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客观地描述了湖北省水旱灾害历史和发展趋势,辩证地分析了水旱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统计资料系统研究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中运用C—D生产函数重点分析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测评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原则和战略措施,提出了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 图书 | 水旱灾害与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客观地描述了湖北省水旱灾害历史和发展趋势,辩证地分析了水旱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统计资料系统研究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中运用C—D生产函数重点分析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测评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原则和战略措施,提出了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内容推荐 人类在思考如何实施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将造成农业灾害。农业灾害会导致农业不可持续发展或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防灾减灾,成为农业发展不可绕开的难题。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带,位于洞庭湖之北,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生态和人口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是我国自然灾害特别严重的少数几个省区之一,尤以水旱灾害威胁最大,发生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广。因此,湖北省能否有效地实现水旱灾害防灾减灾,是关系到整个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这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本书包括导言在内共八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明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第二章是对湖北省水旱灾害历史的描述及评价,并着力分析了湖北省水旱灾害发展趋势。第三章是水旱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辨。本章以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历程为起点,研究了水旱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落脚于“减灾就是发展”的辩证观点。第四章是系统研究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中运用C—D生产函数重点分析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第五章是运用数理经济方法测评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章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相关分析,直观地反映了水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第六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户的防灾减灾行为,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政府应该如何调控农户的防灾减灾行为。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第七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剖析了现阶段我国自然灾害管理模式及其弊端,结合世界各国灾害管理发展趋势,探讨了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原则和战略措施。第八章从技术创新理论人手,系统阐述了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内涵、特点及作用,运用公共物品理论探讨了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模式,并在详细分析农业减灾技术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关于水旱灾害研究的文献很多,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文献更是浩如烟海,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并不多见。研究选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拓与创新。除此之外,本论文在内容体系及方法论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阐释了自然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水旱灾害几乎成为湖北地区实现腾飞的瓶颈。人类只是认识到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自然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二,系统地构建了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和湖北农业防灾减灾的技术创新模式。当前,湖北省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论文结合世界各国灾害管理发展趋势,依据政府为主原则、多元主体原则、可持续原则、效益原则和预防为主原则,系统地构建了包括灾害法律体系、灾害教育体系、灾害管理体系、灾后保障体系等在内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论文以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我国还处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现实,提出建立政府供给主导型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模式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农业减灾技术创新面临的若干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相应政策。 第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旱灾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运用于水旱灾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影响的分析,以准确描述水旱灾害对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影响以及影响结果的排序,从而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为防灾减灾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第四,对农户的防灾减灾行为进行经济学透视。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深人分析了农户的防灾减灾行为,为政府调控农业防灾减灾行为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目录 序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湖北水旱灾害及其趋势分析 一、水旱灾害是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 二、湖北水旱灾害的基本特征 三、湖北水旱灾害的成因分析 四、湖北水旱灾害趋势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辨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 三、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减灾就是发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防灾减灾: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水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水旱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水旱灾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水旱灾害对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测评 一、指标体系及测评模型的设定 二、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测评 三、水旱灾害对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防灾减灾的农户与政府行为分析 一、农户减灾行为概念 二、分析的前提条件 三、农户减灾行为分析 四、农户非典型性减灾中政府行为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政府作用,促进农户非典型性减灾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制度创新: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一、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二、制度创新是灾害管理发展的必然 三、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原则 四、重构与完善湖北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战略措施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技术创新:湖北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 一、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二、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三、技术创新是湖北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模式 五、农业减灾技术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 六、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水旱灾害与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小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11369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0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8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P426.61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4 |
| 宽 | 14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