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领(玻璃城纸婚姐妹篇)
内容
编辑推荐

“婚恋智慧小说作家”叶萱继畅销书《纸婚》后再触婚恋盲点!

揭开女性职场与婚姻家庭间的双面胶!

尊严与理想,事业与爱情,纠缠之间,何去何从?

六六《心术》关注医护工作者的婚恋情感!

叶萱《红领》关注基层公务员的婚恋情感!

内容推荐

蝴蝶季《纸婚》姐妹篇,最激励人心的婚恋智慧小说——《红领》!揭开女性职场与婚姻家庭间的双面胶!

研究生毕业那年,学艺术设计的穆忻随大流考了公务员,被分配到基层公安分局做了一名普通民警,并在那里与身为刑警的杨谦结婚。那时她并没有想到,基层琐碎、粗鲁又陌生的工作环境不仅会逐渐消磨掉一个职场新鲜人本就没来得及建立的职业自信,甚至还在消磨他们脆弱的爱情。而公婆的到来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令他们的婚姻千疮百孔、事业岌岌可危。

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有青梅竹马的邻居哥哥褚航声无微不至的关怀,穆忻才鼓足勇气收拾起婚姻与职业的满地碎片,想要换种活法重新来过。却没想到,更大的霹雳在此时破空而至,再次打碎她期待已久的美好未来——面对意料之外的职场得意与情场失意,她要坚持多久,才能找回理想、爱,以及最初期待的“永远”?

叶萱《红领》关注基层公务员的婚恋情感!

目录

楔子

第 一 章:故事的缘起

第 二 章:最初的誓言

第 三 章:似是故人来

第 四 章:象牙塔顶的坠落

第 五 章:存在即合理

第 六 章:一辈子是多远

第 七 章:生活像把杀猪刀

第 八 章:突如其来的背道而驰

第 九 章:倘若时光能倒流

第 十 章:断壁残垣的围城

第十一章:原是一场好聚好散

第十二章:是否还有桃花源

第十三章: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第十四章:如果可以相依为命

第十五章:那道命运的分水岭

第十六章: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第十七章:人生如逆旅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然而更有缘分的在后面。

几个月后,穆忻在中国美术馆再次遇见了杨谦。这次,他身边跟着一个漂亮高挑、扎马尾辫的女孩子,她脸上有明媚的笑容,正像导游一样给杨谦介绍:“他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有白内障,但对色彩有天然敏感的捕捉。他喜欢坐在室外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下景物四周色彩的变化,呶,就像那边,桥、河流、草垛、睡莲……是不是很有生趣?”

“没看出来,”杨谦老老实实回答,“不过倒是挺像白内障病人画的,因为看着都朦朦胧胧的不太清楚……”

“噗!”穆忻在他身后一个没忍住,笑出声。

前面的两个人回头,杨谦看见穆忻的时候惊讶得不得了:“你也来看画展?”

“我是他的粉丝,”穆忻指指墙上的画作笑着答,然后看一眼面前的女孩子,只见对方也在好奇地看着她,便打招呼,“你好。”

“你好,你们认识?”女孩子开朗活泼,表情有点小兴奋,“刚才就注意到你了,见你在那边看一幅画看了很久,压根不像这里这么多挤来挤去的人,明显是来附庸风雅……你在看什么?”

“河水、云彩,”穆忻也是个直率的人,不喜欢耍花枪似的寒暄,“和画册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比如那边那幅,画里没有太阳,但云彩下面加了一小笔很浅淡的粉红色油彩,所以天空整个就亮起来。这些细节在画册、幻灯片里都完全看不到。”

“没错!”女孩子兴奋起来,“还有桥上的砖,你注意到没有,叠加的油彩很随意,但是很有色彩的秩序感。我刚才还在想,‘印象’到底应该是眼睛一瞬间的视觉捕捉,还是大脑有意识的色彩分析……当然,画家本人可能也无法分得太清楚。”

“我是不是还没给你们作介绍?”煞风景的人总是在最煞风景的时候说煞风景的话,杨谦打断身边女孩子的兴奋,依次指指她俩,补充介绍,“穆忻,艺术学院设计系研究生,研一;钟筱雪,学美术史的,现在在青海工作。”

