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
内容
编辑推荐

未来世界中,中国将处于何种地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学到了什么?中国经济将如何顺利转型?

世界经济会否风云突变?美国不信中国会韬光养晦?日本早已失去优势,经济实力难以超越中国?

雷鼎鸣所著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从多角度检视了当今巾困与世界经济的现状,从世界金融形势、中国周边环境、经济发展瓶颈到中国教育和学术风气,以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见微知著,博古通今。

内容推荐

这三十年来,中国及世界的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而且变化的步伐似在加快。谁最能掌握这些变化,并作出调整适应这些变化,谁的事业便更有可能成功。

《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作者雷鼎鸣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知名经济学家,常年为媒体撰写评论文章,开设专栏。本书从多角度检视了当今巾困与世界经济的现状,从世界金融形势、中国周边环境、经济发展瓶颈到中国教育和学术风气,以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见微知著,博古通今。同时,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诠释了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对于关心中国经济与未来的读者,《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能够激发更深刻的思考,帮助人们在古今未有的大变局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未来30年的中外博弈/3

 世界大变局,中国经济如何转型7/9

 人民币国际化要面对的问题/15

 钓鱼岛之中美日博弈/21

 为什么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27

 中国如何汲取日本经济发展经验?/33

 地震后日本经济能否翻身?/39

 美国经济政策是否不负责任?/46

 龙象之争——从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汲取经验/52

 菲律宾为何如此落后?/59

第二章 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我们可在第一次金融危机学到什么?/67

 金融海啸与市场监管/73

 希腊危机带出的四个问题/79

 投资银行的社会主义产权结构造成了金融海啸/85

 欧元危机对香港投资者的启示/90

 世界经济会否风云突变?/96

 美国诿过于人,中国如何抵御货币战争?/101

 迟来的通胀?量化宽松与内地和香港经济/107

 美债欧债危机中,中国应如何自处?/113

 意大利:大到不能倒?大到救不了?/119

 占领华尔街与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主义/125

 金融危机可催生改革/130

第三章 六亿神州尽舜尧?

 中国高速增长能否持续下去?/137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43

 中国顺差过大可造成危机/149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内地楼价/155

 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为何能一直高企?/161

 中国的储蓄率为何这么高?/166

 再论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172

 如何处置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177

 中国出口商为何打不开内销市场?/183

 民间资金链断裂会否构成危机?/189

 中国应严厉打击学术腐败/195

 学术腐败与贪污腐败/201

第四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为什么干预劳工市场会带来沉重代价?/209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洲的教训/216

 理性预期与”非理性”行为/222

 ”理性”抢盐,羊群效应,逆势行为/228

 宏观理论奠基者萨金特与西姆斯的贡献/234

 “理性预期”理论对解救金融危机有何启示?/240

 市场竞争能否纠正媒体的偏颇?/246

 从《虎妈战歌》谈中美教育模式/252

 “自由教育”的优点及困难/258

 香港为何要吸纳科技人才?/265

 为通胀破谬/272

 “公义”与财富配置/277

 学术自由与拒绝平庸/283

 向左走、向右走与自由主义/290

试读章节

01 未来30年的中外博弈

2010.8.2

近日中国东北海洋及南海都阴云密布。美国以“天安号”事件为借口,派来航空母舰“华盛顿号”,与韩国在日本海进行军事演习,真正的示威对象显然是中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中突然表示,南海涉及美国国家利益,言下之意,美国似乎随时可插手南海的争端。“9·11”事件后,美国忙于攻打阿富汗及伊拉克,现在或许有重返东亚之意。中国的实时响应是,在东海也进行自己的军演,并以低成本的远程火箭炮展示威慑力量。

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生存之道是扮演内地与外国的中介人角色,无论金融、进出口、物流、旅游都与此有关。中美关系一旦搞僵,身处夹缝的中国香港或有不测之险,不可不防。

美国的动作虽突然,但却非无迹可寻。今年春天,清华大学的《中国与世界观察》(在此简称《观察》,我挂名编辑委员会,但绝少参与编辑工作)搞了一个题为“中国,世界第二?”的特辑,刊登了26篇论文,多角度地分析中国崛起的态势,其中不少观点及引用的资料,正好是分析最近军事事件的上佳材料。

中美的军事演习只是双方博弈所下的棋子,未来30年,这类互动策略恐怕没完没了。

未分析中国与外国(尤其是美国)的策略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些基本数据及事实。

单项亚军不是全能亚军

中国200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3.5万亿元人民币,以官方汇率可折合为4.9l万亿美元。这个总产值究竟是否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要视乎用什么汇率去折算日本475万亿日元的GDP。日元汇率2009年波动甚大,若用上半年的汇率,日本GDP约4.9万亿美元,低于中国;若用下半年汇率,则稍超过5万亿美元,高于中国。如果考虑到中国平均物价远低于日本及美国,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9年GDP已达9万亿美元,早已远远抛离日本。无论如何计算,就算用保守的官方汇率,2010年中国GDP可达5.9万亿美元,肯定超越日本。

