天梅里雪山降落第一场雪之前,啸天鹅群就会飞往江南水乡越冬,春天桃红柳绿,啸天鹅群又会回到漾濞湖来。

人类社会有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不仅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包括两足行走的人类在内,许多猛禽猛兽都对天鹅肉垂涎三尺。啸天鹅生活在人迹杳然的江河湖泊,以四面环水的沙洲营巢,极少到远离水域的陆地去活动,尽管如此,仍免不了会遭到雕、鹰、狐、狼、獾等天敌的袭击。

由此,啸天鹅群发明了哨兵制度。

哨兵制度,是啸天鹅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赖以生存的一道安全保障。

所谓哨兵制度,就是由几只天鹅不分白昼黑夜专门负责警戒工作。白天,当其他天鹅忙着下湖捕捞鱼虾,哨兵天鹅就登临土丘或礁石,为群体站岗放哨,一旦天空出现金雕、苍鹰等食肉猛禽恐怖的影子,便及时发出报警的鸣叫。鸣叫是啸天鹅的强项,嘹亮激越的叫声可以让天鹅群迅速转移。夜晚,当天鹅们在湖心岛进入梦乡,哨兵天鹅会在岛的四周巡走警戒,一旦出现狐狸、水獭等食肉猛兽狡诈的身影,便及时呜叫报警,用长长的啸叫声将天鹅们从睡梦中唤醒,做好应战准备。

哨兵通常由二十岁龄左右的独居老雌鹅担当。天鹅算是鸟类中的长寿者,能活到二十岁至二十五岁。我不晓得为何要让风烛残年的老雌鹅来担当哨兵,野生动物许多行为对人类来说都是谜。也许面对凶险莫测的复杂环境,雌性比雄性更敏锐更细心更有耐心更有爱心更负责任更能吃苦耐劳,老雌鹅阅历丰富,具备丛林生活经验,是肩负哨兵重担的最佳人选。也许由老雌鹅担当哨兵的另一层理由是,老雌鹅失去了繁殖能力,已不能再生儿育女,它们到了这个年龄,丧偶独居后,也不可能再找到新的配偶,它们对群体唯一继续能做的贡献,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剩余的生命,为群体提供安全保障。

野生状态下的动物,没有安度晚年的说法。

也妥啸天鹅群是漾濞湖最大的天鹅群,有老老少少一百三十余只天鹅,属于天鹅社会的名门望族,像这种大型啸天鹅群,通常需要四只哨兵天鹅来负责警戒工作。我发现,哨兵天鹅更替很快,很少有哪只老雌鹅能在哨兵岗位上干满两年的。哨兵工作辛苦而繁重,它们年事已高,一旦成为哨兵天鹅,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就会被严酷的生活淘汰,它们最终的结局,无一例外都会以身殉职,死在哨兵岗位上。P9-11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醉心于大自然文学,已出版500多万字的作品。代表作品有《第七条猎狗》《红奶羊》《狼王梦》《混血豺王》《鸟奴》等。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溶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很好儿童文学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并多次被收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后记

互惠关系中的豺和狼

豺和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但在汉字里,却把豺和狼组合成一个词,豺狼豺狼,大家都这么说,好像豺和狼是一对专门合伙干坏事的臭味相投的朋友。这真是大错特错了。

动物行为学有一条定理:两个物种行为和习性越相近,关系就越紧张,争斗就越频繁。在野外,豺和狼由于体形大小比较接近,在大自然食物链中的排序比较接近,都是以群体围攻和长途奔袭作为主要狩猎手段,都是以中小型食草动物作为捕食目标,彼此的行为和习性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两种动物亘古以来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狼一旦发现豺的踪影,便会穷追猛撵,赶尽杀绝。有意思的是,狼找到了豺窝,倘若豺窝里只有幼豺在,狼会把幼豺咬死,但即使饥肠辘辘也不会吃掉幼豺,而是在被咬死的幼豺身上拉屎撒尿,故意留下浓烈的狼的气味。据说这样做更能对豺起到威慑、恐吓和驱逐的作用。而豺如果遇到狼窝,发现了没有成年狼陪伴的幼狼,也绝不会心慈手软。更有意思的是,豺对付幼狼的手段似乎更高明些,不仅不会吃掉幼狼.也不会咬死幼狼,而是咬断幼狼的膝盖,造就一只永远站立不起来的残疾狼。这样做的好处是,成年狼会对残疾幼狼弃之不舍,耗费心血抚养不可能自立的后代,白白错过新的繁殖机会,若干年后,残疾狼终于死了,成年狼便会怀着悲伤失落的心情远走他乡,这辈子再也不会回到这带给它惨痛记忆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狼与豺是一对天生的冤家,有狼无豺,有豺无狼,水火不能相容。