“你好。”两个女孩子笑一笑握手,但不同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的缘故,穆忻能感觉到自己的笑容带着城市里的礼貌与端庄,但对方的笑容却带着高原明亮的暖意,好像一尘不染的阳光,或是清澈莹润的湖泊。

“你怎么跑到北京来了,没课吗?”杨谦好奇地问穆忻。

“这也是课程之一,”穆忻指一指四周的画作,“千载难逢的印象派真品,还是值得坐三个半小时的火车来一趟的。”

“一起吃饭吧!”钟筱雪热情相邀,全无芥蒂。

“还要和同学一起,”穆忻张望一下四周,“暂时走散了,说好晚一点大门口集合。”  “那就一起转转?”钟筱雪难得遇见有共同语言的人,开心地拉住穆忻的手,轻轻晃一晃,“一起吧,好不好?杨谦这人太没趣了,什么都不懂,跟他讨论真是侮辱我的智商。”

“说什么呢?”杨谦抗议,不过倒也乐得清闲,顺水推舟,“一起吧,反正你也是一个人。有我在,还能保护你们的财物不被小偷觊觎。”

他扬一扬手里的女式布包,穆忻一看就知道是钟筱雪的风格,随意的、简单的、朴实却生动的。她只好点点头,却没等开口就被高兴的钟筱雪拖到前面,瞬间甩下杨谦两步远。杨谦无奈地叹口气跟上来,从穆忻手里把她拎着的纸袋子也接过去,开始了他的跟班生涯。

那无疑是一次愉快的观赏过程——钟筱雪显然是个至情至性的人,一路低声与穆忻交流感想,顺便也解释了她和杨谦的相识机缘。所以没用多久穆忻就知道她父亲与杨谦的父亲曾是战友,后来分头转业,钟筱雪的父亲留在省城,杨谦的父亲则回了家乡。隔着五百多公里,两家见面次数虽然不多,但每年至少也要聚一次,及至杨谦到省城求学后更是每周末都去钟筱雪家吃饭。而钟筱雪与穆忻同龄,省大毕业后没有考研,反倒去了西部支教。在那里,她见过高远的天空、巍峨的雪山、简单的人心之后,哪怕面对着简陋、拮据的生活,却仍然渐生了不想回G城的念头。对此她的父母亲自然是不愿意的,便趁这次她到北京参加活动并顺便看画展的机会,把杨谦也派了来,充当说客。

“你去过高原吗?”站在休息处选纪念品的时候,钟筱雪问穆忻。

“没有,但很向往,”穆忻老实地答,“喜欢画画或是摄影的人大概都很喜欢那里吧,没有浮躁,只有最本真的感受。”

“我也这么想,”钟筱雪的眼睛里浮动着愉快的光芒,“如果你有机会来,跟我联系,我带你四处转转。你会看见和城市里完全不同的一切——风景是简单的,人也是简单的。有时候我会偷偷躺在没有车辆经过的公路边,看远方道路的尽头掩藏在若有若无的雾气里。还有动物慢悠悠地穿过公路,路过我身边的时候会不在意地看我一眼,再四平八稳地离开。你会第一次发现,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幅画。”

穆忻微微惊讶——她倒是第一次听人这样形容高原人迹罕至的美景,不是绚烂色彩,也不是壮阔巍峨,而是真正置身其中时的道路与动物,是观赏者彻底平行的视角,放弃人的所谓尊贵,只匍匐在大地上,与动物们一起感受这世界的广袤与安宁。

这要怎样豁达的心才能做到?这又怎么可能是如此年轻的女孩子便能体悟到的?

穆忻有点羡慕杨谦了——有这样的女孩子做女朋友,他的生活一定可以多姿多彩。可是她也不免想到——钟筱雪一心想要留在青海,那杨谦怎么办?

