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路人甲或小说家(精)
内容
作者简介
鲁敏,七十年代生于江苏。
十八岁开始工作,历经营业员、企宣、记者、秘书、公务员等职,二十五岁决意写作,欲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
已出版《六人晚餐》《取景器》《惹尘埃》《九种忧伤》《此情无法投递》《荷尔蒙夜谈》等作品十八部。
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等。并有作品译为英、德、法、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
现居南京。
书评(媒体评论)
鲁敏或许是近年来对小说艺术的可能性最具探索
志向的小说家。她相信人有能力在各种复杂境遇中以
各种意料不及的途径探求和确证自身。由此,她为自
己的写作确立了复杂艰巨、令人满怀期待的难度指标

——“庄重文文学奖”授奖辞
目录
辑一 我以虚妄为业
为了靠近 必须远离
小说的腔调
背叛与冒犯
茫茫黑夜漫游
我以虚妄为业
无辜的种马
来者何人?
腼腆的黄昏
后窗的写作
钉子与包袱
十二年的目光
胡迁之死
辑二 萎泥与飘逸
我曾无意中丢下一粒种子
与小说跳一场危险的舞
写作把我从虚妄的生活里解脱出来
不能承受之真:小说与虚构
小动作的人性
我只负责把暗疾撕开
我所倾心的不是坠落,是摆成飞翔姿势的坠落
人到中年才认识到肉身的沉重与深刻
在别处:人性中萎泥与飘逸的永恒矛盾
在六朝烟水里野蛮生长
我想表达无可慰藉的人生迷境
辑三 取景器
取景器
当下中国写作中的流行与反流行
从俄罗斯母亲到俄罗斯兄弟
虚构花朵 人间颜色
我们这二十年
精彩页
为了靠近 必须远离
对于写作对象,我的爱有时热切得像火山,恨不能紧紧搂在怀里,但不能!这样的热情让我产生了胆怯与警惕:一个激情的、顺溜的故事可能好看,但不是我所要的。我忍住情绪,小心翼翼地后退,再后退,直到我发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在我与对象以及事件之间,有一个“隔”。这个“隔”,可能就是叙述的基调。
比如时间的“隔”,偏偏不取当下现场,而走回顾与记忆。或是空间与经验的“隔”,身在利欲城市,而送目纯粹乡土。更多的,是视角与切人点的“隔”:一面镜子、摄影师的取景器、主人公的笔记本、信件与录音带。
我随即发现,某些情况下,“隔”可能还算个不赖的主意。它提供了一个稳妥的基石,一个从容的相对恒定的气氛。这一“隔”,有狡猾的技术性成分,也有笨拙的先天性元素,更辐射出时间的变形、拓展与影响力,小说会因此获得神秘独特的气氛,而那,可能恰好是我想在故事之外溢出的审美趣味。
还有另一种文本进程中的“隔”,同时也可以视作为对叙述的丰富与补充——我时常饶有兴味地做各种款式文体的套嵌,从早先《白围脖》里的“日记”,到《白衣》里的“民间偏方”,到《博情书》里的“私人博客”,到《取景器》里的“毛主席语录”,以及我最近几篇小说中出现的“电影录音剪辑”、流行歌曲歌词、古典诗歌……这当然并非故意为之,只是在行文中因需而生、自然而然进人了文本,是服务于人物个性与故事气氛的:主人公为何要背诵毛主席语录?为何要聆听过时的外国影片录音?民间偏方的奇妙构成与反讽意味,等等,效果不仅仅于此,它同时也对整个小说的调性有帮助,如同在大片大片的编织中杂人一些质地不同的金银线、铜线乃至草绳!叙事随之即获得了一种间离而又对照的衬托效果。
东坝是否是我的“邮票”?不是,最起码在初衷上,我反对这样预谋、带有姿态性的设置,自己给划定一块“邮票”。“东坝”只是一个地名,但它又不仅仅是个地名,它是叙述的背景与氛围,是情感的起因与终了,是一块文学性而非现实性的土壤,但这土壤是天然的,我写或者不写,它都在那里,在我们乡土审美的地域上,在敦厚人心的心尖上。
一个作家的文学版图跟其生活空间、少年记忆等有关,可能每个作家都有他的版图,但我并不认为,拥有一个固定的标签式的版图或体系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正在试图挣脱这个伟大高尚的传统。我喜欢纷呈的、不可捉摸的、接踵而至的各种意象。东坝是我的,但我绝不仅仅有东坝。
经常会有读者留意到我对某些领域的描写,如剪纸技巧、摄影技术、裁缝手艺、农作物的种植乃至乡野的殡葬风俗等,常以为有趣、像、有意思……其实,小说写故事、写人物,无论怎么样,总要“及物”,需要有结结实实的现实作为底子与支撑,更何况,人物所生存的环境、他所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决定其气质、命运的关键因素:庄稼收获让人心绪迟缓,剪纸使人获得静气,摄影常致多情易感,裁缝则不免会与风月相涉……这样一来,所谓的专业领域其实就是故事与人物的本身,它已不动声色地深融于小说之中,成为决定性与推进性的另一个主人公。
P3-5
导语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20年写作生涯回顾剖白,近30篇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的首次精选集结,还原小说人物本来面目,照见“路人甲”身上的斑驳。
本书共收录随笔12篇,访谈11篇,演讲5篇,以时间为经纬编排,展示作者亦是路人甲亦是小说家的成长与流转。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鲁敏的一部关于创作的随笔集,包括“我以虚妄为业”“萎泥与飘逸”“我们的取景器”三部分。“我以虚妄为业”是作者汇集多年来对“虚构”“写作”的思考,体现了其个人化的创作观;第二部分是作者近些年来的访谈或对话集,一般都是围绕其创作经历和作品展开,故亦算其创作观的体现;第三部分是作者近几年的演讲合集,基本以文学为演讲主题,彰显其文学观念和对文学界的看法。因此,本书可看作是作者多年来文学理念和创作经验的集中展示和集体亮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路人甲或小说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78152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0
CIP核字 201910944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1
135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