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进军等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聚焦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从科学角度和国际视点解读雾霾现象,分析其危害,解释其成因,提出对策。书中指出,雾霾这样的环境危机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此外书中还解读了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中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分解各地区节能减排指标,并提出完成指标的政策建议和落实措施。
| 图书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版)/低碳经济蓝皮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薛进军等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聚焦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从科学角度和国际视点解读雾霾现象,分析其危害,解释其成因,提出对策。书中指出,雾霾这样的环境危机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此外书中还解读了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中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分解各地区节能减排指标,并提出完成指标的政策建议和落实措施。 内容推荐 薛进军等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的第三份报告。 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以来,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内部政治社会危机等不利因素干扰,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新的国际减排机制尚未达成。但是,中国作为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 在中国国内,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2013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城市出现的持续性雾霾天气更凸显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中国承担国际环境公共产品责任的需要,更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需要。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也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走低碳绿色发展的道路。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在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为低碳绿色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 《报告》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以PM 2.5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阶段,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的复杂成因和现阶段中国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环境治理的路径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PM 2.5的控制目标、治理路线图及综合措施。 中国的PM 2.5污染呈现污染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空间分布不均匀和污染成分复杂等特点。中国政府已经制订并公布了全国PM 2.5监测时间表,出台了PM2.5标准值,开始实施最严厉的大气污染物限排政策。但是PM2.5形成机理复杂,各地情况各异,亟待加大研究投入,明确空气污染机理,对症下药。污染与发展的关系须彻底理顺,空气污染监测和环境执法体制亟待改进。《报告》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物排放来源进行了分析,为我国PM 2.5治理提供了案例。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历史上均出现严重的PM 2.5污染问题,他们制定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标准和采取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值得中国借鉴。 《报告》建议:政府转变发展与环境的认识,制定长期空气污染治理战略规划,制定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时间表和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起草中国的“清洁空气法”,制定综合控制规划和应急计划,采取区域联防联控和精细化管理方式,运用经济手段等政策措施,加快城市低碳发展。 尽管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依然稳步推进。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如何分解减排目标,制定和落实减排政策,成为低碳发展的核心。《报告》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依据各地区节能责任、潜力、能力和难度因素,建立全面反映不同地区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在既定全国节能目标的前提下,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类,确保相似地区承担相近节能目标,不同类型地区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各级政府完成节能目标的政策建议。 利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是未来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报告分析了国际和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碳交易市场需要注意的四点问题:一是开展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的评估研究;二是建立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证体系;三是初始配额分配问题极大影响碳市场发展和减排效果;四是碳价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011年中国政府已经批准广东、湖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两省五市作为碳交易试点,2013年开始交易。 国际合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路径,也符合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中国和欧盟分属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国与欧洲的低碳经济合作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中欧在减排技术、示范项目和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对促进中国减排技术发展和减排机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因素成为限制中欧低碳合作的现实和潜在问题。 国际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发展趋势与经验研究以日本为案例。日本能源政策受到2011年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影响,国内开始了对其传统能源政策的大辩论。新的政策在不放弃核能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的依赖。能源政策的变化使日本气候变化政策发生变化,尽管日本没有改变其原有的近期减排25%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具体实现这一目标的明确措施,也没有提出中远期目标。气候变化政策在日本能源政策中的地位下降。 虽然日本国家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政策倾向于保守,日本地方城市的低碳发展经验仍值得借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版)》以日本丰田市的智能城市建设为案例,分析了日本地方城市低碳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Ⅰ 总 报 告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Ⅱ 专 题 篇 2 中国城市PM2.5的污染与治理 3 PM2.5污染的治理路径与绿色低碳发展 4 北京及周边区域颗粒物和细粒子排放源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5 日本治理环境的经验及其对中国治理PM 2.5问题的启示 Ⅲ 对 策 篇 6 “十二五”时期节能目标的地区分解 7 湖北省碳交易试点 8 中国区域碳排放分异特征与低碳发展对策 9 中国与欧盟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 Ⅳ 国 际 篇 10 日本的能源政策调整 11 日本的能源政策与气候变化对策 12 丰田市的智能城市建设 Ⅴ 附 录 13 附录1 中国碳排放统计 14 附录2 世界碳排放统计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版)/低碳经济蓝皮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薛进军//赵忠秀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54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1 |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5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