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请给我效果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不为自己找“借口”

1.摆脱“我不想做”

“我不想做”如同一句咒语,出现于一些员工的工作中。当这个声音不断出现在他们心底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停顿下来,他们的行动就会迟缓下来,他们的态度就会懒散起来。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安逸与享受是最舒服的,可是一旦这种潜意识占据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就会变得贪图安逸、害怕困难。懒散懈怠是心灵的毒药,也是失败的罪魁祸首。带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必然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在企业里,只有那些主动、积极的员工,才离成功更近。

 有许多员工都只是把工作视为取得基本生存保障无可奈何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没有把工作当成一次锻炼能力的机会,一个训练、建造品格的大学校。

他们不懂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的品格,让他们在奋斗中发挥他们所有的才能,去克服一切成功的障碍;他们不懂得毅力、坚韧及其他种种优质品格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一个人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他绝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因此,不管你现在的工作如何,你都要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去对待。

实战案例

同学聚会上,周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李老师。李老师是周虎特别尊敬的老师,求学时期,李老师曾对周虎寄予厚望,认为他聪明,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因此总是对他格外照顾。

见到李老师之后,周虎很高兴地上前向老师问好。可是,当李老师问到他的工作时,他却显得闷闷不乐;当同学们都在谈论各自的工作时,他更是落落寡欢。他想到自己毕业5年了,却一直没有任何成就,感到很没有面子。李老师看出周虎肯定在工作上有些不顺利,于是上前找他谈话。李老师问他:“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工作如何?”这一问,引发了他一肚子的委屈。

周虎说:“我没有想到我的人生竟然如此糟糕,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完全就是在浪费生命,而且老板也不重用我,根本就不给我机会。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我真是愧对老师的一场栽培啊!”

李老师吃惊地问:“你真的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吗?是不是在工作中总是提不起精神?”

周虎回答:“是啊,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能这样先干着再说了。”

李老师听后,很严肃地说道:“其实并不是你的工作真的很糟糕,而是现在你被自己的思想限制住了。你总是认为工作状况不好,这种想法在你的脑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如此一来,你的心里就会充满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现状。这样的话,你还能有什么突破呢?”

李老师的一席话,让周虎长久以来的心结打开了,他突然发现都是自己的抱怨束缚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接着李老师又说道:“没有职业是完美的,人在职场上打拼,难免会碰到烦恼。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公司制度不合理、老板太苛刻、职业没前途,只能让你丧失更多成功的机会。因为抱怨会削减你的工作热情,让你看不到工作的意义,使你陷入困境之中。”

周虎听了李老师的话,顿觉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长期以来事业无法获得突破的瓶颈所在。他终于明白抱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是阻挠事业前进的最大障碍。同时,抱怨也反映了一个人没有上进心,而缺乏上进心正是职场大忌,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上进心,还谈何成功呢?

诸如周虎此类的情况随处可见,为自己找借口似乎成了员工的通病。不少员工总是在盘算“我应该得到什么”,以公司“没有给我什么”为自己不想工作的借口,却从来没有想过“我是否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过、付出过?我的价值是否值得公司给我什么?”在脑中设置了自动隐藏错误和不足的程序,从来都看不到自身的缺陷,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得他们在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如果我们用豁达的心态来对待工作上的不愉快,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好好工作,也许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给我效果

其实,人应该时常检讨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动辄批判别人,为自己辩解。

(1)换位思考

作为员工,要学会理解老板,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是否会做得比老板更好?

(2)把抱怨换成建议

试着把抱怨的内容换成建议性的问题。老板需要的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建设性建议,而不是抱怨的话。抱怨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而建议则体现了你积极的一面,说明你是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消极的角度来推脱问题。

(3)内心调整

当你内心感到不满,想要抱怨时,不妨在心里默念:“停止抱怨,努力工作。”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工作,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P31-33