不难理解狼与豺之间的敌对情绪,这和同行相妒的道理有点儿相似——资源有限,生存不易,减少你一分存活机会,就等于增加我一分存活机会。

这就是豺和狼的关系,凶残狠毒得令人发指,奸诈狡猾得令人切齿。这大概就是豺狼之所以比其他食肉猛兽更让人憎恨、更让人厌恶的原因吧。

但有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对豺狼的看法。两年前我到坐落在滇北高原的香格里拉野生动物救护站去采风,看到一只母豺和一只母狼被圈在一个露天笼舍里。正值霜降时节。寒风瑟瑟,母豺和母狼蜷缩在背风的角落晒太阳,彼此相距不足一米,却像老朋友似的相安无事。我很惊讶,便打听事情的缘由。管理员告诉我,母狼两只前爪受过伤,指甲全部脱落了,在野外无法抓牢猎物,实在饿极了,便跑到寨子里来偷鸡吃,被村民捉住后送到救护站来的。母豺的嘴歪得很厉害,左侧的牙齿全裸露出来了,估计是在与狗熊争食时被熊掌掴歪的,严重影响噬咬能力,也找不到东西吃,半夜三更偷偷溜进救护站来偷狗食,等于自投罗网成了救护站的居民。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太多了,救护站“人”满为患,不可能给每一种动物都提供单独的居所,便合并同类型,把习性相近的数种动物圈养在同一空间。于是,母狼和母豺便走到一起来了。刚开始时,这两个家伙互相咆哮,狼眼和豺眼里射出仇恨的光,恨不得生吞了对方。但几天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按照规定,救护站定时给母狼和母豺投喂大块生牛排,母狼和母豺在进食时都遇到了问题。母狼前爪的指甲已经脱落,无法进行正常撕扯,很难将牛排分解开来;而母豺嘴歪得太厉害了,无法进行正常噬咬,很难将牛排上的肉啃下来。管理员也没发现究竟是母狼还是母豺想出了互相协作撕吃牛排的办法,反正几天以后,母狼和母豺就合作进食了。当管理员将大块牛排扔进栅栏,母豺便用锐利的爪子紧紧攫抓住牛排,母狼便用犀利的狼牙噬咬牛排,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很快牛排上的肉便成了它们果腹的美食。管理员介绍说,合作确实大有成效。在没有合作前,无论是母狼还是母豺,吃一块牛排都要折腾一个多小时,弄得筋疲力尽不说,还无法把牛排上的肉啃干净。自打进行了合作.一块牛排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而且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都不浪费。更让管理员们感到欣慰的是,合作进食不仅解决了吃牛排的难题,母狼和母豺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它们不再用冷冰冰的暗藏杀机的目光敌视对方,也不再互相咆哮威胁。过了一段时间,它们竟然并排躺在一起晒太阳。有一次母狼不小心被栅栏上的铁丝网划破脊背,母豺还用舌头替母狼舔疗伤口呢。

望着躺在一起晒太阳的瘸子母狼和歪嘴母豺,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豺与狼绝非是我们想象中的不可调和的世仇宿敌,是的,它们互相敌视并进行着穷凶极恶的争斗,但说到底,是环境迫使它们这么做的。生存空间有限,生存资源有限,唯有杀戮才能获取生存利益,它们当然选择杀戮。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在一个必须依靠杀戮才能存活的大环境下,越是脾气暴戾者越是心肠歹毒者越能活得潇洒,越是脾气平和者越是心地善良者越活得艰辛,久而久之,脾气平和心地善良者便被淘汰出局,脾气暴戾心肠歹毒者便会在族群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假如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并蔓延,世界就会刀光剑影永无宁日。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首要条件就是改善生存环境,修正自然选择机制。假如出现这样的生存环境:越是脾气平和者越是心地善良者越能活得潇洒,越是脾气暴戾者越是心肠歹毒者越活得艰辛,久而久之,脾气暴戾心肠歹毒者便被淘汰出局,脾气平和心地善良者便会在族群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也就日趋和平安宁。

