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的主题是痴迷。在这里,美味固然诱人,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主角。一如朵拉的为人,她陪伴在这些蔬果茶饮的身边,赋予它们情意、趣味和生命的深度。这种赋予,远不只是来自作家的细微感受和生花妙笔,更是来自文学家的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朵拉懂吃,对于烹饪手法也如数家珍,但《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将饮食写往别处分光,如外国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猪肠粉,反射出她对家乡的情爱,从炒饭这道国民饮食,引出尊重彼此的道理。

朵拉在品尝食物之余,能吃出其中的情意和哲理,这才是最高明之处。

目录

自序

吃在大马

 猪肠粉 情意结

 猪什汤和婚姻

 猪油渣米粉面

 摆美之油

 咖喱面的年龄

 阿参虾米

 不老的龙舌

 江鱼仔的坚持

 海参的原味

 后悔的泰国菜

 蚵仔煎

 骄傲的福建面

 白死的鸡

 这还算是光饼吗?

 老人裸条汤

 比较老鼠粉

 擂茶饭

 椰浆饭人生

 融会贯通的罗惹

 飞饼

 青春三明治

 水饺和肉丸子

 把春天卷起来

 年轻的西餐

 乡音炒粿条

 娘惹糕人情

 加料云吞面

 50元一盘的炸香蕉

吃在台湾

 番薯粥

 神秘的韭菜盒子

 拒绝鱼生

 不用预留我的份

 太阳饼爱情

 豆干的选择

 逐臭之夫

吃在大陆

 被茄子吓跑

 莲湖糕团

 不快乐的炸蚝饼

 改头换面的土豆

 吃青团子的人

 三美汤之美

 山东煎饼

 不求甚解的汤

 路边的葱油饼

 橄榄菜的自由

 怀念那条鱼

 馒头滋味

 狡猾的饺子宴

 爱情汤包

吃在西方

 西班牙什锦饭

 自打嘴巴的蜗牛

 精致的方糖

 打巴士

 茶点时间

 油条花样

 想念白蘑菇

吃出哲理

 真正的泡菜

 岁月的早餐

 嚼得菜根

 迟到的虾

 贪吃

 等待早上八点

 最好的茶

 尊重炒饭

 路上的冰淇淋

 加料的素料

 芥末朋友

 无味的菜

 家常菜的定义

 不同的遗憾

 饭的年龄

 最好吃

 苦瓜之恋

 生命的味道

 吃桌的傻子

 有理的瘦食

 淡食才是素

 选择我的粥

 豆腐是生命

 吃米饭的高手

 年龄的见证

吃出情意

 时代的咸鱼

 香蕉牛奶的自由

 奶酪蛋糕的友情

 情意茶

 钟情面包

 香蕉朋友

 会做的菜

 曾经的奶油面包

 蛋之爱

 关于荷包蛋的无奈

 儿时的龙眼

 谜路的面条

 妈妈的面线糊

 红酒面线的垂涎

 红豆相思

 好吃的甜品

 慢餐

 年菜

 瑞献请吃鱼

 时代的咸粥

 期待的甜食

 自愧不如的嗜鱼者

 收摊

附录

 吃出文化品味

 马华作家朵拉印象记

试读章节

猪肠粉 情意结

我曾特别介绍本地和外国的亲戚朋友们吃槟城猪肠粉。

他们尝过以后,脸色怪异地问:“这么臭的东西,你还说好吃?”还摆出很不明白的表情:“昨天你带我们去酒楼吃的香港猪肠粉,味道很好呀!”

我不能不承认香港猪肠粉的味道比较大众化。不过,槟城猪肠粉却是槟城人心头最爱的小食。

其实我大概没有资格算是本土意识特别强的人,但是对于猪肠粉,却非常坚持槟城口味,那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味道。白色的猪肠粉,淋上自制酱料,再加芝麻、葱油,最重要的是非要加上槟城特有的虾膏不可。

女儿鱼简一向觉得很了解我,却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像虾膏那种味道奇怪的酱料你也吃得下呢?”

