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论镖行重翻古老梦
进城市初到贵人家
“保镖”一事,已随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革新,武器之改良,与夫各地警察组织之进步,而成为过去的名词了。无论相距多么远,可以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将它缩短,用不着什么“起早”、“打尖”、“投店”;无论多少款项,一纸汇票或是拍一个电报,便可以转移过去,用不着成鞘的银、整块的金往返搬运;无论有多么好的身手,或是手使什么“龙泉”、“太阿”削铜剁铁的宝剑,绝对斗不过洋枪,再说现在到处都有警察,所谓“江湖好汉”、“绿林英雄”,那是一万个也行不开的。所以,保镖的这项买卖已经没人提了,它被时代淘汰了。现在虽还存在着一两位当年的镖头,但也都须发如银,回忆起以往,真是一场“古老的梦”。
然而今日之“古老的梦”,在五十年前便是事实。民国九年十年之间,我还在北平煤市街,看见一家大买卖,粉墙上用黑墨写着是:“某某镖局”。我的先辈人也都能讲述当年那保镖的种种侠义慷慨的事,尤其是铁臂刘得飞与大刀王五,他们是后世镖行,也可以说是“保镖史末叶”的两位最出色的人物。我少时听来的故事化成的印象,至今偶一思起,他们仿佛在我的面前仍然栩栩如生;实在说,他们若是在今日还活着,也必等于一个废物,但,似那等的血性男儿,激昂壮士,在现代还真是少有。
我现在就要说说铁臂刘得飞。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年,他就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胳臂据说有人用一辆满载着大石头的牛车的轮子去轧,也损伤不了一点,我没看见,也不大相信,但他确实有真功夫;直到七八十岁时,双手要举沉重的石锁和“仙人担”,还是一点也不吃力。这只是说他的浑厚的力气,和健强的身体,尚武的精神,至于他一生的侠义行为,悲壮事迹,更是令人可泣可歌。
刘得飞生在“京西”的门头沟,那地方是一片煤田。在清末时,就早已有人用旧式的方法开采,卖给城里;那运输的器具,就是骆驼。
骆驼是一种庞然大物,然而它的头不大,尾巴尤小,四条细腿支着一个巨船似的身子,按说应当不大稳吧?但它的蹄子,即脚却是很大,走起路来慢条斯理的,不慌不忙的,好像是个老于世故的、艰苦而负重的人。它的身子又真富于曲线美,在背上是两个高高的“驼峰”,是天然的一副鞍鞘,像生下就为人骑或是放东西用的。
这家伙大概生在寒带,所以不怕冷而怕热。它的胃部构造很是特别,一次喝足了水,就可以存蓄起来,三天五天也不会渴。它最能显露本领的地方是蒙古一带的沙漠,所谓“沙漠中的旱船”就是它,它的巨大的蹄子踏着万里的荒沙,据说真比马还快;它能够水草一点也不进,安然地渡过了旱海,走到甘泉,所以蒙古人跟它是好朋友。北平因为地理上的关系,距离蒙古很近,所以就把它请了来,豢养着它;不叫它做别的,只叫它驮煤。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