但好在这些问题到底是与她无关的,她不需要深究,只要专心欣赏眼前的画作——转到楼上,刚好可以看见馆藏作品展,罗中立的《父亲》,高2米16、宽1米52的巨幅画作,静默着伫立在展厅里。那也是穆忻第一次看见这幅享誉已久的画作在图册之外的样子,原来远比印刷品要震撼人心得多。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钟筱雪怔怔地看着画作感叹,“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父亲。”

“艺术应该是直指灵魂的,”穆忻也感慨,“当我们把视线紧紧盯在价格标签上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世界早就变了样子。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作品只能是影像的简单复制,而不再是一种凝练的萃取。”

“你真说到我心里了!”钟筱雪赞叹地看一眼穆忻。

没想到穆忻笑一笑,说了另外一句话:“可是,对真正饿过的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了饥饿的梦魇。在这种情况下,为价格而复制也是不得已。”

钟筱雪仔细想一想,点点头:“这样说也对。”

两个女孩子就这样一边低声讨论一边往前走。然而她们都没注意到,在她们身后,杨谦那道若有所思的目光,一直胶着在穆忻背后。P-11

后记

2012年,当我终于可以给这本书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该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刚刚落下帷幕,各省市的考试却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也是这一年,中央机关和地方省级机关开始大幅度缩减应届生的招录数量,越来越多的用人岗位要求报考者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于是,一批又一批应届毕业生为了能捧上一个“铁饭碗”,不得不放低目标,选择报考县乡等基层公务员岗位。随之而来的,是普通县级市一个正科级单位的办事员岗位,动辄就出现300:1的竞争奇迹。

在这样的奇迹笼罩下,讲升官之道的官场小说火了,谈生存之道的“厚黑学”火了,批评此类现象极其不健康不正常的视频也火了,甚至就连“百度百科”都来凑热闹,硬是给那些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取者冠了个热情洋溢的新代称叫“红领”……可是,却鲜少有人站出来,用客观中肯的态度告诉那些前仆后继“考公”的孩子们:基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本书我写了很久。

在离开基层后,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写,又不断地推翻。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渐渐让我感到繁复得毫无头绪:我不知道我是想写一种爱,还是一种怨;是一种感激,还是一种疏离……这种踌躇让我不得不屡次打断写作的过程,转而从别处寻找灵感。甚至于在这四年里《纸婚》和《纸婚2:求子记》相继出版并获畅销,而这个故事,仍然磕磕绊绊、无以为继。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犹疑,恰是源自情感的复杂。

那是一腔热情的投奔,两年粗砺的打磨,三分后悔四分孤勇地往前走,终于萌生五六处心酸的不平以及七八成由衷的敬意,久久回望,竞十分不舍。

是的,不舍。

我不舍那些昔日里一步步走过的惶惑、失落、委屈、挫败、空虚、混沌,也不舍同事们笑脸背后的诚挚、简单、辛勤、鼓励、仗义、忠勇——没有人知道,那件曾经让我以为是束缚与规则的警服至今仍挂在我的衣橱里,毗邻那些五颜六色的时装,静默而庄严地存在。

尽管,我无数次想要把它收起,压在不为人知的衣柜底层,用以告别一段永不可能重来的曾经。可是一次又一次,当我的手碰到那个写着“警察”二字的臂章,我都会感觉到一种酸涩的动容——无法否认,在这片深蓝色背后,是一段再真实不过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阅历;对于更多的阅读者来说,是共鸣的基础。

然而,我想要讲述的,又不仅仅是职业的成长。

我始终觉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生活中总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穆忻,她既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又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媳妇。她看上去拥有玻璃城里富足的一切——安稳的职业、爱她的丈夫——但得走近了才知道,公务员也分三六九等,爱情背后也有无数牵绊。

我的立场,只在叙述。

不是讲原理,也不谈方法论,只是叙述不同生存环境下,不同女性的命运。

哪怕这种叙述只能代表一个群体而非全部,哪怕类似的情境会随世事变化而渐生更改,哪怕有些困惑在时间流逝中会带着问号不情不愿地消亡……但,引用作家叶兆言的话来讲:“现实生活终究会变成历史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妨喋喋不休。”

是这样的,既然注定它未必恒久,那么,只当是个故事,便已足够。

只是一个故事。

所以,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以及,谢谢你,看到这里。

叶萱

2012年4月25日于济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领(玻璃城纸婚姐妹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3755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