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花园的雨
内容
编辑推荐

打开唐岚编著的《西花园的雨》,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叶楚伧……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让人内心充满景仰与敬畏,同时也看到一代代新生力量的崛起,真是后生可畏。这是一个学校百年来的积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在同一片天空,绽露自己生命的光彩,何不是既趣谈,又意味深长?

内容推荐

唐岚编著的《西花园的雨》收集了我们学校自开办以来,校友的部分散文,《西花园的雨》包括校董、老师、同学的作品,跨度一百多年,其中有蔡元培、章太炎、叶楚伧、费孝通、杨绛等名人,这些名字即使在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史上,都是熠熠生辉,永恒不灭的。其他一些人选,有的也很有知名度,或为全国、省的作协会员,按一般思维,都是不敢与前者的名字排在一起的。但是,因为这个园子,不分名声、职务、成就、贡献大小,平等相聚。在同一片天空,绽露自己生命的光彩,何不是既趣谈,又意味深长?

目录

序一

重回母校/黄会林

序二

风雨,故人来/唐岚

张元济

印行《四部丛刊》启

致鲍咸昌

中华民族的人格

评论/张元济不可追

蔡元培

黑暗与光明的消长

祭亡妻黄仲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评论/世间再无蔡元培

附/感恩蔡元培

章太炎

《革命军》序

原儒(节选)

评论/国学与革命

于右任

亡国三恶因

评论/见微知著洞若观火

李根源

豫定游渔洋山

豫定游白马涧、登支硎中峰

豫定游上草堂、无隐庵、金山天平山、

支硎山、寒山、蚱呜山、何山

评论/爬梳剔块功泽千秋

叶楚伧

春晓回文

金陵杂咏

古戍寒茄记(长篇节选)

小说杂论(节录)

评论/旧学深厚文思深邃

王謇

《宋平江城坊考》撷采

为振华女校三十周年作

评论/稽古钩沉,呕心沥血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

评论/大自然物候现象的优美解读

汪懋祖

发扬苏州人的优点

与阮乐真先生书

从历史上探讨云南土族的统系

评论/丁宁训戒皆足垂范百世

叶圣陶

藕与莼菜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两法师

评论/“为人生”著文章

苏雪林

喝茶

绿天

我的父亲

评论/独特人生魅力散文

附/六十年以后致函“十中”的苏雪林

费孝通

一封未拆的信——纪念老师沈骊英先生

《爱的教育》之重沐——振华女校四十周年

纪念献给校长王季玉先生

肺腑之味——苏州木渎鲍肺汤品尝记

评论/自在圈外

附/费孝通的师生情

杨绛

“小趋”记情

回忆我的姑母

冒险记幸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评论/与世无争睿智幽默

附/我们的杨绛

何泽慧

洪君传顺追悼会

旅行杭州记

评论/质朴大气

附/像何泽慧那样做校友

彭子冈

虎丘纪游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评论/名如其人,文亦如其人

陆璀

“一二·九”中的一段插曲

万里探故友

献给级友

评论/璀璨如晨星

桂秉权

母亲的怀念

腰里转

文星永耀德泽长存

尚小云谈戏

评论/始于离者,终于和

附/桂秉权老师

范琪

A Soul of Humanity

Some Chinese New Year Customs

归途中

评论/仁心仁术济苍生

张羽

春到大观园

高山与小溪

评论,情浓笔端

附/历史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节选)

仇春霖

甘露的秘密

万紫千红的花

评论/诚言不谬谱自然

秦兆基

何泽慧和她的中学

普林斯顿随想

鱼藏剑与一寸干将

把《红楼梦》当作小说来读

评论/他是小巷里的桥

附/唯有敬意

黄会林

风范永存

力求新径薪尽火传

民族化: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学习启功先生发扬启功精神

反映人民心声,讴歌时代精神

中国电影·中国梦

评论/一棵山顶的树

范小青

从母校门口走过

苏州小巷

这边风景

评论/日常生活的智慧审美

柳袁照

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清明

瑞芝里

毛家市

过年

岳母杨荷芬

又到杨林河

醋库巷39号

评论/瀹泉烹茶,一瓯香茗

陈雪春

重庆,你好!

