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内容
编辑推荐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一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前四篇漫步大约写于1776年春季到1777年春季,随后四篇完成于1777年,第九和第十篇也许是在1778年1月到4月12日写的。1778年5月20日,卢梭终于接受吉拉尔丹侯爵邀请,离开巴黎住到埃蒙农维尔时,带走了《孤独漫步者的退想》的手稿。卢梭于同年7月2日突然去世,全书戛然而止。卢梭死后,他的妻子将手稿交给卢梭的友人穆尔杜,于1782年在《忏悔录》第一卷之后发表。十篇“漫步退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论科学与艺术》是使卢梭名震欧洲文坛的一篇成名作,是他早年应征第戎科学院所写的获奖论文。

内容推荐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晚年所作的散文名篇,也是其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卢梭用优美、酣畅、奔放的文笔,对自己的思想做了一个深刻的总结与回顾。通过阅读这十次漫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直、真实、智慧、善良、孤愤、不屈的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是使卢梭名震欧洲文坛的一篇成名作,是他早年应征第戎科学院所写的获奖论文。文中思想激进,笔调浪漫,是研究卢梭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目录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第一次漫步

 第二次漫步

 第三次漫步

 第四次漫步

 第五次漫步

 第六次漫步

 第七次漫步

 第八次漫步

 第九次漫步

 第十次漫步

论科学与艺术

 前言

 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试读章节

我就这样在世上孑然一人了,除我之外不再有兄弟、亲友与社会。人类中最合群最友善的人却被众人一致同意排斥在外。他们在极端仇恨中搜寻怎样才能使我敏感的心灵遭受最大的折磨,他们粗暴地切断了我与他们的一切联系。尽管如此,我本该仍旧爱着他们,因为他们只有不再被称为人类之时才能逃过我的温情。现在既然他们想这样做,那在我眼里他们只不过就是一群异类、陌生人、完全等之于零的无用之物罢了。但是我呢,摆脱了他们与一切之后,我又成了什么?这正是有待我去找寻的,不幸地是在找寻之前必须要对我的处境做一个简短的审视。要从他们那儿到我这里,这是我不可避免地要作的一点思考。

我陷入这种奇怪的处境已有十五年多了,我至今仍感觉它像一场梦。我总幻想能重新找回朋友,总以为这不过就是一点让我感觉难受的消化不良,我很不适地睡下,一觉醒来即发觉痛苦已完全消散。是的,当初我肯定是在不知不觉中竟已从清醒猛坠于混沌,或者说是从生陡坠入了死。我看到自己从规矩与秩序当中脱身抛出,迅速向一片不可理喻、而我放眼又茫然的杂乱无章中滑去,我越想我当下的境况,就越难以明白我之所在。

也难怪,当初我又如何能够预料到那等待我的命运呢?就算我现在身陷其间,我又如何能想象得出?我难道可以合情合理地估算出某一天,我,这样一个昨如今今如昨未改分毫的我,竟会被不打半点折扣地被公认为一个魔鬼、一个放毒者、一个杀人犯?我难道能估算出某一天我将成为人类的耻辱,下流胚的玩物?我难道能估算出路人对我的招呼会报之以唾液?我难道能估算出一整代人在众口一词中乐于将我活埋?当这种近乎荒诞的转变来临时,由于猝不及防,我起先惊恐万分。我挣扎、愤慨,但这使我陷入一种狂躁之中,须+年左右才能安静下来。而我在此期间却又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地犯,一件傻事接一件傻事地做,由于自己的不慎,我实在是给了那些执我命运之牛耳者太多的工具来任其巧妙地摆布,以使我的命运永无回头之日。

