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文化》以中国古代钱币为主题,以历史文化为视角,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讲解钱币材质类型的变化,造型形制的文化内涵,铸造与印制工艺的进步;论述钱币计量单位的演变,钱币流转的金融特质;分析了钱币与政权更迭和军事征战,钱币所折射的哲学思想,钱币在民间习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本书由汤可可著。
图书 | 中国钱币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钱币文化》以中国古代钱币为主题,以历史文化为视角,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讲解钱币材质类型的变化,造型形制的文化内涵,铸造与印制工艺的进步;论述钱币计量单位的演变,钱币流转的金融特质;分析了钱币与政权更迭和军事征战,钱币所折射的哲学思想,钱币在民间习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本书由汤可可著。 目录 引言:钱币学、货币史的全息研究 第一章从玉璧到铜钱——钱币的材质 一 宝与货:珠玉龟贝——上古一般等价物形态 原始货币 玉饰还是玉币? 货贝与仿贝 上古货币三系 二 流转与灭失之谜——先秦与秦汉的黄金 金饼与金块 楚国爰金 先秦黄金的“失踪”之谜 汉代黄金用途的演变 三 滞重的贱金属本位——古代铜铸币 铜贝、铜器、青铜块 从铜币四系到定干一尊 黄铜铸钱 “药银”与“胆铜” 四 与铜钱相追随——铅铁钱之属 冒充铜钱的铅钱 代替铜钱的铁钱 用作幌子的“夹锡钱” 五 一个悲剧性结局——宋元以降的银货币 从银布币到银钱 银锭的出现 银两制的确立 第二章 在辨形与定制的背后——钱币的形制 一 取形于劳作和生活——先秦的布、刀、贝、圜 布币 刀币 铜贝 圜钱 二 神秘的圆形方孔——秦半两和汉五铼 圆形方孔形制的确立 “天圆地方”的精神象征 半两钱制的延续和变迁 三 寓不变于万变——年号一通宝钱制的确立 通宝钱制的特点 年号钱及其含义 南宋钱牌的独特形制 四 铤、锭及元宝之类——银货币的造型 白金三品 银铤和银锭 从银锭到银元 …… 第三章 轻重高下各有时——钱币的计量 第四章 制模冶铜和雕版印纸——钱币印制的工艺技术 第五章 “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钱币的流转 第六章 血与火铸就的铭记——钱币与政治角逐 第七章 肖形天地,禀质五行——钱币与哲学思想 第八章 生死嫁娶长相随——钱币与民间习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钱币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汤可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4676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4-05-01 |
首版时间 | 2004-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64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25 |
宽 | 16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