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
内容
试读章节

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成功者甚多,我们不难从中遴选出自己推崇的对象,但若将某住先贤推崇至大师与完人的极峰,这肯定是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在现代中国,除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还有谁能够当此美誉而无愧?这并非笔者的一己私见,而是其同时代众多学人的共识。

一、如此翰林,绝无仅有

毛子水在《对于蔡元培的一些回忆》中讲到一件趣事。某次,北大名流雅集,钱玄同冒失地问道:“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得翰林?”蔡先生不慌不忙,笑嘻嘻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黄山谷是北宋文学家和书法家黄庭坚,他的字体不循常轨,张扬个性,如铁干铜柯,似险峰危石,以刚劲奇崛著称。蔡先生的急中生智既见出他的涵养,也见出他的幽默,满座闻之,皆忍俊不禁。

自唐代以迄于清代,一千二百多年间,翰林何其多。但主动参加革命党,去革封建专制王朝老命的,除了蔡元培,数不出第二人。自达摩东来,一千五百多年间,和尚何其多,集情圣、诗人、画家和革命志士于一身的,除了苏曼殊,也数不出第二人。他们是在“古今未有之变局”中禀赋特出的产儿,是天地间绝无仅有的异数。

据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担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期间,曾与张元济、汪康年一道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每天清晨,蔡元培从徐家汇徒步四五里路到土山湾马相伯家上课。由于求学的心情过于急切,第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凌晨五点多钟,天边刚露出一丝曙色,他就在楼下低声叫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这里喊魂?他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十足,他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虽然有点败兴,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来到马相伯家中。这一年,蔡元培三十四岁,身为翰林已达八载,但他仍有程门立雪的虔诚劲头。

蔡元培一生的座右铭为“学不厌,教不倦”。他三度旅欧,精研西方哲学,在巴黎访晤过居里夫人,在德国结识了爱因斯坦,两次高峰对话使他受益良多。嗣后,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乃是积学深思所致,绝非异想天开。宗教的顶礼膜拜常不免使上智下愚者堕入迷信的泥坑而难以自拔,美育的修身养性则使人的精神境界找获上升的阶梯而进路无穷。终其一生,蔡元培对学问抱持浓厚的兴趣,对教育怀有炽热的情感,虽历经世乱,屡遭挫折,却不曾泄过气、断过念、灰过心。

戊戌变法时期,王照、张元济劝导康有为以开办教育、培植人才为先鞭,以维新变法为后图,康氏则认为:强敌虎视鹰瞵于外,清廷河决鱼烂于内,譬若老房子着火,纵有观音大士千手千眼为助,犹恐扑救无暇,王、张之议缓不济急,只好暂且作罢。无独有偶,辛亥革命前,严复在英伦邂逅孙中山,他开出的药方同样是“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孙中山略无迟疑,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一语作答,他认为,在清王朝旧体制的框架下,教育犹如被巨石镇压着的笋尖,是无法舒展其身子骨的。

当初,康有为、粱启超倡导变法维新,炙手可热,蔡元培冷眼旁观,并不睇好康、梁的“小臣架空术”,维新派把孤立无援的光绪皇帝的细腿当成如来佛脚去抱,企图富国强兵,拯救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清王朝,这岂不是痴心妄想吗?改良教育和培植人才,如此重要的事情,康、梁竟认为无关大局,根本不留意,全然不着手,徒然空言造势,似乎撒豆成兵,倒有几分神汉巫公的派头。康有为所主导的“四不像”的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果然一败涂地,蔡元培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败因:“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蔡元培真心向往的是民主政治,极力主张的是教育救国,他放着好好的翰林不做,弃官南下,回家乡绍兴监理新式学堂,到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任总教习,与叶瀚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开办爱国女学。

1903年冬,蔡元培为使国人对帝俄觊觎中国东三省有所警觉和防范,创办《俄事警闻》报。这一时期,他受蒲鲁东、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发表小说《新年梦》,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废除婚姻制度。但他很快就发现此路不通,唯有以革命的霹雳手段刷新政治,才能使死气沉沉的社会获得生机。于是,他参加杨笃生领导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与陶成章等人秘密创立光复会,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由封建王朝的翰林转变为彻底的革命党,蔡元培无疑是古今第一人。

蔡元培写过《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意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力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然而,与同时代的革命党人相比,蔡元培的主张无疑是相对温和的,当民族革命被推向最高潮时,“誓杀尽鞑虏,流血满地球”的激烈言论是主旋律。邹容的《革命军》痛恨满族人,仿佛视之为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欲斩草除根而后快。P2-P4

目录

国士何为,大师何谓(自序)

是真虎乃有风——“北大之父”蔡元培

一、如此翰林,绝无仅有

二、北大,中国的北大

三、唯仁者能爱人

四、“是真虎乃有风”

龙性岂易驯——监狱常客陈独秀

一、在法庭上决不自污

二、把监狱当成研究室

三、以道德的名义

四、炮筒子

五、性格即命运

六、贫病而终

做一个好人到底有多难——胡适是被骂“大”的

一、在政治方面太天真

二、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三、“箭垛似的人物”

四、旧学邃密,新知深沉

五、“我的朋友胡适之”

六、一杯在手,含笑而终

书生有种最多情——“北大功狗”蒋梦麟

一、有功:功在北大

二、有种:正气凛然

三、有义:义薄云天

四、有情:为情所困

竖起脊梁做人——钱玄同任性不恣情

一、极端分子

二、雅人必有深致

三、“中外古今派”