我白白地奋力挣扎了许久。不巧妙,不艺术,不掩饰,不谨慎,不耐烦,直露坦白,一触即跳。这样的抗争只使我被缚更紧,不停地授人以柄,而他们总能无遗漏地一一笑纳。我最终意识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我这纯粹是无谓地做自我折磨,我终于接受了那个别无选择的选择,即屈从于我的命运,不再与宿命抗争。这种屈服顿时让我的一切痛苦得以弥补,它给我带来了久违的安宁,而之前的那种没完没了的、劳而无功的抗争总让我终日惶惶。

另一桩事也有助于获得这份宁静。我的迫害者们在极端的仇恨中却忽略、遗漏了一条妙法:即应循序渐进,如冷水煮青蛙·般逐步增强效果。他们就可以借此不断维持与更新我的痛苦,时不时给我留一记新的伤痛。如果他们当初巧妙地让我看到些许希望,我也许至今仍在他们手中。他们仍可以用一些假诱饵吊我耍我,随后即让我希望破灭,不停遭受新的痛苦。但他们一开始就对我毫无保留地用尽一切手段,以至于立马他们就黔驴技穷了。那些对我铺天盖地袭来的诽谤、压榨、嘲讽、侮辱都到了增一分即减的当口了。我们都已山穷水尽了,他们无力复加,我无力逃避。他们是那样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把我的苦难弄到极致,以致现今即便是集人类的一切力量,加之以地狱的全部魑魅伎俩,也无法增添丝毫。而恰巧是这样纯肉体的伤害,非但没有增加我的痛苦,反而使其有所缓解。也许是痛苦地嘶喊使我无暇呻吟,身体的撕裂暂缓了心碎。既然什么都做了我还害怕他们什么?既然我的处境之糟无以复加,他们也就使我从惶恐中一劳永逸地解脱了。我顿觉快意。说实话,实实在在的痛苦对我而言不算什么,我对那些我所遭逢的“逆来”可以坦然自如地“顺受”,但那些让我担忧悬心的未来的苦难却不在此列。我的想象力总爱凉慌地招它们组合在一起,搅和,铺开,增大。等待它们比它们实际来临要让我痛苦百倍,威胁远比实际的打击更令人恐惧。一旦它们出来,现实马上就剥去了想象赋予它们的一切外衣,还它们以原型。此时我即会觉察它们远比我所臆想的要渺小得多。就算身处痛苦当中,我仍不失几许快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挣脱了一切新的恐惧与对希望的牵挂,只需习惯即足以让我一日比一日更能忍受这无法更糟的现状。。随着我的感觉日渐麻痹,他们也就不再有什么手段来刺激它了。这就是我的迫害者们对我竭尽仇恨之能事之后馈赠给我的一笔财富。他们失去了对我的一切控制,从今以后,我可以对他们置若罔闻了。

我的心重回到纯静的状态还不到两个月。很长时间以来我已不再害怕什么,但依然还做着梦。这个时而被托起、时而又被破灭的幻想却成了千百种备色各样的欲望,不停侵扰我的弱点。最终一个既意外又伤心的事件刚刚从我心中把这缕微弱的希望之光也抹掉了,它使我看到自己的命运已毫无退路地定格在尘世间。从那一刻起,我就毫无保留地妥协了,我便又重拾回安宁。

当我依稀看见这张铺开的罗网之时,我便永远丧失了在有生之年重新找回大众的念头了。即便他们一厢睛愿地要找回我,于我也无任何意义了。他们将会觅我而不遇。由于~见他们即生鄙夷之意,与他们交往对我而言显得乏味,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我一个人过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幸福百倍。他们已从我心中把我对人间的所有温情拔了个一千二净。而这些温情在我这个年龄也不会再“春风吹又生”了。为时已晚。从今以后他们对我好也罢、歹也罢,我都已无所谓,不管他们做什么,我的同时代人在我眼里将永不存在了。