鱼简口中的美味猪肠粉是在香港、澳洲和英国的中餐馆吃到的“炸两卷”,用猪肠粉卷上油炸鬼,一层白一层金黄,一层软的一层脆的,口感极佳。

老实说,我当初住在槟城的时候,从来没有吃过槟城猪肠粉,只觉得好臭,因此不曾尝过。在我心里已经预设立场:肯定很难吃。

钟情于猪肠粉是这两年来的事。自己有点怀疑,那一盘美味的猪肠粉很可能是带着一份家乡的情结搅拌出来的。

猪什汤和婚姻

威省大山脚有一种小吃叫猪什汤,是配芋头饭一起吃的。大马十三州我都走过,好像没有哪里还有这猪什汤的。

猪什汤里,几乎所有猪的内脏都在里边浮沉,应该叫猪的十全汤才是,另外还加上酸菜。

只要到了大山脚,他非点来一碗不可。

坐在他对面的我,连瘦猪肉都没兴趣尝试。住在夕眺湾十多年,我没买过一次猪脚。一天妈妈来了,我陪她去巴刹(市场),那猪肉贩听到我要“猪脚一个”。竟用惊奇的眼神看我。

而他却说没猪肉吃,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呢?

猪什汤对他,是天下第一美味。

虽然坐他对面的我没有过分地远而避之,但看那双筷子从未动过那碗汤,他当然明白,但他更高兴,因为这样便整碗都是他的。

一个人的食物乃另一个人的毒品。

朋友诧异,这么不一样,你们平常日子怎么过的?

意思是两个品味和胃口完全迴异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大约会有困难。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非得穿同一件衣,才是婚姻?

猪油渣米粉面

物质缺乏的年代,我在台湾吃过阳春面,“阳春白雪”即什么料都没有、单单清汤挂面,也就是广东人所谓的“净面”。口袋有点钱的人,加个卤蛋,或是切盘卤猪耳朵来佐面,就已经是非常丰富的一餐。

现代人听到,一盘没有加料的净面,马上生出两个疑问:一、纯面,吃得下吗?二、吃下去以后,得到的营养仅是纯淀粉,在减肥和瘦身领导潮流的今天,谁还愿意(或说敢于)选择阳春面呢?

在槟城,街头巷尾都有清炒米粉面的小摊,也是“阳春”式的,不过,却加上小贩自制的辣椒、炸香的细条甜豆枝,也有放炸过的金黄葱头的。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味道,无肉无菜,无鱼无虾。可是,不要说是小时候没东西吃,故而吃起来可口,即便今天再唤来一盘,味道一样好。

有人说是因为用猪油炒出来的缘故。

这很有可能。有几个卖清炒米粉面的小摊,味道好到吮手指,后来仔细一品味,用心的小贩在清炒米粉面上边,浇了一汤匙的猪油渣。

猪油渣?怎么可以吃呢?现代孩子的保健意识强,哇哇叫着:危险,对心脏不好!

不多解释,叫一盘给她尝尝。

后来再建议去吃炒米粉面时,孩子指定有加猪油渣的那摊才行。

P3-8

序言

柔软时光

朵拉

人到了某个年龄,自己设限而不自知。其他且不说,在饮食上,这种不吃,那种不喝,这个不尝,那个不试。得失既然相对,有所得时,必有所失。

开始写这本书时,还不流行“舌尖上”,只是在匆忙生活中面对不假思索就塞进嘴里吃个不停的饮食法有感而发。在“时间即金钱”的观念下,速食快餐成流行之道,但我却希望不要吃得那么快,留一点时间让人和食物交流,也留一点时间让人和人之间通过食物进行交流。人从食物中获得抚慰和力量,但没有多少人仔细思考,一天三餐都在吃,吃什么,怎么吃,并不在意。曾经为吃一餐少一餐感慨,在写此书的过程中,领悟到无须为此伤感或焦虑。逐样打破限制,学习珍惜当下,用感觉去细细品,慢慢吃,尽管素,就算淡,都有不同的滋味,同时给生活来一点悠闲,来一点喜悦,来一点柔软的时光。

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香港文学》陶然总编辑为此书写序《吃出文化品味》时说:“《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的神来之笔是将饮食写往別处风光,表面写吃吃喝喝,实际上品味的是文化、是人生、是健康生活,写来轻轻松松又发人深思,在品尝食物之余,吃出其中的情意和哲理。”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张重岗先生认为《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里的蔬果茶饮,被赋予情意、趣味和生命的深度,是抽离了色香味的诱惑而烹煮出的另一道精神佳肴。上海《新民晚报》主任编辑殷健灵小姐眼里的《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是作者用心、用情、用智慧作调料,熬煮在一起,品出的是用生命刻画的本真味道,认为这些美食文字因此有了自己的灵魂。福建省莆田市文联黄明安秘书长在《朵拉印象记》中提到“《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一物一记,一事一议,不动声色引人深思,写萝卜青菜,柴米油盐之中,有人生真味,……却有对世道人情直抵人心的批评和点拨。”