要想做到这一点,互惠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何谓互惠?就是在给予你好处的同时,我也从你身上得到了实惠。也可以这么解释,利他和利己包容在同一个行为中。就像香格里拉野生动物救护站里的那只母狼和那只母豺,通过合作能给自己带来生存利益,它们就会抛弃前嫌选择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仇恨慢慢消融,友谊慢慢滋生。互惠性质的合作越多,友谊也就越浓;互惠性质的合作越深,友谊也就越重。合作到了互相依赖的程度,想要拆散它们恐怕也不容易了。

目录

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

象王泪

情豹传说

和平豹

双角犀鸟

后记:互惠关系中的豺和狼

附录一:神奇的食物链

附录二:人与自然

沈石溪作品出版大事记

序言

漫议动物小说

全世界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喜欢动物,都对动物感兴趣。孩子通过和猫、狗、鸡、鸟、金鱼、蟋蟀等走兽飞禽昆虫打交道,才从感性上逐步认清人类的价值和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由于少年儿童和动物这种天然的友谊,描写动物的作品才经久不衰,备受青睐。

可以说,动物小说是读者面最宽泛的儿童文学品种之一。但并非所有以动物为主人翁的文学作品都是动物小说,需要进行两种区别。第一,那些把不同种类的动物当作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形象符号,或当作不同类型人物的化身,让动物进入人类的生活形态,让动物开口说话,仅仅把动物自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动作当作点缀或趣味,这一类作品或可称为寓言或可称为童话。这类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当然有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但就体裁而言,似应从动物小说这个范畴中区划开来。第二,出于对生态平衡问题的关注,二十世纪以来国外曾出现了一批风靡一时的动物文学。例如以民间传说作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的、被誉为法国动物史诗的《列那狐》,奥地利作家亚当森写的《野生的爱尔莎》,加拿大作家乔治·斯汤弗尔德·别兰尼写的《消逝的游猎部落》,捷克作家黎达·迪尔迪科娃写的《跳树能手》,美国作家理查德·阿特沃特夫妇写的《波普先生的企鹅》,等等。这些作家长年累月在野外考察,获取了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的第一手资料,作品别开生面,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辉。但就分类而言,可以划入动物故事或动物传记文学。这类实录性作品虽然是以动物为主人翁,着力描绘动物的生活形态和行为动作,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心理描写,但总体上说,是以知识性和趣味性见长,基本上都是站在人类的叙述角度对动物进行外部观察和命运追溯,虽然在客观描述动物世界时能给人类社会以有趣有益的联想,但这种联想总的说来松散而广义,缺少冲击力。

我自己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动物小说似应具备如下要素:一是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二是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三是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的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四是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

人们写东西一般都是从人的角度去看人,即使一些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也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动物。这当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写法。但反过来从动物这个特殊的角度去观察体验人类社会,或许会获得一些新鲜感觉。现代动物小说很讲究这种新视角,即用动物的眼睛去思考去感受去叙述故事去演绎情节。人看人是一个样,动物看人又是一个样;人讲故事是一个样,动物讲故事又是一个样。诚然,作家是人而非动物,写小说使用的也是人类的语言符号和思维习惯,很难摆脱人类社会既成的道德规范和是非标准,似乎永远也突破不了人在审视动物、人在描写动物这样一个既定格局。但是,众多的科学家在荒山雪域丛林地带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考察,积聚了大量珍贵的研究资料,随着生物学家在实验室对动物标本进行越来越精细的解剖分析,人类对动物的认识愈加深化,使得作家在创作中能依据科学发现,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进行叙述。在动物小说中动物的思维感觉把握得越准确,真实感就越强烈。

就题材而言,动物小说大致可归纳为两大门类:第一类是专写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作品。或写动物对主人的忠贞,或写主人对所豢养的动物的误解与委屈,或写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或写人性战胜兽性,或写兽性泯灭人性。这类题材的长处是作品中往往浸透了悲剧气氛,弥漫着爱与恨的强烈情绪,容易打动人心,读者还能凭借自己与动物交往的经验参与创作。弱点是,国内外描写入和动物关系的作品数量众多,很难跳出动物知遇报恩、人性和爱感化.了野性等几种窠臼,尽管可以在写作手法上花样翻新,但总给人一种炒冷饭的感觉。第二类是以动物为本体进行创作,不牵涉到人类或仅把人类当作陪衬与点缀的作品。动物世界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特别是那些具有群体意识的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爱和恨,也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丛林背景下,也活得相当累。这些动物和它们的生活完全有资格进入小说家的创作视野,构成有独特韵味的作品。这类描写纯动物的小说目前还比较少见,是一块可供作家随意开垦的处女地。