一本好书从一段好人缘出发

留一件事让她再管一管

评论/脉脉此情谁诉

范婉

秋天,在拉市海看鸟

希腊宝藏

云水谣

翩翩

评论/飞举的轻盈

朱文颖

三言两语的江南才子

君到姑苏见

一个梦回明清者的江南生涯

评论/苏州文化的女儿

后记

因为一个园子/柳袁照

试读章节

诸君不记得波斯拜火教的起原么?他用黑暗来比一切有害于人类的事,用光明来比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所以说世界上有黑暗的神与光明的神相斗,光明必占胜利。这真是世界进化的状态。但是黑暗与光明,程度有浅深,范围也有大小。譬如北京道路,从前没有路灯,行路的人必要手持纸灯。那时候光明的程度很浅,范围很小。后来有公设的煤油灯,就进一步了。近来有电灯、汽灯,光明的程度更高了,范围更广了。世界的进化也如此。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把国内政治上一切不平等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别用光明主义来代他。所以全世界的人,除了德、奥的贵族以外,没有不高兴的。请提出几个交换的主义作个例证:

第一是黑暗的强权论消灭,光明的互助论发展从陆谟克、达尔文等发明生物进化论后,就演出两种主义:一是说生物的进化全恃互竞,弱的竞不过,就被淘汰了,凡是存的,都是强的。所以世界只有强权,没有公理。一是说生物的进化全恃互助,无论怎么强,要是孤立了,没有不失败的。但看地底发见的大鸟大兽的骨,他们生存时何尝不强?但久已灭种了。无论怎么弱,要是合群互助,没有不能支持的。但看蜂、蚁,也算比较的弱极了,现在全世界都有这两种动物。可见生物进化恃互助,不恃强权。此次大战,德国是强权论代表。协商国互相协商,抵抗德国,是互助论的代表。德国失败了,协商国胜利了。此后人人都信仰互助论,排斥强权论了。

第二是阴谋派消灭。正义派发展德国从拿破仑时受军备限制,创为更番操练的方法,得了全国皆兵的效果。一战胜奥,再战胜法。这是已往时代,彼此都恃阴谋,不恃正义,自然阴谋程度较高的占胜了。但德国竞因此抱了个阴谋万能的迷信,遍布密探。凡德国人在他国作商人的,都负有侦探的义务。旅馆的侍者、菌圃的装置,是最著名的了。德国恃有此等侦探,把各国政策、军备都知道详细,随时密制那相当的大炮、潜艇、飞艇、飞机等,自以为所向无敌了,遂敢唾弃正义,斥条约为废纸,横行无忌。不意破坏比利时中立后,英国立刻与之宣战;宣告无限制潜艇政策后,美国又与之宣战;其他中立等国,也陆续加入协商国中。德国因寡助的缺点,空费了四十年的预备,终归失败。从此人人知道阴谋的时代早已过去,正义的力量真是万能了。

第三是武断主义消灭,平民主义发展从美国独立、法国革命后,世界已增了许多共和国。国民虽知道共和国的幸福,然野心的政治家,很嫌他不便。他们看着各共和国中,法、美两国最大,但是这两国的军备都不及德国的强盛,两国的外交又不及俄国的活泼。遂杜撰一个“开明专制”的名词,说是国际间存立的要素,全恃军备与外交;军备与外交,全恃武断的政府。此后世界全在德系、俄系的掌握。共和国的首领者法若美且站不住,别的更不容说了。不意开战以后,俄国的战斗力乃远不及法国。转因外交狡猾的缘故,貌亲英、法,阴实亲德,激成国民的反对,推倒皇室,改为共和国了。德国虽然多挣了几年,现在因军事的失败,喝破国民崇拜皇室的迷信,也起革命,要改共和国了。法国是大战争的当冲,美国是最新的后援,共和国的军队便是胜利的要素。法国、美国都说是为正义人道而战,所以能结合十个协商的国,自俄国外,虽受了德国种种的诱惑,从没有单独讲和的。共和国的外交,也是这一回胜利的要素。现在美总统提出的十四条,有限制军备、公开外交等项,就要把德系、俄系的政策根本取消。这就是武断主义的末日、平民主义的新纪元了。