我的专栏原名“小说吃”,书名原来取《小说吃》。有的读者抗议如此具误导性,他们以为是小说。原意其实是小小地说一下吃,同时也小小地说一下人生。非属小说,也不单只说吃,说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要感谢当时在《星洲日报》负责副刊《星云》版的符颂勤先生,他给了专栏作者很大的自由。由于没想过要出版成书,在文字上小小地讲究却没逐字逐句精雕细琢,写得轻松自然。2008年我接受新加坡教育部邀请参加“文学四月天”活动,和台湾诗人郑愁予同台演说,见到新加坡惠安公会谢福崧会长,他邀请我隔年再到新加坡演讲,并资助我出版《小说吃》,专栏意外成书的感觉非常欢喜。后莱到印尼巴厘岛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宗翰副总编辑看到《小说吃》,决定出繁体版,并改名为《小说吃·情意茶》,在面市当时排名博客来网站销售书TOP1(第1),从专栏到繁体版,已获两个惊喜,没想到还有花红随后跟来,和中国吉林出版集团签约简体版并改名《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更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各事,不要过于强求,不要太多刻意,勿挑剔,勿苛刻,可有所选择,但无须强烈地执拗,闲闲的随缘的柔软时光里有很多意外的惊喜。

后记

吃出文化品味

陶然

都说民以食为天,所谓饮食男女,吃吃喝喝,是理所当然的了。从现实生活来说,不吃不喝,不是凡间生活,只有神仙才能够做得到。

饮食虽然很重要,却又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有人说,凡是好吃的,都不健康。此话虽然极端了一些,却也提醒我们留意“陷阱”。有缘在一些文学会议期间与朵拉同桌用餐,并不觉得她特別挑剔,但也感到她相当节制,据我所见,她虽然不完全避开鱼肉,但明显地偏向青菜水果,以原汁原味为主。正如她说的:“可惜,喜欢的,总是没有机会获得。不是名贵到买不起,不是难以找到的稀罕,只是身体不允许。‘为了健康’,这四个字变成最强大的阻止力量。”(《阻止荷包蛋》)

如果因此而以为她远离厨房,那又是一种错觉,她甚至曾经去交费学过厨艺;阅读她这结集的专栏文章《幸福的味道》,当会知道她颇懂得许多菜式,其至如何烹调也如数家珍。当然如果仅止于此,最多也就是好厨师而已,但朵拉不同,在吃吃喝喝之外,她确实另有怀抱,她写着写着饮食,忽然笔调一转,一个神来之笔,就引向别处风光,比方她写《芥末朋友》,本来一路写的是芥末,但临收笔前来个急拐弯,“怎么可以在那么柔和的绿色里,埋藏着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辛辣。仿佛遇到一个外表对你笑眯眯甚至说话时当你是非常亲爱的朋友,却是她在你背后插了你一刀。”这小小的感悟,已经把食物提升到理性的层次,读者看到的哪里仅是吃而已,简直就是丰富的人生经验之谈了!

如果说这是就芥末论芥末引发出来的思辨的话,那么,《迟到的虾》就更上一层楼了:餐厅的清蒸大虾没煮熟,需要回锅再煮,“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可口”,她因此有感而发,“想要得到的时候,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到手,只能远远地观望,或是眼睁睁心酸酸地看着别人在表现那拥有的快乐和兴奋。最后,可能你终于也得到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失去了雀跃的心情。所有的一切,来得太迟,出现得太慢,都是一份缺憾。”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任何事情想要恰到好处地完美,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时间刚刚好,迟了早了都无法玉成。我想,这当中隐含了朵拉极大的人生感悟。

专栏文章在短短的篇幅里要写成如此光景,并不容易。除了熟悉各种食物外,还须有引发开去的智慧,朵拉的《幸福的味道》,表面上写的是吃吃喝喝,实际上品味的是文化,是人生,是健康生活。写来轻轻松松而又发人深思,难怪成为读者反响最多的一个专栏,连台湾报纸主编也激赏,朵拉的《幸福的味道》,冲出马来西亚,在台湾优游了!

2009年8月25日,香港

陶然,《香港文学》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的味道(漫谈美食与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朵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15284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3290480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7-2012-4068
版权提供者 秀威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