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夜的文学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加斯帕大学要开设一堂特别的文学课,主讲者是曾被控谋害两位女学生的囚犯兼文学教授艾迪斯,有九位英文系最杰出的学生参与听课。这门课研究著名现代主义作家保罗·费罗斯的小说。教授引导学生,从游戏的观点看待作品,他们逐渐发现,小说是一个有关作者身份的巨大谜团,读者需要抽丝剥茧,找到作者的真实身份。

威尔·拉凡德编著的《深夜的文学课》在“过去”和“现在”两条线索中穿行,课中有课,迷中有迷,峰回路转,是悬疑解迷小说的佳作。

内容推荐

《深夜的文学课》是威尔·拉凡德的第二部作品。

小说能杀人?!杀人犯教授远程开课,深夜文学课准点开场。如果文学是一场游戏,学分要用性命来抵,这样的课,你敢选吗?《深夜的文学课》是美国校园惊悚名家威尔·拉凡德继《纽约时报》畅销书《失控的逻辑课》后又一本课堂惊悚小说。获美国书商协会2011年7月选书,《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书单》《美国图书馆期刊》及全美各大书店店长好评如潮。

十五年前──

贾斯珀学院决定聘请尚在监狱服刑的著名文学教授理查德·奥尔迪斯,以远程方式开一堂“解密文学”的夜间课程。消息一出,各界哗然。奥尔迪斯涉嫌杀害两名女研究生,事发现场找不到当成凶器的斧头,但死者身上却盖着神秘作家保罗·法洛斯的作品。这位作家声名显赫,却无人知晓其身份,即使是最狂热的学者,也找不到他。法洛斯就如一缕幽魂。

教授要求学生一劳永逸地解开法洛斯的谜团。一般认为,法洛斯的两部作品《线圈》《沉默是金》是解开身份之谜的地图。然而,想要一窥堂奥,惟有通过“程序”游戏来进入小说的肌理。不过,玩家未必知道游戏几时展开,只知道一旦收到游戏的邀请函,便有机会在研究圈中晋级。而且据说,若在游戏中失败,会尝到比死更可怕的滋味。不久,这群学生都获邀参与这场游戏……

如今──

哈佛教授亚历克丝是当年夜课成绩最好的学生,她不仅揭开了保罗·法洛斯的真实身份,还帮助奥尔迪斯洗脱了罪名。可是当一位老同学命丧斧下,遗体周围摆放着法洛斯的小说,亚历克丝知道游戏已然再度开始,她必须凭着对法洛斯及“程序”的了解,及时揪出凶手,要不这批夜课的同学将会一个个被谋杀殆尽?

不进入游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好胜……

试读章节

1

天刚刚黑,杀人犯即将现身的电视机被推进了教室,放在课堂前面,稍有些倾斜,这样后排的学生也能看见。两个穿维修工制服的人检查了卫星信号和麦克风,然后就消失了,和来时一样无声无息。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一切准备就绪。

这是史无前例的一门课,无论其形式还是新奇的内容——或是其神秘性,都使它成了小小的贾斯珀学院所开设过的最受热议的课程。根据校长的要求,这门课有九名学生。他们都是贾斯珀文学专业本科生佼佼者中的佼佼者。而此时,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晚上,他们正焦急等待着自己的教授在荧幕上出现。

这门课的名称是“文424:解密文学”。课程安排在晚上是因为这是惟一可行的时间,只有在这一小时的时间里监狱看守会放杀人犯出来讲课。有传言说,讲课的地方将是一间四周布满了软垫的单人囚室,如果你信的话。还有人说,杀人犯会站在绿屏前,拍摄时会用特效在他前面造一个讲台——这样看起来就像间教室。其余人则断言他只能身着橙色囚衣被铐在座椅上,因为根据本州法律别无他选。人们这样说,上他的课一定得记住他干过些什么。一定得记住他是谁。

大家靠得很近,教室里有些热。黑板似乎闪着微光,尽管外面佛蒙特州的夜晚寒气逼人。四方院周围万分寂静,只有抗议的人群站在离卡尔弗楼两百码远的规定范围之外,夜课的地点就在这栋楼里。选在卡尔弗的地下室上课,是因为贾斯珀的当权者要让抗议的人无法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情形。

极少数在那个寒冷的时刻外出的学生远远目睹了抗议的人们手持烛火在室外坚守,他们手里的烛光透过散布在树木茂盛的校园中的山毛榉和橡树丛,影影绰绰的好似鬼火。一场小雪飘忽而至,雪花在一月的寒风中乱舞,若尘土飞扬。不远处,风吹过尚普兰湖,湖水发出阵阵哀鸣。一切正如一名大一学生所言,他从高高的宿合窗户望见的下面的场景,就好像是什么人将要被处决。