第四是黑暗的种族偏见消灭,大同主义发展野蛮人只知有自己的家庭,见异族的人同禽兽一样,所以有食人的风俗。文化渐进,眼界渐宽,始有人类平等的观念。但是劣根性尚未消尽,德国人尤甚。他们看有色人种不能与白色人种平等,所以唱黄祸论,行“铁拳”政策。看犹太、波兰等民族不能与亚利安民族平等,所以限制他人权。彼等又看拉丁民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又不能与日耳曼民族平等,所以唱“德意志超过一切”,想先管理全欧,然后管理全世界。此次大战争,便是这等迷信酿成的。现今不是已经失败了么?更看协商国一方面,不但白种的各民族团结一致,便是黄人、黑人也都加入战团,或尽力战争需要的工作。义务平等,所以权利也渐渐平等。如爱尔兰的自治、波兰的恢复、印度民权的申张、美境黑人权利的提高,都已成了问题。美总统所提出的民族自决主义,更可包括一切。现今不是已占胜利了么?这岂不是大同主义发展的机会么?

世界的大势已到这个程度,我们不能逃在这个世界以外,自然随大势……

P11-12

序言

那一年秋天,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苏州的金鸡湖畔举行,我作为评委又一次回到了这里。说“又”是因为苏州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苏州时,我家住在苏州有名的观前街承德里。观前街因为地处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道观“玄妙观”之前而得名,当时位于苏州古城的正中间,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我父亲因为工作变故,去了上海谋生,让我和哥哥随同祖母和继母在苏州生活,于是我们就在苏州安顿了下来。

我又开始了学业,那年我14岁,进入了当时苏州最好的振华女中读书,即如今的苏州第十中学。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说:“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杨绛先生在振华女中做过校长。振华女中出了许多人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该校当时招收的唯一男生)、物理学家何泽慧、建筑学家顾添籁、翻译家严维民等都是我们的学长。

振华女中校园为清顺治三年(1646)设立的苏州织造署旧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织造,环境非常雅致。织造署的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都下榻在那里。记得当时校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得益彰。

在振华女中,我开始接触一些进步思想。振华女中有一个规矩,就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会相应配一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帮助学习和生活。给我配的高中学长叫叶梅娟,她后来长期担任康克清的秘书,成为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叶梅娟在振华时已经是进步青年,而且还是地下党员。当然我们是不知情的,就记得她带着我参加了许多学生爱国活动,参加演讲会、辩论会,学习进步歌曲和扭秧歌。我当时虽然只有14岁,但也懂得一些社会上的事情,开始了解时局了。可以说,振华女中是我人生道路最初的引导者。

金鸡湖电影节期间,我一直想抽空回到母校看一看,离开六十年了,对母校、对那里的一草一木,真是越来越想念。由于好友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的帮助,我终于回到了母校。  走进校园,接待我们的是柳袁照校长。对这位校长我早有耳闻,是诗人,也是作家。在他的引领下,我又走进了母校的亭台楼阁,房屋、亭子、碑石,还都在那里,只是再见到时觉得恍如隔世。柳校长很健谈,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早已经把学校当成家来珍爱的校长,这里的学生真是有幸了。

对于我,这里又何尝不是我少年时的家呢,我是寻根来了。之后回到北京,我欣然接受了担任苏州振华女校(苏州十中)北京校友会会长的重托,这对我而言是一份工作,也是我众多工作中,最为神圣的,有生之年能为母校及校友们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真是我最大的荣幸。