动物小说先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传奇性的优势,十分适合求知欲旺盛的少年读者的阅读胃口。因为描写的对象是动物,禁忌就要少些,人类社会某些不能披露也不忍卒睹的东西在动物身上就能理直气壮地反映出来,即使写歪了动物也不会来抗议纠缠。这比写人要方便多了。作家从动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在动物王国中寻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落的优势,或指出人类在未来征途上理应抛弃的恶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小说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学,可以起到使少年儿童在对比中懂得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动物小说由于经常接触到生与死这个主题,与生命哲学有一种内在关联,也会被成年读者所接受。特别是那些以动物为视角所写的作品,开掘出一个新的审美层次,也会引起成年人的阅读快感。老少成宜,童叟无欺,是一种“两栖类”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一种有超越价值的儿童文学。

但愿动物小说这朵奇葩在文学百花园中能昂首怒放。

内容推荐

沈石溪著的《情豹传说》包括《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象王泪》《情豹传说》《和平豹》《双角犀鸟》五个故事。

《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以档案的形式,满怀感情地讲述了老雌鹅白肚兜、半点红、歪歪脖、蓝翅儿担任哨兵天鹅的艰辛历程。它们身份地位不同,鹅生境遇不同,但后都为了天鹅群点燃自己残剩的生命之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白肚兜扑向猎人的枪口,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与它不共戴天的仇敌的生命。半点红身为天鹅群首领的母亲,位高权重,却毅然去做哨兵天鹅,后与雀鹰夫妇搏斗,牺牲了自己。由于老狐狸狡诈的离间计,无辜的蓝翅儿被逐出天鹅群,但它仍暗中放哨,终为阻止狐狸入侵丢了卿家性命。歪歪脖天生残疾,从小饱受凌辱,长大后惨遭背叛,鹅性扭曲,但身上不乏闪光之处,后为保护首领牺牲。

《象王泪》:说起大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庞大、威武等字眼,象王作为象群中有威望的象,叱咤风云,呼风唤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雄象有泪也不轻弹,可在生命的后一刻,象王火扎却流下了眼泪……

《情豹传说》:同人类社会一样,动物世界里也有生活的艰辛与拼搏,也有爱情的欢愉和幸福,还有对儿女的深沉父爱。豹子布哈依为救妻子于危险中,和象群单打独斗,身负重伤;为了妻儿的生存,它不惜放下雄性的尊严,招赘另一只公豹入洞;为了妻儿的温暖,它拖着残废之躯,与野猪同归于尽……这是一首美丽动人的爱情之歌,更是一首震撼心灵的亲情之歌。

《和平豹》:以人称“我”的口吻娓娓道来这个传奇的故事。有一次,“我”去鬼河挖恐龙蛋化石,碰巧撞见了一场罕见的泥石流,便逃到双驼峰上躲避,因此目睹了一只成年金钱豹和一只小山羊,在另外一个驼峰上和平共处的感人场面。红日高照下,小山羊蜷在金钱豹的怀里,头枕在豹子的臂弯里,睡得安祥恬静;金钱豹不时伸出舌头,温柔地舔舔小山羊的额头。可惜,当泥石流退去、危险消失的时候,金钱豹血口大张,一下子就把小山羊的脑袋拧了下来。和平豹怎么突然间就不和平了呢?唉,和平的脆弱;唉,脆弱的和平。

《双角犀鸟》: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有一座葫芦岛,岛上生活着一对名贵的鸟儿——双角犀鸟。它们恩恩爱爱,在一棵古老的菩提树上孕育了五个可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长,一条大蟒蛇趁雄鸟外出觅食的机会,吃掉了雌鸟和小鸟。面对妻儿皆失的现实,雄鸟一度想到自杀,但在坠落的刹那间,它改变了主意。它要复仇!复仇之路的艰辛,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它历尽艰辛,终于杀死仇敌时,向莽莽森林飞去,召唤那些逃散流浪的鸟儿,回葫芦岛来重建安宁幸福的乐园。

编辑推荐

“沈石溪动物小说·守望生命书系”包含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情豹传说》《罪马英雄》《金蟒蛇的抉择》《不被驯服的雌象》,分别围绕“弱肉强食”“牺牲与救赎”“适者生存”“自由与尊严”的主题展开故事。惊心动魄的情节、传神入微的细节、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命运巧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令人在感受野生动物世界的残酷的同时,更对动物间的正义和温情深深敬服。沈石溪著的《情豹传说》是其中一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豹传说/沈石溪动物小说守望生命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石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447234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2
CIP核字 2017009155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23.8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