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田野灵光(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历时性考察与理论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田野灵光(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历时性考察与理论研究)》由朱靖江著,全书梳理了国内外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与影像技术结合的过程及案例,对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定义、特征、理论框架、文本类型、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归纳和总结。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着眼于全球视野与历史语境中的影视(视觉)人类学理论和影像民族志方法,论述这一人类学的视觉研究方法如何从简单、稚拙到复杂、精妙的嬗变历程。第二部分则落脚于中国的影像民族志创作实践,通过对1950~1970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1980~1990年代的“新纪录运动”以及1990年代至今的中国学院派影像民族志和2000年以来的“社区影像民族志”的研究,呈现中国人类学影像民族志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与建构之道。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从边缘到热点:国际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研究评述

 第一章 边缘时代: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附庸的影像民族志

第一节 机械影像与走向田野的人类学

一、电影作为机械影像的特征

二、人类学与影像方法的理论联姻

第二节 具象与抽象:影像叙事与人类学理论的二律背反

一、影像在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短板与技术障碍

二、影像技术与视听语言:影像民族志的书写之道

第三节 影像民族志的初啼:罗伯特·弗拉哈迪与民族志电影

第四节 巴厘岛影像——玛格丽特·米德与贝特森的影像民族志实验

一、米德与贝特森的影像记录法与民族志创作

二、鼓吹与实践:米德对影视人类学的学科贡献

第五节 《猎人》与《死鸟》:影像民族志的战后复兴

一、《猎人》:战后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破冰之作

二、《死鸟》:仪式性战争的民族志影像记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真实之镜:纪录电影新方法与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第一节 他者之声:从“直接电影”到“观察电影”

一、“直接电影”方法与影像民族志的转型

二、“直接电影”影响下的人类学“观察式电影”

三、《斧之战》与人类学“学理式”影像民族志实践

第二节 分享与互惠:“真实电影”的影像民族志新思维

一、《疯狂的灵媒》与“他者”化的欧洲文化

二、《我,一个黑人》与“民族志虚构电影”

三、影像民族志与“分享人类学”

四、“真实电影”与影像民族志的跨文化对话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阐释之道:影像民族志与人类学新理论的共鸣

第一节 表述危机与“深描式”影像民族志

一、影像“深描”与“语境强化”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二、人类学理论变迁与影像民族志的先锋性实践

第二节 “自我反射”与亚诺玛莫人影像民族志

一、赫库拉:影像民族志的多声部表述

二、《一个名叫“蜂”的男人》与“互为主体性”的影像民族志

第三节 “社区决定法”与阿拉斯加本土遗产电影计划

一、“社区决定法”的基本准则

二、合作式拍摄与影像权力的让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住民影像”与后殖民时代的影像民族志

第一节 自传式纪录片与“纳瓦霍人电影计划”

第二节 加拿大“挑战促变革”计划与“参与式影像”的兴起

一、福古岛流程(FogoProcess)

二、“印第安电影摄制组”与加拿大的原住民影像

第三节 表达与赋权:“原住民影像民族志”的双重使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极之旅:影像民族志的当代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回归“故乡”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第二节 “模仿认知”:影像民族志的新理论探索

第三节 电影蒙太奇与影像民族志的意义呈现

第四节 反实证主义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第五节 实验性的“民族志虚构电影”

第六节 数字与网络时代的“超媒体民族志”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从创举到突围:中国影像民族志的建构之道

 第六章 壮举与困境: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基本形态

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简介

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理论依据与叙事模式

三、“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方法与学术定位

第二节 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当代反思·

一、“文化救险”使命与“复原重建”方法

二、“复原重建”式影像民族志的方法论困境

三、“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与《北方的纳努克》之文本比较

四、反思与致敬:1990年代以来的“回访重拍”民族志电影计划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真实与独立:“新纪录运动”与中国影像民族志的方法重建

第一节 “直接电影”对“新纪录运动”的方法启迪

第二节 “山神”与“神鹿”:从传统体制中突围

一、《最后的山神》与《鄂伦春族》的方法差异

二、《神鹿呀!我们的神鹿》与影像民族志的方法建构

第三节 《八廓南街16号》——“观察式”影像民族志的中国标本

第四节 其他独立纪录片作者对影像民族志的实践与探索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理论与流派:中国“学院派”影像民族志的发展脉络与创作策略

第一节 1980年代的学院派民族志电影实践与理论探索I

第二节 《山洞里的村庄》与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学术自觉

第三节 “学院派”影像民族志的创作类型及其学术价值

一、“学理式”影像民族志

二、“描述式”影像民族志

三、“表现式”影像民族志

四、“应用式”影像民族志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分享与赋权:数字影像时代的“社区影像民族志”

第一节 “分享”理论与数字影像变革

第二节 中国“社区影像民族志”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社区影像民族志”的应用领域与人类学价值

一、“村民影像计划”:我拍我的村子

二、“乡村之眼”影像计划:记录自然与文化变迁

三、“乡村影像计划”与跨文化对话

四、社区影像与灾后重建

五、女性权利与影像表达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由技入道: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理论纲领

一、影像民族志的定义及特征

二、影像民族志的理论框架

三、影像民族志的文本类型

四、影像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影像民族志大事记

参考文献

一、图书

二、文章

三、影像民族志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田野灵光(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历时性考察与理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靖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44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4065356
中图分类号 C912.4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