美国2009年GDP是14.26万亿美元,用官方汇率计算,中国是美国的34.49/0,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它的63%左右。中国这个老二,与老大相比,总体经济产值还远远落后,但以中国的往绩观之,则谁敢低估中国的潜力?1998年,中国的GDP才刚过l万亿美元,此后连年攀升,2005年超越2万亿界线,2007年过3万亿,2008年过4万亿,2010年接近6万亿。推算下去,若中国的平均增长率比美国高5个百分点(此点不难出现),到了2019年,用购买力平价计算,GDP便会超越美国。若用保守的官方汇率计算,203 1年左右即可超越。

GDP是量度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人对自己当了老二,有何感想?王俊生在(《观察》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2006年的一个调查,发现48%的中国民众认为,20年内中国经济可赶上美国。不过,为《观察》撰文的精英学者对老二的身份却大都深具戒心。

首先,中国总体GDP高企,主要原因只是因为人口众多而已;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仍排在100名以外。中国的军力、科技、教育与生产力,与美国及欧洲相比,差距仍大。单项亚军——虽然这是重要的单项——并不等于全能亚军。

中国人是一个历尽忧患的民族,历史感及危机感都很强。从历史上看,GDP全球第二,的确不一定算什么,日本的GDP不是长期世界第二吗?但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却使它失去了20年的增长。社科院的朋友袁钢明是日本问题专家,他在《观察》撰文指出,日本的失误应怪自己不能怪人,我完全赞同。中国会不会重蹈覆辙?

据过世不久的经济历史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估算,1820年时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9%,高居全球第一,但农业社会的军事组织力比不过工业社会,稍后即被数干英国海军在鸦片战争中杀得片甲不留。

无须理会欧洲

邓聿文在《观察》中指出,到了1880年,美国的生产总值已超过英国,但后者仍是当时的霸主,美国不想自寻烦恼,继续孤立主义,只在境内开疆拓土,积累实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靠真枪实弹完全取代英国的地位。

根据上述的论点,大多数为《观察》特辑撰文的学者都认为,中国应继续韬光养晦,甚至卧薪尝胆!不过,较具自信的人也是有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便是一例。他与我一样,十分看淡欧洲。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崛起,欧洲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欧洲“只不过是带着所谓道德上的优越感来看待中国。欧洲实际上是非常落伍的”;姚洋相信可以“冷落欧洲,别理它”,“它已经过气了”。中国“打交道的对象主要是美国”。姚洋也许读过我屡次提及的诺奖得主福格尔(RobertFogel)的推算。福氏认为,到了2040年,中国的GDP将等于欧盟的8倍,人均收入等于欧盟的两倍,换言之,处在人均收入中位数一半(即所谓“贫困线”)的“贫穷”中国人,收入将等于法国的中产阶级!姚洋把实行福利主义的欧洲看扁,不无道理。

中国人对当老二,究竟是感到凶险万分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并不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别国怎么看中国及它们会采用什么策略。从欧美的角度看,中国的产品早已“杀到埋身”,消费者虽享受其价廉物美之利,但部分工人却早巳因在劳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而胆战心惊。在此点上,欧洲的竞争力比不上美国,对中国尤感不安。

P3-6

序言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事件无疑是中国经济改革所带来的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1年,扣除掉通胀因素后,中国的人均产值上升了足足16倍。在人类历史中,这样的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更不要说在人口这么庞大的中国了。

我的本行是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深知经济持续增长的困难及其重要性。有历史以来,我们见到的,倒是各国各地经济停滞的居多,大家好像都掉进一个一个贫穷陷阱中,无法爬出来。事实上,据世界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人均产值与汉朝时差不多一样。两千年来,增加了的只是人口,不是人民的收入。

经济增长固然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他们摆脱物质匮乏的约束,但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种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在人民比以前更富足后,中国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其困难程度,不断在挑战考验中国人民的智慧。

在此期间,世界还发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似乎变得更小,各国发生的事情都在互相影响,我们已不能独善其身,对其他国家不加理会。

全球化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假如没有全球化,中国的贸易量一定缩减,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中国有必要拥抱全球化。不过,当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更紧密的时候,火烧连环船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我们的眼睛不能不盯着世界各地的变化。

最近几年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和2010年至今仍未解决的欧债危机。这两件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事,互有牵连,但性质与成因并不一样。它们意味着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是资本主义走到末路还是另有因由?要准确地研判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从俗,人云亦云,而要小心地以证据为基础作出分析。

本书是我过去两年在香港《信报》发表的部分文章的结集,焦点对准中国与世界当前面临的大变局。我最希望的,不是读者同意我的看法,而是我的文章能激发你们去思考。读者的意见与批评,我当然也是十分企盼的。

雷鼎鸣

2012年7月7日于香港科技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变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鼎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4173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