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英勇勋章
内容
编辑推荐

斯蒂芬·克莱恩编著的《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妇的独生子亨利·弗莱明由于对战争的奇妙幻想,渴望过军旅生活,而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参加了北方军的故事。小说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战斗环境中个人的具体感受,把士兵们的恐惧和悲伤,懦弱和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斯蒂芬·克莱恩的另外5部作品,包括:《街头女郎玛吉》、《怪物》、《海上扁舟》、《蓝色的旅馆》和《新娘来到黄天镇》。

内容推荐

本书《红色英勇勋章》包括了斯蒂芬·克莱恩短暂一生中的主要中、短篇作品。中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街头女郎玛吉》、《怪物》,短篇小说《海上扁舟》、《蓝色的旅馆》、《新娘来到黄天镇》。

其中,《红色英勇勋章》(1895)以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叫亨利·弗莱明的年轻人充满对战争的奇妙幻想,渴望过军旅生活,而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参军的故事。小说从新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了战斗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街头女郎玛吉》(1893)描写了一位来自纽约底层社会的女孩沦为妓女的悲惨生活。《海上扁舟》是作家将自己去古巴采访途中遭遇的沉船经历经过加工写成的。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这部作品是19世纪90年代探索城市贫民窟和堕落女孩的众多作品之一。他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梅季的成长历程来探索主体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寻找促使梅季走向毁灭的“现实”。在这部小说中,克莱恩探讨了人与自然和人与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大自然对于人类命运的冷漠。

《怪物》(1899)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斗争。小说是以1892年罗伯特·刘易斯私刑事件与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黑人男子亨利因救小主人吉米而在实验室毁容,成为社会的弃儿。小说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要给这样一个黑人留有生存的空间。“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海上扁舟》(1897)细致地描写了4个人在船只失事后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与战斗,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大海看似不可征服,但人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他们依靠自己的勇敢、坚韧、智慧和团结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体现了人性力量的强大。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这部作品,可发现其中折射出来的哲理思考相当超前。克莱恩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反思,他一方面以环境的残酷来衬托人类存在的渺小,刻画其存在的荒诞性和偶然性,另一方面却肯定了人在处于荒诞环境下所进行的积极选择。

《蓝色的旅馆》(1899)讲述了旅馆老板斯卡利从火车站拉来的三位客人中,有位被称为“瑞典人”的男人住进旅店之后,一直怀疑有人要谋杀他,由此激怒了老板的儿子约翰尼,导致了两人的决斗。后来瑞典人在另外一个酒馆死于非命。小说情节设计离奇,人物刻画鲜明,自然主义色彩浓厚。

《新娘来到黄天镇》(1898)讲述了美国西南部得克萨斯州一小镇执法官杰克·波特带着已在圣安大略市举行了婚礼的心爱姑娘,返回黄天镇家中,不料遭遇酒醉狂躁恶徒的故事。

目录

译者前言

红色英勇勋章

街头女郎玛吉

海上扁舟

蓝色的旅馆

怪物

新娘来到黄天镇

试读章节

地面温度缓缓升高,浓雾也渐渐地散去,隐蔽在山林中休整的一支军队已隐约可见。当天色渐明,大地由褐色转为葱绿色,部队也开始活跃起来,并开始为传闻而感到躁动不安。人们将目光投向那条由泥水横流的长沟渠变来的大路。一条小河在堤岸的掩映下变成了琥珀色,河水潺潺地从山脚流过;入夜,当水流变为忧伤的黑色时,可以看见河流对岸,那远处山丘的斜坡上闪耀着敌军营火,红红的火光如同眼睛一般闪烁着。

有一次,一个高个子兵一大早起来就去洗衣服。不一会儿他便飞跑着回来了,手里舞动着衣服,像挥舞着一面旗帜。他显得踌躇满志,因为实在按捺不住听来的消息带给他的喜悦,据一个可靠的朋友说——那位可靠的朋友又是听一位值得信赖的骑兵说——而这位骑兵的消息来自于他那位可以信任的、在分区司令部做勤务兵的兄弟。作为一名重要消息的“传令员”,看上去他红光满面。

“我们的部队明天就要出发了,确定无疑,”他神气十足地向路边的一大群人喊道,“我们将顺着河的上游,抄近路走,迂回到他们的背后。”

高个子向这群专心的听众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宏伟的作战蓝图。当他讲完之后,身穿蓝色军服的士兵们议论纷纷地回到各自矮小的褐色营帐。只剩下刚刚在一群士兵的呼拥下,在饼干箱上跳舞的一个黑人马车夫,现在他只好孤零零一个人坐下了。炊烟从许多个奇形怪状的烟囱里袅袅升起。

“谣言!完全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另一个士兵扯着嗓门大喊道。他那张光滑的脸涨得通红,双手很不高兴地插在裤兜里。他把这件事看成是对自己的公然冒犯。“我不相信这该死的队伍会动。我们被撂在这里了。上两周我都已经准备好8次了,可是我们一脚都没跨出去。”

高个子兵不得不站出来证实传言的真实性,接着他和那个大声嚷嚷的家伙凑到一块打了起来。

一名下士在人群面前赌咒发誓起来。他说他刚给家里添置了昂贵的木地板。早春时节,他就已经不再因为想过得舒服些而添置家什,因为他感觉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开始行军打仗。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只是没完没了地待在军营里面。

很多人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有人极其清晰地描述着指挥官的所有作战计划,而有些人则是提出异议。他们都朝对方大声叫嚷,力图赢得大家的注意,可都是白费劲。与此同时,那位首先听到传言的士兵显得忙碌而重要,不时地面临着质问。

“发生什么事了,吉姆?”

