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庆奎主编的《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是毕业在线系列之二。全书精选近百篇描写高三生活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高中学生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由于是高三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撰写,所以读来亲切感人。本书是高三学生自我感悟,老师、家长了解学生的不可多得的通俗读物。
图书 | 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毕业在线)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卞庆奎主编的《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是毕业在线系列之二。全书精选近百篇描写高三生活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高中学生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由于是高三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撰写,所以读来亲切感人。本书是高三学生自我感悟,老师、家长了解学生的不可多得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卞庆奎主编的《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描写了高三学生们的生活状态:高三年级的学生涯中最苦最累的,老师企盼的目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是一部反映了高三学生们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的经典散文集。 目录 第一章 青春的肩膀,我的高度 第二章 光影里的琵琶语 第三章 被希望隐藏的慌张 第四章 交错行走的时光 第五章 低语呢喃的火花 第六章 追忆似水年华 第七章 半壁青苔半壁蔷薇 试读章节 转眼已是高三 转眼已是高三。熄灯铃响过很久,寝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每个人的床头都闪动着点点的烛光,烛光中闪烁着一张张专著而清瘦的面庞。 转眼已是高三。那天倚着栏杆,映入眼帘的是那群围着宣传橱窗指指点点的高—新生。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兴奋和喜悦、灿若桃花的脸,心中涌起一阵酸。忽然想起自己入学时的摸样,同样满怀着激情,同样的凌云壮志,同样的怀揣着梦想,这一切仿佛还发生在昨天。可是两年多的时光却悄无声息的流走了。 转眼已是高三。高三就是班主任问大家对班委工作有什么新建议时无人响应的沉默,就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到食堂“毕业生窗口”下默然的神情,高三就是夜深人静从教室出来经过复习班时却见里面依旧灯火辉煌,不由对那群玩命的高四生肃然起敬。同样的,若今年倒下,明年再苦读一年,想到这种情景若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心底不禁打起寒颤,于是便鼓励自己要把握现在,努力、再努力。 转眼已是高三。心中却有了许多莫名的烦闷和忧愁。翻开日记本,读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那时年少气盛狂妄自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编织一些虚无的风花雪月的浪漫。现在常常独坐无言、心静如水,似乎终于明白了那份平凡中的真诚。难再回首,多少事,欲说还休。 转眼已是高三。父亲到学校来看我,言语间那份浓烈的关怀总令我想起,总会揪心般难受。父亲把一叠纸币给我时也就把一份无言的合同给了我。我用平静的双手接过这份契约,心却微微颤抖。那饱含着信任的目光和那温暖如月的眼眸总刺得我隐隐作疼。我该努力回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于是我每天这样告诉自己。 转眼已是高三。每天晚自习灯亮前的等待是一天中最窃喜的时刻。大家用这难得的机会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从《有了快感你就喊》到《只露一半》,从《我为歌狂》聊到《我为情狂》……更多的时候大家喜欢随意吟一些诗词。毕竟是文科生,有人低吟浅唱“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有人激昂高亢“华灯博彩,雕鞍驰射,谁忆当年豪举?”不知谁领头,又是一阵齐诵“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还未背完,已是哄堂大笑。多少无奈惆怅的心事已然成烟在笑声中随风而去。 转眼已是高三。熄灯铃响了很久,寝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每个人的床头都闪动着点点的烛光,烛光中闪烁着一张张专著而清瘦的面孔。 我习惯地取出日记本想要写些什么。不知道以后(或者许多年后)翻看这些文字所刻录的岁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那时一定会庆幸自己用笔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关于这段十八岁十九岁的流年,不管是否真的是一首朦胧的诗、一幅清新的画、一帧悠远的风景,我知道它一定极度动人。特别是在不再拥有十八岁十九岁的日子里想起的时候。 上铺的阿城睡着了,手中的书也掉下来,我把它捡起,轻轻地放上去。望着那些摇曳的烛光中跳动着的朦胧身影,突然一阵酸涩涌上鼻头。虽然大多数人是不能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的,但只要我们奋斗了,付出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怀着坦然的心情直面六月。 远处隐隐又响起了钟声。我只是缓慢的写下了四个字:日子依旧。 慢慢地合上了日记本。望着窗外的那一缕红光,太阳要升起来了,就像我怀着的心情一般,灼热、浓烈。这岁月艰辛却要不能有遗憾。 毕竟,高三了。 (田宏) 高三的寂寞 经历了高一的激情、高二的快乐,我们继续在高三的路上跋涉。走进高三,我们体验了真正的寂寞,感受了真正的压力,而我们也必会在七月拥抱真正的幸福! 跨进求学生涯的第十二个年头,我们成了高三生。 一个不能算作伟人的“伟人”说过:在街上行人的眼中,高三生应是一个个满腹经纶而又刻苦用功的人。 “伟人”的话当然正确,街上的行人也比高三生多,而世人自古就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良好美德,为了不使太多的人犯同一个错误,我们高三生就不得不收起已放纵了两年的心思,重出江湖,意欲成就当年的霸业。于是我们开始了高三生活,于是生活中也就没有了高一的激情、高二的快乐,只剩下高三的寂寞。 刚开始,大家都抱着一种既渴望又担心的心情等待着复习的安排。几天一过,大家就发现高三确实很“单纯”——总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温故”,而改至于能否“知新”则还得看各自的造化了。 高三也确实很有“个性”——每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没有变而又都在改变。不变的总是抄不完的作业,而改变的是它们的内容。老师也经常对我们说:现在不是应试教育,我们不奉行“题海”战术。的确,高三生活中没有了题海,但题山却逐渐在出现,不过还好,山比海小。 进了高三,你才会发觉高一、高二是真的很美好。高一、高二你随便开玩笑、大吵大闹,别人会笑称你“天真”,而高三你若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别人会贬你“大傻”;高一、高二打打球,别人说那是运动,而高三了你还在操场上洒热汗,班主任会让你“抛头颅”,因为那是“疯玩”。 于是我们高三生脸上总是写满严肃,球类也不得不束之高阁,不敢再碰,只是偶尔我们会去求一下球的体积或表面积,这对高考还有点儿好处。 高三的生活也变得比以前更有规律——寝室、教室、饭厅。高三生总是在这三点徘徊,而昔日的“铁哥们”见面也只一声招呼了事。这样也有点儿好处:谁要找我们高三生,比以前可就方便多了,毕竟不在教室、寝室就一定在饭厅。但是还有人来找我们高三生吗?没有!结果,那唯一的一点好处也成了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了。 在书海里打拼了十一年,为的就是在这第十二年末能扬眉吐气,出人头地。而高考又是一个体现读书人的价值与改变读书人命运的砝码。于是我们的心中就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担心。回到家中总能看见父母操劳的身影,他们大半辈子的操劳,也许只是为了我们能享受幸福。我们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我们却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他们与自己的将来。于是我们的肩上扛上了压力,而学习上也多了一份动力。 经历了高一的激情、高二的快乐,我们继续在高三的路上跋涉。走进高三,我们体验了真正的寂寞,感受了真正的压力,而我们也必会在7月拥抱真正的幸福! (张卫) P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的高三非正常生活(毕业在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卞庆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229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8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