2012年的元旦,《中国教育报》刊登了“2011年教育文化之旅上的十件事”,“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和“第十八届大学生电影节”同列其中。令我惊讶的是,被媒体称作“校园童话”的“中学生诗会”竟是在我的母校鸣金开锣的。“首届”,就意味着还有第二届、第三届……在今天这个教育追逐功利的时代,能这样去做,多么不容易啊。

我不由得想到“大学生电影节”的初创时期。那年我58岁,还有3年退休,校领导却要我担任艺术系系主任,当时,整个艺术系开创影视专业的人员,加上我这个系主任,也只有几名教师,就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十分简陋,师大北校辅仁大学旧址后院的一个化学药品小仓库就是创建专业的“大本营”。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萌发了要办一个大学生自己的电影节的想法……

后记

西花园里有一小屋,叫“来今雨斋”。那是七十年前,临毕业的同学留给母校的纪念物。为何取名为“来今雨斋”,化用了杜甫的“旧雨来今雨不来”的典故,反训其意,表达了“旧雨来今雨亦来”的念想,情意深深。回想百年校庆前夕,受母校恩泽,我出的第一本教育散文集,亦用了“旧雨来今雨亦来”为书名,何其荣幸。

唐岚曾是我的学生(确切地说是“徒弟”),秦兆基是我的老师,今天他们与一群同道一起,编撰了一部文集,又以《西花园的雨》为书名,收集了我们学校自开办以来,校友的部分散文,包括校董、老师、同学的作品,跨度一百多年,其中有蔡元培、章太炎、叶楚伧、费孝通、杨绛等名人,这些名字即使在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史上,都是熠熠生辉,永恒不灭的。其他一些人选,有的也很有知名度,或为全国、省的作协会员,按一般思维,都是不敢与前者的名字排在一起的。但是,因为这个园子,不分名声、职务、成就、贡献大小,平等相聚。在同一片天空,绽露自己生命的光彩,何不是既趣谈,又意味深长?

我于1974年高中毕业生,2002年回来当校长。这个园子孕育了我最初的诗情,也是这个园子唤醒了我一度沉睡的诗情。最初在这个园子里我写诗,离开这个园子,沉浮于俗务,始终竟未与文学触碰。从事写作,是因为百年校庆,在梳理学校历史中发现了那么多名校友:他们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从这个园子走出以后,在人生的光彩中,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作出了贡献。我不断地为他们所激动,为他们而骄傲,我急于要把这一切告诉大家,于是就伏案写作。先后写了蔡元培、胡适、杨荫榆、竺可桢、贝时璋、苏雪林、沈骊英、费孝通、杨绛、何泽慧、陆璀、彭子冈、李政道、沈君山、张羽、叶梅娟等校友。写他们与这个学校的关系,写他们与这个园子的故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校友写到教育,从历史写到当下,从这个校园写到与这个校园有关的更多的人与事。还从教育随笔,写到散文、写到诗。十年中,先后加入了省作协、中国作协。诗文在《人民文学》、《诗刊》等杂志发表,并结集出版了三本诗集、一本散文集、四本教育随笔。假如,这点算文学的成绩的话,那么,我之所以有这么点文学情怀,则完全是因为这个园子。

西花园的雨,是天地之精灵,它滋润、滋养这个园子里的所有生命。我在这个园子里工作与学习,真实地感受到这一切。我喜欢西花园的雨,特别是蒙蒙的细雨,一个人在西花园走着,也不撑伞,雨丝滴在地上,也滴在我身上,悄无声息,晶莹一片。雨丝落在树叶上,积攒着,又化作一颗颗水珠,如有一条条白线,把它们穿起来,一一又抖落到地上,如何地美妙?西花园的梧桐树,春天是一片翠绿,秋天一片斑斓,雨中几多变化,或妩媚、或洒脱。这个园子,有了梧桐树,就有了灵气。古人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梧桐与凤凰都是祥瑞之物,难怪从这个园子走出了那么多令人怀想的大家英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花园的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0235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2013269993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