四、与鲁迅凶终隙末

五、一生死过三次

教人如何不想他——抬杠专家刘半农

一、半农与双簧

二、桐花芝豆堂大诗翁

三、幽默过火,触犯忌讳

四、矜才使气

五、英年早逝,良愿成空

隐士与叛徒——周作人的汉奸问题

一、“作人极冷”

二、五十自寿惹烦恼

三、走与不走是个问题

四、跳进黄河洗不清

五、什么选择最理想

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的方向感

一、学在西洋,回归中土

二、幕僚生涯

三、遗老和教授

四、愤世嫉俗骂强梁

五、天生反骨

越堕落越不快乐——刘师培“笑熬糨糊”

一、早慧的热血青年

二、滑向叛逆之途

三、二叔交恶与一线生机

四、一介通儒“笑熬糨糊”

八部书外皆狗屁——黄侃的学问、脾气和嗜好

一、章门头号大弟子

二、狂傲怪僻不饶人

三、七大嗜好都是催命符

国士无双——“民国第一牛人”傅斯年

一、出头椽子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三、“民国第一牛人”

四、博大精深

五、功狗和功臣

一代直声——梁漱溟的胆与识

一、走火入魔

二、问题中人

三、天生的反对派

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性博士”——张竞生惨遭妖魔化

一、梦幻般的留学生涯

二、力倡情人制

三、闯入性爱的禁猎区

三、超前者的悲剧

序言

国士何为,大师何谓(自序)

国士是一国之中最隽异最挺拔的人才,是一国良知的帅纛,是一国精神文化的基石。

他们的建树不全在事功,崇信的也并非权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其一言一动,为朝野所瞩目,为士林之定向。

纵横之士固然厉害,“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息”,但他们阻遏良知,仅有工具理性,拜其所赐,江湖腥风血雨。这样的人,纵然本领通天,也不是国士。

强悍之士固然猛鸷,“不为五鼎食,即为五鼎烹”,但他们短缺明智,只知倒行逆施,受其所弄,国势板荡不宁。这样的人,纵然手段炫目,也不是国士。

真的国士,首先是光明俊伟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道通天地,思入风云,斡旋气运,启发族群,具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开拓千古的心胸。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下,他们也能不断推动其主攻主理的慧业臻于新境和化境。现代学人中,梁启超、蔡元培、梅贻琦、胡适、傅斯年、梁漱溟堪称国士之上选。

国士特立独行,大师苦心孤诣。大师是一个国家的学术重镇。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科学领域之翘楚,他们具备异禀、长才、创意、通识、洞见、雅量、傲骨、良知、使命感和责任心。谁也不要奢望大师是私德无懈可击的完人,谁也不应苛求大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他们有可能细行不检,大言不惭,贪杯好色,久假不归;甚至有可能曲学阿世,随波逐流,清操有玷,晚节不终。但他们天矫狂狷,喜怒悲悯,无不元气淋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精神时特别强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种境界,大师无不一一亲历,他们由探索得之,由研寻得之,不惜呕心沥血,肼手胝足。

世间的人与事常受制于短板效应(劣势部分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和逆淘汰法则(劣胜优汰,劣币驱逐良币),但思想、文化、艺术、科学纯属例外,恰恰是大师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最终体现那个时代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因此之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悲哀程度无论如何高估都不为过,从一把筷子中挑选旗杆,从一群绵羊中挑选狮王,世间最令人沮丧的事情莫过于此。

回眸二十世纪,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眺见国士的风范和大师的背影,其谠言淑行余绪未坠。他们负笈海外,奔波国中,出经入史,中西贯通,为山千仞,非一日之功。北大、清华是国内公认的最高学府,曾经是大师的渊薮。二十世纪的多半岁月,赤县屡遭劫难,神州几近陆沉,我们隔空打量这些文化巨擘的言行风采,就会发现许多,感动许多,警醒许多,也能振作许多。

自然界有定量,也有变量。宇宙间有恒星,也有流星。大师中有拓荒者,也有迷途者。这很正常。我们向拓荒者致敬的同时,也为迷途者惋惜。他们或登高而自卑,或行远而自迩,可贵;或欺心而惭愧,或失足而忏悔,同样可贵。大师之人难免瑕瑜互见,大师之学也难免有得有失,他们怎样做人,怎样治学,怎样教书,怎样育才,怎样在浊世抱朴含真,怎样在乱世爱国忧民,桩桩件件都给后生晚辈留下了千金难买的借鉴。

任沧海横流,腐恶直泻,人文精神的薪火绝对不会湮灭失传,悲悯情怀的种子也绝对不会朽烂于心底,无论何时何地,这点自信我们还是必须要有的。

内容推荐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作者王开林。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描述了北京大学的十三位大师级人物的传奇经历、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蔡元培的休休有容,陈独秀的桀骜不驯,胡适的仁者爱人,蒋梦麟的多情有种,钱玄同的特立独行,刘半农的诙谐幽默,刘师培的“笑熬糨糊”,辜鸿铭的精灵古怪,周作人的歧路亡羊,黄侃的目高于顶,傅斯年的疾恶如仇,梁漱溟的正直刚烈,张竞生的惊世骇俗……这些人物形神兼备,圭角毕张,令人过目难忘。

编辑推荐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作者王开林。

国士是一国之中最隽异最挺拔的人才,是一国良知的帅纛,是一国精神文化的基石。

他们的建树不全在事功,崇信的也并非权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其一言一动,为朝野所瞩目,为士林之定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士无双(北京大学的龙虎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开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6171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