就在抗议者的后面,有一座建筑,只有底层有些亮光,两名州警坐在一间储物室大小的房间里,边喝着咖啡,边盯着他们自己的小电视屏幕上的空信号。

解密文学——这个课名本身也饱受争议。学院院长之所以选了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觉得这听上去比较符合教授的想法。但实际上,院长根本不知道随之而来的究竟是什么。他也不可能知道。杀人犯仅暗示了在课上他的学生们将玩一种“文学游戏”。关于教学大纲他对任何人都只字未提。

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无从猜测。这样的无能为力感令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开学前的几个星期里,选了这门课的学生们回家过圣诞节时,他们有过时间考虑。有时间掂量掂量自己是否真要去上这门奇怪的课。他们想过,要是课堂上真出个什么事,要是教授不知怎地就……是的,听上去很疯狂。多数人没那么说出来,抑或即使说了也只是说给他们的室友或者最要好的朋友。悄言细语,都被风撕碎,去得无影无踪。

要是他能逃出来。

这个想法在最后的几秒钟里盘踞了他们的脑海。一些人谈论着这学期选的其他课程,一些人翻着书,用黄色的荧光笔画着颤巍巍的弧线勾勒重点。但绝大多数人只是坐着,缄默不言。他们注视着死水般的电视屏幕,凝神等待着。

终于电视的黑屏变得更深了一些,大家都挺直了腰板。电视机开始嗡嗡作响,电流的嗡呜声像一道脑电波的平线从左到右划过了整个房间。他们的教授——这位获得麦克阿瑟奖的天才,邻近的杜孟大学昔日的明星,享有一位文学教授所可能享有的最大的知名度,同时又是十二年前残害两名研究生的杀人犯——就要出现了。

黑屏渐渐淡去,噪音也消逝了,大家终于在荧幕上看到了教授的脸。他们曾看过他的照片,那些已经发黄的旧报刊上有很多,他要么是穿着深色西装(正在受审),要么是戴着手铐、露着凶残的微笑(刚刚接受了判决),要么就是梳着大背头、穿着花呢夹克、系着领结(1980年他在杜孟教师名册上的照片)。

但此刻眼前的这个人与那些照片都不一样。这个人的脸更为冷酷,轮廓更加分明。他确实就穿了件普通的橙色囚衣,代表他的编号正好藏在了荧幕下方。他的V字领有些下掉,露出了胸前褪色的文身图案的曲线边缘。学生们此刻并不知道,文身文的正是拼图游戏拇指状的那一边。

教授的眼睛似乎在跳动,他那锐利、深邃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智慧。学生们看到他的那一刹那,感到的并不是吃惊,不是不寒而栗,而是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叹。原来这就是他。坐在后排的一名女生悄声说道:“天啊,没想到他这么……”话音未落,她的朋友,紧挨她坐着的另一女孩接道:“性感。”说罢她们都笑了,但笑得很轻。很轻。

现在教授往前坐了坐。在他身后,学生们可以看见两名狱警,除了他们的脸,其他细节都清晰可见——深色长裤的裤腿、腰带扣的反光,以及别在腰带皮套里的皮制警棍。他们俩中的一人两腿分开站着,另一人则更显严肃,除此以外他们就像同一个人。教授本人并未坐在玻璃探视窗后面,对着他的摄像机也并未被刻意保护起来。他就坐在一张小桌子后面,双手被解开了手铐,放在面前,他的呼吸缓慢而自然。脸上带着一丝难以觉察的笑。

“大家好,”他轻声说道,“我叫理查德·奥尔迪斯,我将是你们‘解密文学’课的教授。说点什么吧,好让我听见你们。”

“教授好。”有人说。

“我们在这儿。”另一人道。

奥尔迪斯向前倾了倾身子,朝着一定被置于摄像机画面以外的麦克风。他点点头说道:“很好。我听得见你们,你们也听得见我。我看得见你们,你们也看得见我。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P4-7

书评(媒体评论)

《达·芬奇密码》的紧凑复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精巧格局,在今昔两条主轴之间往返来回,大玩书痴般恶谜题和游戏。

——《纽约时报》

  真实精彩的心理惊悚小说。好几次我都庆幸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家里读这本骇人,恐怖又精巧的书,结尾彻底是个传奇。超炫的一本。

——苏珊·巴霍德(巴诺书店,宾夕法尼亚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夜的文学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尔·拉凡德
译者 沈跃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7045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Horizon Media Co.,Lt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