“部队要开始动身了。”

“啊,你在说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

“信不信由你。我根本就不在乎。”

高个子兵回答的样子让人捉摸不透,对于要找到依据来说服大家,他显得不屑一顾。正因为如此,队伍里更是一片躁动。

有位年轻的士兵饶有兴趣地听着吉姆的话,同时也在关注着其他士兵们的种种评论。听完了关于进军的议论后,他从营帐的门洞里钻回了自己的小屋。他想独自一人琢磨琢磨最近的新想法。

他在一张简易的行军床上躺了下来,床头靠在房子的一端。房间另一端放着当作柜子使用的饼干盒子,它们围着壁炉排放着。木屋的墙壁上贴着一张从画报上撕下来的图片,三把步枪整齐地挂在墙上。各种物件都挂在随手可取的位置。一些锡制的碗碟叠放在一堆干柴上面。折叠帐篷被当作了屋顶。外面的阳光直射在它上面,使得它隐隐地泛着浅黄色。阳光透过那扇不规则的方形小窗在堆满杂物的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影。

从壁炉里冒出来的烟雾总是对泥土烟囱视而不见,在屋内环绕盘旋。这个岌岌可危的由泥土和木棒搭成的烟囱,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这个小屋,仿佛随时都能将它付之一炬。

年轻人隐隐约约地感到几分震惊。他们终于要打仗了。也许就是明天,将会有一场战争,而他也将投身其中。他曾一度努力使自己相信这一点。但他不能确信,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即将卷入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之中,对于这一预兆他还不能完全接受。

当然,他曾梦见过这一生中将经历的所有战斗——充满血肉模糊的激战,那横扫战场的战火曾让他热血沸腾。在幻觉中他看到自己参加过很多战争。他想象着在自己机警而勇敢的保护下,人们得到了安全。然而一觉醒来,他觉得战争就像是旧时画面上的红色大斑点。他把头脑中的这些影像和沉甸甸的王冠、高耸的城堡联系到了一起。世界史的一部分是所谓的战争时代,然而在他想来,这已经远在天边而且永远消失了。

P1-3

序言

美国著名文学家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1871—1900)出身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牧师家庭,曾在两所大学中肄业,1891年辍学去纽约任记者。在他短短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著作,其中中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本书包括了斯蒂芬·克莱恩短暂一生中的主要中、短篇作品。中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街头女郎玛吉》、《怪物》,短篇小说《海上扁舟》、《蓝色的旅馆》、《新娘来到黄天镇》。

《红色英勇勋章》(1895)以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叫亨利·弗莱明的年轻人充满对战争的奇妙幻想,渴望过军旅生活,而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参军的故事。小说从新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了战斗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街头女郎玛吉》(1893)描写了一位来自纽约底层社会的女孩沦为妓女的悲惨生活。《海上扁舟》是作家将自己去古巴采访途中遭遇的沉船经历经过加工写成的。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这部作品是19世纪90年代探索城市贫民窟和堕落女孩的众多作品之一。他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梅季的成长历程来探索主体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寻找促使梅季走向毁灭的“现实”。在这篇小说中,克莱恩探讨了人与自然和人与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大自然对于人类命运的冷漠。

《怪物》(1899)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斗争。小说是以1892年罗伯特·刘易斯私刑事件与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黑人男子亨利因救小主人吉米而在实验室毁容,成为社会的弃儿。小说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要给这样一个黑人留有生存的空间。“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海上扁舟》(1897)细致地描写了4个人在船只失事后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与战斗,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大海看似不可征服,但人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他们依靠自己的勇敢、坚韧、智慧和团结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体现了人性力量的强大。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这部作品,可发现其中折射出来的哲理思考相当超前。克莱恩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反思,他一方面以环境的残酷来衬托人类存在的渺小,刻画其存在的荒诞性和偶然性,另一方面却肯定了人在处于荒诞环境下所进行的积极选择。

《蓝色的旅馆》(1899)讲述了旅馆老板斯卡利从火车站拉来的三位客人中,有位被称为“瑞典人”的男人住进旅店之后,一直怀疑有人要谋杀他,由此激怒了老板的儿子约翰尼,导致了两人的决斗。后来瑞典人在另外一个酒馆死于非命。小说情节设计离奇,人物刻画鲜明,自然主义色彩浓厚。

《新娘来到黄天镇》(1898)讲述了美国西南部得克萨斯州一小镇执法官杰克·波特带着已在圣安大略市举行了婚礼的心爱姑娘,返回黄天镇家中,不料遭遇酒醉狂躁恶徒的故事。

克莱恩也是一位诗人,曾发表过《黑骑者》(1895)和《战争是仁慈的》(1899)两部诗集。他的诗写法自由,不顾传统的音节和韵律,风格朴质简洁,常常通过寓言式的意象揭示生活的某个真理。评论界认为他与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他的小说受到法国自然主义学派的影响,认为个人会受自然和社会力量的支配。他的散文和自由诗率真,具有印象派的风格,具有欧内斯特·海明威、詹姆斯·T·法雷尔(James T.Farrell)等小说家以及意象派诗人的味道。

傅敬民

20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英勇勋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斯蒂芬·克莱恩
译者 慎丹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82869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