但我仍曾经寄希望于将来。我曾幻想能有这么一代人,他们看问题更清醒,更有良知,通过他们自己对我的评判与对我的行动,即能轻而易举地揭穿那些愚弄他们的人的虚假,看到一个真实的我。正是这种希望使我写下了《谈话集》,正是这种希望使我竞发疯似的千方百计想让其流传后世。这种希望尽管遥远,但仍使我的内心同样也不得安宁,恰如我当时努力想在同代人中找到一颗正直之心一样。我把希望抛向远方,却仍不免由此而成为当世之人的玩偶。我还在《谈话集》中说过我之所以希望,其理由如何如何之类。但我错了,幸亏我还察觉得及时,还能在行将就木之时寻到一段空隙,安插一份绝对的宁静与淡泊。这段时光开始于我所提及的那个时候,我有理由相信它再也不会中断。P2-6

序言

最早听说卢梭,还应上溯到我的中学时代。当时我正“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对法国的拿破仑十分推崇,但对青年拿破仑所崇拜的卢梭并不以为意。只知道他是拿破仑早年的精神食粮与力量源泉;只知道拿破仑在其默默无闻的下级军官生涯中,博览群书,读得最多的就是卢梭;而拿破仑在独自散步思考时,手里常携带的就是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历练,我终于意识到:虽则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是英雄;但创立学说、恪守道德、指引世人、泽被后世的人同样也是英雄。尤其在一个道德崩溃、信仰缺失、理念动摇的时代,后者之功要远甚于前者——那些破坏的天才。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屈原放逐,左丘失明,皆以《离骚》、《春秋》呜世。西方人也不例外。《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似可看作是卢梭的发愤不平之作;然而细观之,书中蕴藏似又不止这些。虽是与我们文化迥异的西方人几百年前的作品,但是中国人读来却显亲切,不晦涩,还能找到不少中国情结,如老庄之超脱,孔子之勤学,韩非之弧喷,陶潜之逸趣,甚至宋朝理学之“存天理,去人欲”,明朝王阳明之“致良知”等等,都在书中显露出端倪。

本书中收集的另一篇《论科学与艺术》则更为难得,因为国内现行版本不多。这是卢梭最早的成名之作,思想尚未成熟,言辞颇为激烈。但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通过运用科技获得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却又提出‘‘环保”、 “低碳”等概念这一过程来看,可以说,卢梭当时是有先见之明的。这篇文章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要把卢梭介绍给中国读者绝非易事。因为单从法文原文中吃透其原意就不易,需要对作品做深入骨髓的阅读;而要呈现卢梭原文中热情奔放、孤愤傲岸的文风与气韵则更难·这不是看一两本翻译理论书籍,或是从西人翻译理论里拾人牙慧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译者循序渐进,做长期点滴的积累。只有克服了这两难之后,译文才会有新意,读者才能从中看到一个真实活脱的卢梭,才能读后有‘‘一洗凡马万古空”之感。翻译最忌讳“似是而非”,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同孔子恶紫乱朱,恶利口覆家邦,恶乡愿乱德一样。这一弊病恰是大部分译本难以避免,而本书译者努力想要避免的。

一本在世界文库里堪称经典的书籍在中文中却难以找到相应的经典译本,这与拥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泱泱文化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十分感谢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独具慧眼,在译本如林的情况下仍然支持出版本书。但愿我们能以此为开端,今后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译者2011年7月于长沙

书评(媒体评论)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一[德]歌德

卢梭是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

一[俄]托尔斯泰

卢梭是指引我的第一人,对我思想的基本倾向有着决定性影响。

一[德】康德

苏格拉底死在诡辩家手里,卢梭受尽基督徒折磨而死,卢梭——他要把基督徒改化成人。

——[德]席勒

法国也许会死亡,拉丁民族的文明、语言和世界,也许会同归于尽,可是卢梭的著作,一直要到了世界末日……才能放尽他的光辉。

——郁达夫

我写小说,第一位老师就是卢梭,从《忏悔录》的作者那里学到了诚实,不讲假话。

——巴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译者 雷耀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76040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64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1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