目录

第一章 拒绝可是,才能说你可以

 一、“可是论”带来了什么/3

1.推延工作进度/3

2.问题留给领导/6

3.影响团队士气/8

 二、“可是大军”里的一员/11

1.态度消极的人/11

2.效率低下的人/13

3.计划太乱的人/16

 三、从“可是”到“可以”/20

1.与领导相处拒绝“可是论”/20

2.与同事相处拒绝“可是论”/23

3.与客户相处拒绝“可是论”/25

第二章 不讲如果,才能给出结果

 一、不为自己找“借口”/31

1.摆脱“我不想做”/31

2.远离“我尽力了”/34

3.否定“这不可能”/36

 二、不跟领导讲“条件”/39

1.有条件就抓紧时间上:多快好省、高质高效/39

2.没条件就创造条件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42

3.好条件就注重方法上:最少投入、最大回报/44

 三、不向同事推“责任”/47

1.不推诿,消除问题的救援高手/47

2.不逃避,做铁肩挑重任的能人/49

3.不敷衍,坚决远离差不多先生/52

第三章 少提苦劳,才能得到酬劳

 一、效果论里的“三千”/57

1.敢干事是作风/57

2.会干事是要求/59

3.干成事是水平/61

 二、效果论里的“三做”/64

1.做到位/64

2.做到底/66

3.做到家/69

 三、效果论里的“三有”/71

1.有序推进每个环节/71

2.有效把握每个细节/73

3.有据运营每个章节/76

第四章 高效沟通,才能一路畅通

 一、一波,何必三折;好事,无须多磨/81

1.不越位,才能到位/81

2.抓看点,更抓难点/83

3.重优势,更重趋势/85

 二、诉苦。越诉越苦;抱怨,越抱越怨,88

1.想不通可以沟通,不理解就先执行/88

2.沟通是价值咨询,而不是打扰别人/90

3.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93

 三、小题大做防风险;大题小做安人心/96

1.小事可冒火,大错要平静/96

2.愤怒不决定,喜悦不承诺/98

3.维护好平衡,制造点矛盾/99

第五章 奉献点子,才有更多票子

 一、挑错是为了改变现状/105

1.找到症结所在/105

2.集中暴露问题/107

3.打破旧有习惯/109

 二、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112

1.了解进度,汇总意见/112

2.传达决策,安排任务/114

3.消除分歧,达成共识/116

 三、等待是为了更好出发/120

1.时间碎片化,利用每分钟/120

2.问题把把脉,计划重排排/122

3.旺季做市场,淡季做品牌/125

第六章 掌握方法,才有解决方案

 一、职场“三勤”/131

1.嘴勤问困难/131

2.手勤排疑难/134

3.脑勤解危难/136

 二、工作“三凡”/139

1.凡是涉及时间的,一定要做成表格/139

2.凡是涉及事务的,一定要分出标题/141

3.凡是给客户看的,一定做成幻灯片/144

 三、说话“三开”/147

1.开心,制造气氛,让人愉悦地听/147

2.开眼,传播知识,让人扩大视野/151

3.开窍,引发共鸣,形成观点认同/153

 四、人脉“三同”/156

1.同学:你的师承关系/156

2.同事:你的职业战友/159

3.同行:你的行业资源/163

第七章 遵守制度,才有职业高度

 一、战略不只是喊喊口号/167

1.凝结为发展谋略/167

2.具化为经营策略/169

3.延伸为竞争攻略/172

 二、流程不只是走走形式/174

1.不要偷工减料/174

2.不要画蛇添足/177

3.不要张冠李戴/179

 三、规章不只是纸上谈兵/182

1.纪律要遵守/182

2.政策要理解/186

3.规定要执行/188

参考文献/193

序言

结果不等于效果

姜汝祥先生的《请给我结果》曾经风靡一时,并一度在管理者中引起共鸣。从字面上来看,“结果”与“效果”的差别并不大,若是细究差别还是不小。“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而“效果”则是既有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又突出了经过努力所产生的有益变化。

从工作上来看,有结果与好效果则有质的区别,有结果未必有进步、有价值;好效果一定是有发展、有贡献。我们做任何工作,只要善始善终,都会有结果;但是要取得好效果,仅仅善始善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心谋划、锐意创新、扎实苦干、精益求精。

“请给我结果”这句话在管理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很多管理者被误导了,误导的结果就是上级在下属面前变得冷酷无情。当下属从内心抗拒管理者的时候,一切结果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都知道结果是由过程组成的,假如没有好的过程,又何来好的结果呢?

读过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至极。他发现自己只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虽然撞得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为什么小和尚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因为小和尚在这里就是在完成撞钟的任务,他以为这就是住持与众生想要的结果。但住持与众生真正想要的效果是什么?不是撞钟,而是唤醒沉迷的众生!撞钟是任务,唤醒沉迷的众生是效果!而要唤醒众生,首先是要你真正用心去撞钟!我们有很多员工每天都在做撞钟这个任务,只管钟响;但从来不想、也不管钟声是不是达到了真正的效果——唤醒沉迷的众生!

为什么要强调员工的工作效果而不是结果?其实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本质关系。仅仅上班到岗是远不足以交换工资的,上班产生的价值才可以交换工资。这就像睡觉一样,睡觉没有价值,睡着才有价值。睡觉但睡不着叫什么?叫失眠,失眠不仅没价值,而且是一种病。

如果我们工作的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追求效果,那么就是在睡觉却没有睡着,处于失眠状态。那些在执行力上存在问题的公司,一定有一部分员工或领导处于这种失眠状态。

当我们只关注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忽视了方法;当我们只关注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忽视流程,忽视士气;当我们只关注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忽视心情,忽视效果。其实,当我们忽视了效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忽视结果了。所以,我们既要结果,还要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明白:“结果导向”已经过时,“效果至上”才是王道!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才是有价值的作为。

关于怎样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请给我效果》一书从“拒绝可是,才能说你可以”“不讲如果,才能给出结果”“少提苦劳,才能得到酬劳”“高效沟通,才能一路畅通”“奉献点子,才有更多票子”“掌握方法,才有解决方案”“遵守制度,才有职业高度”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愿本书成为你职业道路上的指明灯,伴随你快速成长为领导喜欢的一流员工!

编著者

2012年8月

内容推荐

《请给我效果》由张星编著。

“结果导向”已经过时,“效果至上”才是王道!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才是有价值的作为。怎样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请给我效果》一书从“拒绝可是,才能说你可以”“不讲如果,才能给出结果”“少提苦劳,才能得到酬劳”“高效沟通,才能一路畅通”“奉献点子,才有更多票子”“掌握方法,才有解决方案”“遵守制度,才有职业高度”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编辑推荐

帮组织走上“重结果,更重效果”之路的首选培训读物!提高员工执行力度和成本意识,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如何正确地做事?如何有效地执行?如何杜绝形式主义?如何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远离考核怪圈?如何实现执行落地?答案只有一个:用业绩检验能力,用效果证明自己!

在当下竞争激烈、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的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下,如何正确做事、有效执行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才是有价值的作为。那么,怎么样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呢?

张星编著的《请给我效果》一书从“拒绝可是,才能说你可以”、“不讲如果,才能给出结果”、“少提苦劳,才能得到酬劳”、“高效沟通,才能一路畅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请给我效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93536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